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其时代背景是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根本方法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根本动力是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四大体系,基本要求是实现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融合。为了破解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难题,推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断深入,要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战略规划,完善体制机制,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现实需求,探讨了我国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并着眼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国防科技工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根本保证。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期,因此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分析比较俄罗斯、日本两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促进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剖析了军民融合及资本运作的含义,由现阶段国防工业和军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引中开来,提出以资本运作实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方式及有效的手段,阐述了军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需注意的问题,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加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作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典型代表,美国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国防科技计划和项目,确保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面向全社会选择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并采取动态调整、目标导向方式管理项目,提高了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从创新链条各环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国防科技成果在军民方面的广泛应用.我国在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全社会科研力量,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水平;建立项目实施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效率;围绕军民需求将技术应用纳入国防科技创新全过程管理,确保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建立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军民应用. 相似文献
8.
军民融合式发展使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推动了国防科技研发模式的变革,促进了以策略联盟、技术转让、委托外包为主要形式的军民融合式科研体系的形成。国防科技工业应不断提升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科研模式,增强协调和吸收外部技术的能力;积极向创新设计师和总体协调员的方向转换角色,不断提高对其它专业性和经验性企业的系统集成能力,缩减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在不同的价值链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成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专业体系、产学研用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创新人才摆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以国防科工教育教学体系、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和协同创新科研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激励机制、评估体系及配套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实现现代化依赖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质的一般性内涵出发,遵循质量互变定律,才能更好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的质是指经济活动能够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在规定性,是以生产方式的具体形态呈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要在生产力方面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且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要显著上升;在生产关系方面,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求的生产关系,即更高品质更高效益更可靠的生产,更高效率更安全的交换,更高水平公平合理的分配,更高层次以人为本的消费。最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在推动军民两用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吸引军民高端要素集聚及聚合区域创新动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梳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政策—技术—产业”4个维度分析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内在机理,提出完善基于系统耦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基于区位优势的军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形成基于完整价值链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形态以及构建基于军民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等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路径,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工业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知识产权关系着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选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X重点实验室以及西南科技大学Y国防重点实验室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近7年两个科技平台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进行效率评估,分析引起效率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科技企业为调查对象,对科技金融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各分项政策效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财政补贴、金融监管、服务平台、税收优惠、科技保险、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信贷政策;政策资源配置在不同产权类型、注册资本、行业类型、员工规模、资质类型、成立年限和年营业收入之间的均衡程度不同;政策激励偏重于创业明朗期和成熟期实力雄厚的企业、区级高技术企业以及国家战略扶持或市场需求较强行业,对创业危险期和成长转型期企业、市级高技术企业、风险较高行业激励性较弱。因此,建议政策优化时处理好以下关系:助强与扶弱、需求与供给、优先与平衡、创业与后劲、管制与放开、独立与协同。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政策文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进行国家级高新区科技政策研究,对不同政策类型的综合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4种条件变量的组合影响路径:资源投入型路径、资源协作型路径、内敛规制型路径和外向规制型路径。人力资源政策和财政优惠政策在组合路径中具有导向作用,创新平台政策和组织制度政策是影响高新区创新驱动力的内部保障性条件,外部投入型政策与内部规制型政策具有政策互补性,对制度性政策的倾斜往往会产生更显著的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回顾科技奖励制度及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分析了发达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特点。通过正视当前我国科技奖励在体制、机制、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奖励制度,促进其朝着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利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中美两国拥有迥然不同的国家科技决策体系,其差异具体体现在国家、部委和项目3个决策层面。基于宏观视角比较研究了中美国家科技计划决策体系,从两国科技计划决策体系总体特征、决策层面、决策过程、决策环境入手,剖析中美国家科技计划决策过程背后的逻辑。结果发现,美国科技决策体系为典型的"自下而上"式决策结构,上层决策主体多元而分散,存在政治分肥;下层执行主体清晰,决策独立集中。中国则为"自上而下"式决策结构,上层主体明确,战略决策集中有效;下层执行主体分散,缺乏专业化管理。研究结论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加深了对中美科技决策的理解,有助于促进中美科技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ANT)对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制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课题制的实施是受一定制度和环境条件限制的,课题的执行者处于课题制行动者网络的核心地位。构建行动者网络能够解决在课题制实施过程中,由于课题制行为主体为了自身利益最优而有损课题整体实施效果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科技计划是一国政府利用财政经费组织实施研发活动的重要方式。目前,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已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其中,国家科技计划的优化布局和组织管理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外政府在科技计划管理的组织实施方面拥有较长的历史,在科技计划总体布局、组织管理和经费安排等方面均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对国外政府在科技计划总体布局和组织管理上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并就值得借鉴的一些经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