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逐步趋向数字化、智慧化,这是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在对智慧校园建设原有思路基础上,引入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云计算的概念,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通过增加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提高校园智能性。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为广大的师生带来更优的人性化体验,方便高校进行教学以及教研管理,改善对高校的管理水平,使广大师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便利条件。文中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和结构,根据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对于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在物联网环境中的可执行性进行了剖析,并根据智慧校园的建设方案对基础结构层次进行了规划,在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的发布,为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要借助智慧校园发展的东风,大力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努力提升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地位。文章基于该框架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化基础设施分类,并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智慧校园是顺应新时代教育环境及需求改变所推出的新型教育信息化实现方式,开拓了高校校园管理的新路径,能运用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模式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机遇与挑战,总结出高校学生管理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化服务、信息技术与学生教育融合、学生信息安全防护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给出了问题化解对策及工作优化保障措施,旨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学生管理高效开展,并为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慧校园项目大批量建设落成、投入使用,智慧校园的运维模式无前例可循,运维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可供参考和借鉴,如何确保智慧校园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文章研究了国内高职院校智慧校园运维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基于智慧校园系统庞大、技术复杂的特性,梳理了运维工作的各项流程,从7个方面提出了一套技术规范,以期为运维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对于保障智慧校园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升智慧校园服务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分析探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智慧校园是"互联网+"教育理念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新起点,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智慧校园为起点,建设与"互联网+"教育相匹配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与计算机已经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里,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正是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宽泛的维度,学校信息化建设也从"数字化校园"逐步转型成为"智慧校园",其中的"数据"则是学校的重要无形资产,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信息的沟通与融合、校园的管理与服务、教学与科研交流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基于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针对数据管理及数据质量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提出探索建议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功能管理终端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实践教学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解决方案.该平台可融合校园"一卡通"、教务管理、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设备与耗材管理系统,并获取实践教学与管理的过程性数据,从而扩大了信息采集的范围,可为教学过程诊断提供可追溯性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在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管理的实践探索,阐述了集约化的高校校园建设的内涵,倡导当代大学校园的空间消费模式应从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利用的转变,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利用土地,尊重原有地形,力求创造出新型集约化校园建筑与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传统高校应急管理模式以及面向单主体、封闭式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不足,采用JSF,JSON,Hadoop等技术,根据高校应急管理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搭建了基于移动校园平台的高校应急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挖掘可以为职业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服务,通过职业院校的公共数据平台、数据资源平台等方面,最终有效提高职业院校的管理效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结构的优化,提高职业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水平,文章对职业院校智慧园建设中大数据挖掘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微博平台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变革创新,给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在厘清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以微博为代表的Web2.0的基本属性,并结合中国部分高校的实践探索案例,提炼了基于微博平台建设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具体途径,紧跟技术潮流、注重师生参与、创新管理模式等举措对高校完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数智化视角作为立足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新角度,正在引领高校改革创新。本文在阐释数智化视角的内涵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分析数智化视角如何重构高校发展模式。未来,高等院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支持机制,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增加资源投入,建设智慧校园,全面推进以数智融合为核心的深度综合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数智时代不仅正在引领高校转型,更将对推动教育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5G技术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及发展现状,梳理了基于5G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文献研究情况,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硬件设施、智慧图书馆服务和智慧图书馆创新,在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基础上,从网络、系统和硬件3个方面构建基于5G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体系,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依托信息化技术建设智慧校园是提升校园教学服务水平、促进部门协同、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路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借助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运用.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为"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已成为"电子政务"课程教学中资源来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校园理念顺势而出。文章分析了我国智慧校园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智慧校园的构建与发展提出了可借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校园经济管理模式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丰富的资源作为保证,节约型校园经济管理模式建设,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节约教育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将节约观念融人到校园经济管理模式,是高校培育合格人才、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是“驭一时.谋万世”的一项艰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校园经济管理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水电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等院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应当增强对水电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有效降低高校发展经费。文章结合高等院校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基本特点,构建出新型且良好的水电管理模式,以推动节约型校园以及可持续发展校园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伟 《科技和产业》2021,21(6):189-196
为加强高校校园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避免出现校园建设与学科建设发展需求脱节、发展理念与前沿技术脱节、规划方案与建设实施脱节、"千校一面"等问题,提出引入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来指导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为例,提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的编制思路、编制方法和要领,通过文字、表格、图示等表达方式,按照控制性、引导性、示范性的不同强度将校园总体规划方案落实到建筑景观、低碳交通、绿色校园、海绵校园、地下空间、综合能源、智慧校园等各环节,确保校园建设充分服务于学科建设发展需求,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校智慧党建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组织建设、教育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智慧化高校党建模式。高校智慧党建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党建工作体系的系统化、促进高校党建工作标准的规范化、增强高校党建工作内容的精准化、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环节的人性化。高校智慧党建的功能定位要求其建设原则为坚持守正与改革创新相统一、以党为本与多元联动相统一、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数据安全与操作便捷相统一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快完善高校智慧党建,需要在树立“数智”思维、打造“数智”队伍、夯实“数智”基建、营造“数智”氛围上下功夫,推进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数字校园建设是探索新时代高等院校数字化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其设计理念及发展思想符合当下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在数字校园建设前期,根据广大师生需求开发了相关大数据教学信息平台,举办了多场专题培训,促进了高等教育理论课程的改革创新,提升了师生的理论素养。在未来数字校园发展道路中,应依旧秉承公益为本、精准服务这一理念,助力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发展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完备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