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内员工生涯适应力到底会强化还是降低其离职倾向?以生涯建构理论为基础,在中国特殊组织情境下,以科技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究了生涯适应力影响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越强的科技研发人员往往表现出越低的离职倾向;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离职倾向间起中介作用;更传统的科技研发人员在有良好职业成长机会时,会表现出更低的离职倾向;传统性对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间的中介机制起调节作用。职业成长机会和传统性不但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为何离职率更低,而且也为企业管理者留住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提供了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内部人是普遍存在于军工企业中的一种传统的非正式身份划分,这一特殊身份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对军工研发人员工作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考察内部人身份感知影响离职意向和创新行为的过程机理及多重交互效应。对712名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内部人身份感知负向预测离职意向,正向预测创新行为,工作使命感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②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工作使命感与离职意向的关系;③工作使命感与主动性人格、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离职意向、创新行为的三维交互效应显著,即在高主动性人格、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条件下,工作使命感对离职意向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强,而在二者双低条件下,工作使命感对创新行为的正向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生涯适应力相近的员工为何有着截然不同的创新绩效?以生涯建构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为基础,以科技型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207组配对数据实证探究生涯适应力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越强的员工创新绩效越高,状态越乐观的员工往往不确定性接受程度越高,状态乐观和不确定性接受在生涯适应力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状态乐观差异和不确定性接受程度差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生涯适应力相近的员工为何创新绩效显著不同的问题,而且为企业管理者解决员工生涯适应力提升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组织创新成分理论、精神型领导理论和领导情景理论为依据,探讨精神型领导和职业召唤感等精神性因素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动力作用以及儒家工作伦理的调节效应。通过企业调研获得268套领导-员工的有效配套问卷数据,统计分析表明:(1)精神型领导对研发人员的职业召唤感和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研发人员的职业召唤感对其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精神型领导和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儒家工作伦理调节了精神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儒家工作伦理越明显,精神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也越强;(4)儒家工作伦理还调节了职业召唤感在精神型领导和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儒家工作伦理较高时,精神型领导通过研发人员职业召唤感的中介进而对其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也随之增强,反之则减弱。研究结论拓展了基于精神性视角的创新行为动力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为管理者实践精神型领导、培育研发人员职业召唤感和加强研发工作伦理建设,从而有效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配对调查法获得来自上海、杭州、武汉等地366份有效问卷,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分析了员工情绪抑制对其上下级沟通、工作绩效、离职意向的影响,并探究了上下级沟通在员工情绪抑制与其工作绩效、离职意向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员工情绪抑制对其工作绩效有负向影响,对其离职意向有正向影响;(2)员工情绪抑制对上下级沟通有负向影响;(3)上下级沟通部分中介了员工情绪抑制与工作绩效间的负向关系,上下级沟通部分中介了员工情绪抑制与离职意向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组织文化导向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积极情感为中介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组织文化导向影响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结合现有理论与实践状况的分析,构建了组织文化导向、积极情感与创新行为的中介假设模型,其中员工的积极情感是中介变量。通过对72家我国境内组织的823名研发人员的实证研究发现:市场结果导向本身并不能直接促发人的创新行为,积极情感在其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企业奉行创新学习导向,能够促进创新行为的增长,其中员工的积极情感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整合工作动机理论,以企业创新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利用来自中国6个城市的417份调查问卷,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探讨了组织创新导向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创造力的中介作用和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导向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力对研发人员的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组织创新导向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差错管理氛围在创新精神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差错管理氛围在冒险精神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责任式创新因被视为解决科技治理难题的新方式而备受关注,是新型研发机构提高创新发展质量的强有力保障。将责任式创新拓展至员工层面,聚焦于新型研发机构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对于推动机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员工韧性作为机构应对创新困境的精神支撑,是影响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此,依据心理资源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探究员工韧性对责任式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并分析员工情感承诺和变革型领导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445份调查问卷发现,员工韧性对其责任式创新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员工情感承诺在这一关系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显著调节员工情感承诺与其责任式创新行为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经营战略对员工的薪酬体系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具体研究高新企业的创新战略对研发人员薪酬体系的影响,尤其是对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两家高新技术企业251名员工为样本,以情感事件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多层线性模型(HLM),验证了心理资本在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团队情绪氛围对该关系的跨层次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员工心理资本在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团队情绪氛围正向调节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心理资本的影响,即团队情绪氛围水平越高,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心理资本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11.
