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选取1962-2013年中美出口贸易数据,从微观产品特征视角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产品特征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品特征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机制,即产业升级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现有产品积累的要素禀赋,还受到产品本身技术复杂性的影响。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中国主要依赖产品密度(DEN),即依赖于既有产品积累的要素禀赋实现渐进式发展,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美国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产品密度(DEN)与产品技术复杂性(PCI)同时发挥了积极的双重作用并促进新竞争优势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密度(DEN)和产品复杂度指数(PCI)在不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通过对比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发现,随着生产要素禀赋积累以及产品技术复杂性提高,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增强,抑制作用减弱,但是引领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2.
运用产品空间理论及可视化方法,从产品结构视角研究产品密度、产品机会收益以及二者交互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借助中国1962-2015年783种产品的出口数据,在可视化基础上分别运用OLS与Probit模型对全产业以及细分产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产业来看,产品密度以及产品机会收益的提高对产业升级和失势均有促进作用,结合二者交互作用来看,产品密度充当牵引力,产品机会收益充当推动力,二者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各影响机制在细分产业中存在差异,除低技术制造业外,各产业升级对产品密度依赖较高;产品机会收益促进了资源类制造业的升级与失势,但对中高技术制造业升级有抑制作用;产品密度与产品机会收益的交互促进了中低技术制造业升级并抑制了低技术制造业的失势,但对高技术制造业升级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7,(1):58-71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多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差异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对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进口中间投入品;企业会根据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调整进口种类的数量与规模,发生产品转换行为;通过进口产品转换,中间投入品生产要素流动引起企业要素密度的变动,最终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经验研究显示,进口中间投入品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40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转换则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26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进口的二元边际提升资本密度,但扩展边际的作用要大于集约边际。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减少企业中间投入品进口及其进行产品转换的外部政策约束,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并进而改善整个经济体的生产与贸易结构,最终推动中国贸易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4.
宋耘  周灏 《经济前沿》2011,(2):38-45
本文在竞争与合作的分析框架内讨论了中国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替代跨国公司产品的路径,并研究了我国空调行业的整体升级过程,发现尽管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有多种渠道,但通过在国内、国外市场上替代跨国公司的产品来实现产业的整体升级,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合作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从替代进口产品开始,到替代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产品,进而抢占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份额的产品升级路径。在这一替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外国技术的溢出和中国企业的技术学习努力。中国长期的产业升级战略对企业家们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成功推动了在技术学习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不断升温,“贸易与环境”成为多边谈判的重要议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视能源和环境问题。但目前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展十分缓慢。作为世界环境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在环境产品的技研发、生产和市场等多方面均占有优势。通过对比中美环境技术产品贸易情况,探讨WTO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和我国的发展路径,以明确该类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避免贸易壁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萌  钟妙  陈艳丽 《当代经济》2024,(2):91-100
高技术产业升级是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落脚点,而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与核心驱动力。通过采用2009—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分析创新结构与禀赋结构的互动关系;基于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创新结构、禀赋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禀赋结构对创新结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创新结构对禀赋结构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创新结构和禀赋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升级具有抑制作用,并且禀赋结构和创新结构会增强彼此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负向影响效果。最后,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升级,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创新效率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曾出现过技能溢价上升的现象.文章从WIOD Socio-Economic Accounts(SEA)(1995-2009)数据库的中国数据发现,中国在1995-2009年间出现过技能溢价上升的现象.从产业升级的视角,描述禀赋、产业升级与技能溢价的关系.产业结构及其变迁是由禀赋结构与其变化内生决定的.在多个产业部门同时存在、不同部门的资本技术比不同且随时间推移而变化,要素在行业间不完全流动,生产技术结构与整个制造业禀赋结构更为接近的行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条件下,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的速度更快,在资本技术互补的假设下,增加了对高技术劳动的需求,技能溢价上升.  相似文献   

8.
