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21年12月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简称"国经中心")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1)》发布暨‘碳达峰碳中和’研讨会",会议由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主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为会议致辞。国经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国经中心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2.
近期,"碳中和"这个原本写在《巴黎协定》里的专业术语成为家喻户晓的年度热词.在3月15日刚结束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各国为了践行《巴黎气候协定》,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承诺.总的来说,中国"双碳"目标的制定对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中国走向"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电价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减缓,削弱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因此,合理设置"双碳"路径,...  相似文献   

4.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从2015年进入建设筹备阶段.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明确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开展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2019—2020年全国碳排...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并就"碳中和"议题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碳中和"议题被今年两会参会代表委员们多次提及。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大战略背景下,各行各业势必迎来新的变革与挑战。贯彻落实碳中和政策,构筑竞争新优势的低碳发展战略,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推动节能环保、绿色消费、低碳经济等将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目标之一,而率先达峰的组织,将具备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等有望在未来加快兼并重组,获取更多的行业份额,引领低碳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事关我国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的重大变革,在贸易成本、贸易结构、贸易规则等方面也将对我国外贸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相关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尝试分析“双碳”目标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立足海关职能任务,提出初步支持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会展》2022,(15):88-89
<正>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上海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更好地推动碳中和前沿技术交流创新、推进三大新赛道、促进未来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发挥上海国际会展之都优势,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碳中和博览会”)将于2022年12月21日-2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预计规模12万平米,特设“低碳智慧出行展”。  相似文献   

8.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布局,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抓住绿色产业革命机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01年~2018年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及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  相似文献   

9.
胡季强 《浙商》2021,(6):65-65
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但是,中国真正走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亟待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共同促进,亟需加快低碳发展立法。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  相似文献   

11.
2020年9月,中国正式宣布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展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实现“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出了要求,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绿色金融是推进“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明确提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向世界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  相似文献   

13.
在 2020 年 9 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作为我国“十四五”的重点工作之一,各部委和地方已经对未来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订目标与具体规划。 海南是国家著名的低碳试点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十三五”以来,海南在减少碳排放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今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实现碳达峰关键期、推动碳中和起步期。 为了更好地探究碳中和碳达峰政策背景下海南自贸港建设机制,文章从双碳政策为海南带来的机遇和海南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顶层设计角度,明确了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措施制定的主要方向和关键着力点,可总结为"四个突出".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促进形成碳定价机制,有助于激励排放企业以更低成本完成碳减排目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在"两省五市"即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21年7月16日,...  相似文献   

16.
章金瑞 《商展经济》2023,(11):29-3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能源生产和消费有序地向低碳节能、清洁高效转变,青海省于2022年12月出台的《青海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更加明确了青海省未来经济社会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从国内外碳排放的现状、实现碳达峰的路径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并查阅了青海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以期对青海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目标.首先以高质量发展为介质,深入论述了共同富裕建设和"双碳"战略的内在联系;其次分析了高质量发展在共同富裕建设和"双碳"战略耦合协同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最后从寻找区域共同富裕与"双碳"战略耦合发展的最佳耦合度、确定高契合度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区域碳汇经济和发挥数字化技术赋能四个方面提出二者耦合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鸿超 《商业故事》2021,(16):117-118,121
随着"新基建"概念在中央顶层会议数次提及,5G、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与此同时,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定和全人类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以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相关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相似文献   

19.
臧梦璐 《光彩》2022,(3):32-33
"对于中国来说,'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道路选择的问题."江苏南大五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大五维")董事长潘巍松2020年底当选为南京市建邺区政协委员,今年第一次参加区政协会议."南大五维的主营业务是生态环境监测,无论企业技术方向还是经营内容,都与'双碳'政策密切相关."潘巍松说,政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尤其在燃油车逐渐走下坡路、汽车行业面临滞胀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激发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提出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先后出台全方位激励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不过,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142万个充电桩。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678万辆。与当下的需求相比,两者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