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2008年配股和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市净率和资本结构指标都与股权融资偏好正相关,说明在大股东控制下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国有股与股权融资偏好负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独立董事制衡度与股权融资偏好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我国独立董事还未能对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偏好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将配股作为再融资的首选方案;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近年来比较热衷的股票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比重大大高于债券融资。这与目前公认的peckingorderrule即先内部留存、后普通债务(包括银行贷款与普通债券)、再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外部普通股权、优先股的融资顺序是相背离的,也与成熟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选择有极大区别。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这一方式,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是融资成本方面的考虑;第二是我国在股份制改制过程中产权不明确导致的对管理…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股权融资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友荣 《会计之友》2008,(11):62-63
股权融资成本低,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加之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导致国有企业热衷于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但这并不是因为股权融资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相反,发行市场的高折价发行使上市公司承担了很高的机会成本。低效的公司治理才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股权融资偏好是指公司或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较多考虑外源融资中的股权融资方式,而较少考虑其他融资方式如债权融资或内部融资,进而形成融资比例中股权融资比重过大的现象。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既不利于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以及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所以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是完善资本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4,(12):140-145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来,部部分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有关股权激励制度负面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并未系统全面地分析股权激励公司中可能存在的经理人择机行为行为。文章从阐述经理人牟利动机出发出发,通过动态贝叶斯纳什均衡分析股权激励制度原理所引发的经理人行为动机,结合市场调整模型实证检验股权激励公司中压低行权价或授予价的现象现象,并比较分析激励类型、公司性质对这种择机行为的影响程度,从股权激励计划要素、环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完善公司股权激励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哈尔滨市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情况,介绍了黑龙江地区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成功案例。汇总了当前国内及省市主要的融资市场,最后结合哈尔滨市的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6—2014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股权质押是股东面临资金缺口,存在较强融资约束的重要信号。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显著负相关;(2)金字塔控制层级越长,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3)在其他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不仅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也为加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分析监管空挡、额度控制及缺乏有效退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上市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的动机,而增强了其利用上市公司资源谋利的愿望。不少公司盲目实现融资后,往往不知道该将资金投向何处,于是不按招股说明书任意修改资金投向,将资金存入银行,或流入股市,这就难以保证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据对再融资额前30名上市公司的调查,有14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实施融资后出现下滑。在1994年至1999年实施配股的公司中,1999年出现亏损的公司有39家,到2001年7月24日,亏损的公司达到55…  相似文献   

10.
文中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中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多个大股东的视角,研究公司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势力大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在大股东相互制衡这样的公司治理前提下,本文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机构投资者行为,来看待内外结合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制是互斥效应还是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势力越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时被削弱,反之被加强。公司治理和外部机制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既存在协同效应又存在互斥效应,表明公司更愿意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并非机构投资者。本文结果进一步拓宽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Do investors with concentrated shareholding infringe on the value of more-fragmented shareholders (‘parasites’) or facilitate the growth of firm value for all shareholders (‘paragons’)? In a major ownership reform of Chinese listed firms, we obtain evidence which suggests that larger minority shareholders undertook certain actions both for a rent-seeking purpose – that these actions allowed them to reap private benefits at the expense of smaller minority shareholders, and for a value-creating purpose – to potentially increase firm value after the reform. It is plausible that both drivers co-existed, but they generated different implications of wealth redistribution. When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n rent-seeking were ineffective,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minority shares decreased the immediate gains captured by the small investors who held minority shares at the time of the reform, but increased the future value of the firm to be divided among for all investors, large and small, who held firm shares after the reform.  相似文献   

13.
基于股东侵占模型的大股东减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构建单个股东和多个股东侵占模型,分析大股东减持问题,发现影响大股东减持的因素包括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属性、外部法律保护程度、减持价格、投资收益率分离度及股权制衡程度;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及股东属性对大股东减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制衡程度对大股东减持产生负向影响,而外部法律保护程度、减持价格及投资收益分离度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则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基本上都是基于Berle和Means(1932)关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分离这一基本特征的观点来展开的,特别是Jensen和Meckling(1976)首次使用代理  相似文献   

15.
以EVA回报率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考察2001-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特征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EVA回报率呈正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2)股权制衡度和EVA回报率成正相关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3)所有权性质对EVA回报率的影响不显著;(4)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的EVA回报率,但这一效应仅通过资本成本这一因素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  相似文献   

16.
人口预测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考虑众多影响因素的人口模型,尤其是人口迁移,它已成为影响人口数量的重要因素,并运用分岔与混沌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模型发生跨临界分岔和混沌的条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解法求解模型的参数。通过对河北省近50年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大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股权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探讨了大股东或机构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前提条件,大股东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以及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中国是全球使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但关于外资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使用2003-2012年476个持股比例5%以上的外资大股东数据,研究发现,外资大股东相比于内资民营大股东更可能在董事会中派驻董事,其所在公司也更可能聘请国际四大审计师。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外资大股东面临的信息问题更为严重时,上述治理机制得到了更多的强调。研究还表明,熟悉本土商业环境的回流外资大股东,其公司价值表现格外优秀。研究认为,回流外资大股东相比于真实外资大股东的信息优势和相比于民营大股东的身份优势可能有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大股东选择侵占而不是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的普遍现象,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框架,对大股东与经理合谋共同侵占少数股东权益的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大股东的选择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大股东确实通过牟取控制权收益而侵害了少数股东的权益,对经理的监督和激励存在非对称性;公司内部治理状况、监督程度和信息披露水平对大股东和经理的行为模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5~2008年间的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用深市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衡量信息披露质量水平,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股东持股、治理环境和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增加大股东个数对信息披露质量有正面影响;第二大股东持股状态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不显著;在治理环境好的地区,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利于改善信息披露质量,而在治理环境较差的地区,增加大股东个数更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