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鄂州市中心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到的6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68例ADR报告中,男性(40例)发生率高于女性(28例),其中,儿科发生率最高,达39.7%;ADR发生的药物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占42.6%;其次是青霉素类,占38.2%;以注射途径给药引发居首位,共64例,占94.1%;ADR累及到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黏膜最为常见,占75.0%;转归中,痊愈37例,好转31例,分别占54.4%和45.6%。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仍普遍发生,应加强其监测并重视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减少甚至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药物使用情况、用药过敏史、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参考国家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使用的药品种类相关。138例患者中68例停药后治愈,占49.3%,70例经对症治疗后显著好转,占50.7%。其中,102例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影响较小,占73.9%,28例病程延长,占20.3%,8例病情加重,占5.8%。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医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抽选我院发生的9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研究表明,从性别方面分析,男性发病率明显少于女性;统计年龄分析,高于6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头孢霉素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其次为青霉素类药物,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医院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并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可对不良反应发生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分析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年收集到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分级、统计。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计188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药物(29.647%)、喹诺酮类药物(22.22%)、青霉素类(22.22%)。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药物资源愈加丰富,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因此,只有针对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加强预防才能降低不良反应,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中990例患者住院时的临床资料,将9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一定方式分成感染防护组、手术防护组以及一般防护组,观察三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危险因素、主要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滥用抗菌药物危险因素中,联合用药危险性能高于其余抗菌药物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抗菌药物的使用中,氨苄西林舒巴坦纳使用率高于其余抗菌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抗手术防护组使用抗菌药物危险性能高于感染防护组和一般防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滥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医院和患者在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时,需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防护,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500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中抗感染药物以及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症状有皮肤和附件损伤。结论临床中造成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感染药物或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所以,临床用药中应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调取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数据并对病例汇总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年使用率下降至43.1%,抗菌药物送检率上升至59.3%。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抗菌药物管理得到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更加规范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提高医院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控水平。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的住院病历共20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对所用抗菌药物按用药人次多少进行排序,对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9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使用抗菌药物的19%。结论建议医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一些可行性措施,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至2018年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4例ADR中,66~8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768例,占41.20%);女性患者984例,略多于男性(880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1.33%;发生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菌药品,其次为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ADR类型主要为一般ADR,导致严重的ADR主要是抗肿瘤药;ADR转归情况以痊愈和好转为主,两者占94.31%。结论老年患者更易发生ADR;抗菌药、抗肿瘤药等ADR发生率较高;所有剂型中注射剂型ADR发生率最高;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年1 月门诊处方8000 张,平均每月随机抽取2 天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从给药途径、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等方面分析,药物使用基本规范合理.也有部分处方存在不规范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药师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抗生素的药物使用率非常高,不少患者一有炎症,就会服用抗生素,但事实上,如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菌性炎症会对人体造成体内的菌群失调、抵抗力下降、皮肤损害、脏器功能损害及胃肠道损害等不良反应。那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发布的药品报告中,有很多的抗生素药物都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就要加强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监护,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这是每个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需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本文阐述了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危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销售金额、B/A值、日均费用等药物利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排名前3位者依次是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病人2009年上、下半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机管理系统中随机调取3月3日和9月1日两日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分析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等。结果: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主要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为主,联合用药主要以单一品种用药为主。结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86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其使用率、联用率和标本送检情况以及所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进行分析。结果 86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例数为784例,使用率为91.2%,抗菌药物的联用例数为186例,联用率为21.6%,其中双联例数131例,双联率15.2%,累计使用38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为主;784例抗菌药物使用者中有104例标本送检,标本送检率为13.3%,104例中有22例检出阳性,阳性率为21.2%。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出院病历和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60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90%是预防用药,63.33%是术后用药,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永恒的主题,近几年人们对于抗生素的依赖和滥用已经成为世纪难题,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的结核菌、艾滋病的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其主要原因就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在儿童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应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细菌感染患儿1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结果 1120例患儿中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有140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其中神经系统反应45例(32.14%),全身发热15例(10.71%),头晕14例(10.00%),头痛11例(7.86%),面色苍白5例(3.57%),呼吸系统反应48例(34.29%),胸闷25例(17.86%),呼吸急促23例(16.43%),消化系统反应47例(33.57%),恶心21例(15.00%),呕吐15例(10.71%),食欲下降10例(7.14%)。所有患儿经及时治疗及护理后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通过对患儿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可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耐受性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分析,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控与防范,制订预防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病历、处方及购进药品,结合参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对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加强用药指导与监控,制订合理的医院处方集,增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