一个组织存在前提在于提供产品,因而有必要从产品供给视角探讨行业协会的生成机制.本文从俱乐部产品的 视角,分别构建政府和企业的效用函数,从效用函数最大化中 得出相关结论,认为在俱乐部产品供给问题上存在市场和政府 的双重失灵,行业协会是解决这一双重失灵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创新的关键环节转变为如何有效获取和利用外部的知识和技术,实现与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并强化自身的研发能力。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研究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地理范围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企业创新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省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二,企业的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利用不同地理范围内的知识溢出和资源禀赋的优势,增进自身的创新能力;第三,不同地理范围内产品关联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绩效,但过高的产品关联密度也可能对企业创新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创新网络多元嵌入是企业网络能力形成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基于网络双重嵌入和网络耦合视角,选取2009-2020年291家中国平板显示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企业个体创新网络与股东关系网络双重嵌入及企业个体创新能力对产业升级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企业个体创新网络连通性与网络团体规模、股东关系网络密度及企业创新能力均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并且由于企业管理者与投资者间的创新决策冲突给产业升级带来负面影响,企业间网络连通性和企业个体研发投入在股东间过于紧密的关系影响下反而不利于产业升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升级是综合企业个体创新、企业间创新合作和企业投资者合作等多个层次的多维度动态过程,降低数字创新不确定性和有效利用网络化创新合作机制将是产业数字创新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优势产业在区域经济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存在要素依赖性、发展速度较慢、创新能力较弱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本文对影响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的因素:要素禀赋、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和外部竞争等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外生动力的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系统模型,并提出了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外贸易在宁波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素禀赋理论和需求重叠理论仍然对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外贸发展之路,宁波要牢牢抓住本地要素禀赋的优势,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贸易主体、贸易方式、贸易市场等方面的多元化,适应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提升贸易产业链,走转型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研究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往往集中于非技术因素,而从技术视角考察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将更具普适性和解释力.为此文章从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入手,构建总量和产业两个层面的要素收入分配作用机制模型,发现总量层面要素收入分配同时受产业结构和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其中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是影响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的两个重要因素,而要素替代弹性则决定了其作用方向.经验结果显示:总量层面要素收入分配变化更多来源于产业间要素收入分配的差异,而产业结构作用则相对微弱;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中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起着主导作用,其在不同产业中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是不同的,而要素禀赋的直接影响有限,其在第一产业中的作用为负向而在第二产业中的作用则为正向.为此政府制定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政策时,应更多着眼于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引导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驱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特征,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理与升级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实现机制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及效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协同定位促进制造业规模收益递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融合促进制造业附加值提升;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高级要素投入促使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人工智能的拟人化产品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拟人化的智能产品与消费者互动过程中的人机交互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人机信任则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基于AI系统的智能个人助理(IPA)为研究对象,针对279份有效样本,运用SPSS和AMOS实证考察了拟人化特征对人机信任的潜在影响机制,检验了人际吸引的媒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拟人化特征对IPA的任务吸引力和社交吸引力均产生了正向影响,任务吸引力和社交吸引力又积极影响人机信任,任务吸引力和社交吸引力这两个人际吸引的维度起到完全媒介作用.研究从消费者的视角,揭示了IPA拟人化特征对人机信任的潜在影响机制,对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产业内贸易水平越来越成为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尽管中美汽车贸易发展迅速,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却较低。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估算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剖析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特征。研究得出: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总额超过产业间贸易,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仍低于美国;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较低,平均进口单价较高,中国政府应引导汽车企业增大技术投入、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发展史来看,不同时期的工业化模式因国际环境、资源禀赋、市场规模等条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产品内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国推进工业化的现实背景。该文尝试从产品内分工角度,找寻国际产业片段化转移、研发全球化、全球生产一体化等条件下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探索适合我国资源禀赋特征、符合当前全球生产组织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从有效配置产业要素的视角构建区域合作内生机制的动态模型,可以为区域合作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区域间产业要素的有效配置可以使国内区域的经济福利和效率得到改进。有效配置产业要素的区域合作内生机制均衡解,取决于区域间要素禀赋以及生产函数指数的变化,因此区域合作的有效均衡解是动态演变的。面对国内产业要素在空间分布的调整以及相对态势的不同,区域合作如果要保持有效配置的均衡,要么必须调整产业要素配置的相互关系,要么必须调整生产函数的指数,即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集群根植性是指集群长期积累的历史属性,是资源、文化、知识、制度、地理区位等要素的本地化,是支持产业集群生产体系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义乌玩具集群根植性的六大作用机制为研究视角即:人力资本集聚机制、自然禀赋的促进机制、减少交易费用的实现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企业家精神推动机制加以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低技能劳动力禀赋优势减弱和外需下降使得中国传统开放型经济发展动能逐步消失,经济发展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中国高技能劳动力禀赋优势逐步显现,国内市场消费升级带来的对高质量产品的巨大潜在需求以及信息通讯产业较为完整价值链的存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现实基础。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是投入高技能劳动力,形成在高质量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以此解决生产方式和要素禀赋以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要从本质上把握新旧动能转换,不能将新旧动能转换理解成新旧产业转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要重视企业微观竞争力的塑造,重视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要重视通过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整合全球优势要素形成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