调节聚焦作为个体实现目标的动机调节系统,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是组织行为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基于调节聚焦等相关理论,从二维视角深入考察个体调节聚焦对其双元创新的过程机理与边界机制。对527名国防科技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研分析,结果发现:①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均正向预测双元创新及其平衡性与互补性,促进聚焦的预测作用更强;②探索式失败学习和利用式失败学习同时中介上述关系;③正向组织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促进聚焦与双元创新及其互补性的关系,负向组织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防御聚焦与双元创新及其互补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调节聚焦作为个体实现目标的动机调节系统,对个体创新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是组织行为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基于调节聚焦等相关理论,从二维视角深入考察个体调节聚焦对其双元创新的过程机理与边界机制。对527名国防科技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研分析,结果发现:①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均正向预测双元创新及其平衡性与互补性,促进聚焦的预测作用更强;②探索式失败学习和利用式失败学习同时中介上述关系;③正向组织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促进聚焦与双元创新及其互补性的关系,负向组织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防御聚焦与双元创新及其互补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特质激活理论整合观点,构建以激励偏好为调节变量、创新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框架,探讨创新奖励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表明:创新奖励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创新奖励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在创新奖励强情境中,内激励偏好、外激励偏好分别正向调节创新奖励对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且正向调节创新奖励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影响创新行为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当研发人员普遍认为创新工作内在激励不足时,在不同激励偏好下创新奖励是如何影响创新行为的,并有助于完善创新奖励制度以促进研发人员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4.
重大科学工程是我国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突破尖端技术瓶颈的关键抓手,是基于中国本土情境协同创新范式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类型。基于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创新的特殊语境,从网络视角出发,从微观个体层面切入,通过调研329个参研人员样本数据,对任务冲突影响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创新网络中参研人员结构嵌入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任务冲突可通过“任务冲突→群体关注→社会技能→结构嵌入性”链式中介路径显著影响参研人员网络结构嵌入性。研究结论对于厘清参研人员在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结构嵌入性前因机制具有重要理论贡献,可为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关系网络治理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对来自安徽省合芜蚌三市的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的48个研发团队、325名成员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团队创新氛围→集体效能感→成员创新行为"作用机制进行跨层次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团队创新氛围对成员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体效能感在团队创新氛围对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产业集聚的观点,以创意人才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园区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究创新环境的中介作用,检验政策配置的调节作用。建立基于文化产业园区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中介作用模型,运用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创新要素对创新环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创新要素的三个维度中,社会网络、个人成长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②创新要素中的信息共享与知识溢出维度和创新绩效直接显著,而个人能力通过创新环境中介作用影响创新产出;③政策配置在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政策支持力度越高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越大。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要素集聚,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完善社会网络结构,降低区域的创新阻力,进而提升文化创造力的集聚与外溢能力。 相似文献
18.
厘清如何在企业工作场所数字化进程中激发员工创新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特质激活理论,引入员工职业敏捷性、组织创新文化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工作场所数字化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通过三阶段跟踪调查收集473份有效样本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场所数字化通过激发员工职业敏捷性,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组织创新文化正向调节员工职业敏捷性与创新行为间正相关关系,并且正向调节职业敏捷性在工作场所数字化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扎根理论探究了企业家创新性社会责任行为的特征及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就企业家微公益行为对其形象评价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与二手数据的扎根分析,提出了企业家微公益行为对其形象评价影响的理论框架:企业家微公益行为具有权威性、互动性与多样性,会通过情感和认知两大层面来获取消费者认同感,并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家微公益行为动机的感知,进而影响其形象评价。该研究是对企业家社会责任理论的有益拓展,同时为希望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公益活动的企业家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视角出发,解析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通过增强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同时,引入组织创新激励政策作为权变因素,考察其在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以及被调节的中介效应。采用235份员工三时点调研数据,使用Mplus7.0进行路径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1)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正相关;(2)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正相关;(3)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4)组织创新激励政策在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5)组织创新激励政策显著正向调节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