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通过对253份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讨论了创新驱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并分析了创业拼凑在创新驱动与新创企业绩效中的作用路径以及创业学习在该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实证和经验数据表明:新创企业创新驱动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对创业拼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在创新驱动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创业学习正向调节创新驱动对创业拼凑以及创业拼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动态能力是新创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创企业组织学习应以动态能力提升为导向,围绕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进行。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主要受创业者知识基础、心智模式及其战略共识以及新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组织文化与社会资本的影响。因此,创业者应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并积极引领组织学习,强化知识管理基础,做好组织学习规划,加强员工组织学习相关指导与培训,将新创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并加强社会资本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新创企业成长的组织合法性获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创企业的成长问题是创业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新创企业的先天性劣势使得其死亡率远高于老企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组织的合法性.合法性来源于社会化的制度结构,是一种能够帮助新创企业接近和动员所需其他资源的资源.新创企业要想快速的成长,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资源;要想拥有所需的这些资源.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合法性.因此,对新创企业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战略行动来获取组织合法性是其快速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创业活动面临着更高程度的不确定性,企业与顾客的互动、学习愈发成为影响创业成效的关键要素。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整合互动导向、创业学习与不确定性等理论,利用217份样本数据验证了互动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创业学习的中介作用以及感知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阐释了互动导向转化为新创企业绩效的机理,并针对创业实践者提出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具有易变性、不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特征的环境下,如何突破资源约束和"新生弱性"与"小而弱性"的限制,应对生存和发展挑战,是新创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组织韧性为回答该问题提供了研究视角.而现有研究未能涉及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机制等问题.本文针对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选择286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组织韧性是新创企业转危为安的重要驱动力量,互联网嵌入能够正向调节情景意识、适应能力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且创业学习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本文不仅揭示了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而且为新创企业应对动态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利用287名有失败经历的新创企业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成员的调研数据,借助统计分析工具,实证研究了新创企业的两类失败学习模式(探索模式和利用模式)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失败学习内容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失败学习模式中的探索模式和利用模式都对新创企业成长产生正向影响;探索模式对失败学习内容及其各维度均有正向影响,而利用模式只对失败学习内容中的自我学习、商业学习和企业管理学习3个维度有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内容在利用模式与企业成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探索模式与企业成长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界定了新创企业网络能力的内涵,将其划分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构建了虚拟化导向、组织学习与网络能力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以315家新创企业为样本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虚拟化导向不仅对新创网络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影响,还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对网络能力产生间接促进作用,组织学习在虚拟化导向和网络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创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及成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创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其成长壮大极大地促进了技术革命并鼓励了社会创业。构建了新创业企业市场进入战略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七种战略模式,对新创企业的静态和动态战略及成长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新创企业进入市场时如何抉择竞争性的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创业失败导致的认知和行为偏差能够激发创业者反思与学习,但创业者如何学习以获取更多创业知识,从而提升再创业绩效的微观机制和路径尚不清晰。对203位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问卷调查发现,创业失败后创业者会采取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两种不同学习方式,其中,单环学习有助于获取机会识别知识,双环学习有助于获取机会识别知识和应对新生劣势知识,双环学习较单环学习更有助于创业知识获取。创业者失败后采用双环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更好,获取的应对新生劣势知识能够在随后的创业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助于再创业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创业活动以其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创业过程的核心是创业要素之间的动态匹配。为诠释创业理念在创业者和创业成员之间的匹配,结合创业者特质和成熟企业管理制度演化两种理论视角,提出了创业情境下管理强度的概念,并构建了其与团队合作、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107份预测试问卷和171份正式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创业管理强度可以被划分为独特性、统一性、共识性3个维度;创业管理强度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机制可以从团队合作方面得到解释,即团队合作在创业管理强度和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存或长期生存能力早已被公认为是企业的基本目标。企业能否生存是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能力互为作用的结果;但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生存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以企业能力为出发点的研究认为,内部能力是生存的基础;战略管理的研究者认为,战略选择对企业内外的协调作用是影响生存的关键;随着技术创新地位的凸显,技术变迁对企业内外要素的影响成为研究企业生存的焦点。企业生存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内部能力和企业战略相互作用的视角分析了企业的生存机理。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对策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涉及国家竞争力、国家影响力、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世界未来科技制高点、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新兴产业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新兴产业的产生来源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了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培育准则,并就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恋型领导是组织科学领域一个比较新的话题,但较少文献研究自恋型领导的积极面。基于此,以53名企业一把手和346名直接下属配对数据为样本,从上下级关系视角探讨建设性自恋型领导对员工内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建设性自恋型领导对员工内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员工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建设性自恋型领导与员工内创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内创业环境正向调节建设性自恋型领导与员工内创业行为的关系;员工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建设性自恋型领导与企业内创业环境交互对员工内创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实施绿色创业导向以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提出“绿色创业导向-绿色组织认同-绿色创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框架,以203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绿色创业导向作为一种兼顾环保和经济的战略决策模式,对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有积极影响;②绿色组织认同与绿色创新是企业实施绿色创业导向、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在绿色创业导向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③绿色组织认同、绿色创新在绿色创业导向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制造企业新产品成功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从微观层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所谓“双重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即同时具备“承诺导向”和“控制导向”双重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380家制造企业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双重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新产品成功具有正向影响,组织柔性能力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该研究为制造企业新产品成功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战略导向理论,从市场导向视角就反应型市场导向和积极型市场导向对海外人才在华创业企业创业生存绩效和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结合跨国创业企业的网络嵌入特征,研究本地网络嵌入的权变调节作用。通过对214家海外人才在华创业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反应型市场导向和积极型市场导向对创业生存绩效和创业成长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相对于积极型市场导向,反应型市场导向对创业生存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研究还表明,本地网络嵌入能够增强市场导向与创业绩效的作用关系,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市场导向是跨国创业的有效战略选择,本地网路嵌入是市场导向发挥绩效作用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