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北京、天津、武汉、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未来科技城"是特大城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机构集群,是引领特大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财税、金融、人才等层面的公共政策是促进"未来科技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天津、武汉、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未来科技城”是特大城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机构集群,是引领特大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财税、金融、人才等层面的公共政策是促进“未来科技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12,(11):10
11月8日,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姚志文在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推介会上宣布,截止今年9月,杭州未来科技城已成功引进31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由他们主持的131个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也已经启动。引进的人才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6名,省"千人计划"人才14名。有3个项目由海内外院士领衔,1个海归项目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担任首席顾问并投资加盟。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网络波澜起伏,唯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始终屹立不倒。于1999年初冬在杭州四壁徒空三居室里成立的阿里巴巴.已从当初的创业18功臣发展到5000多人的大团队。“创业团队这几十号人的成长速度让我真是很吃惊.这于我很快乐。”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  相似文献   

5.
万润龙 《经贸实践》2008,(10):13-14
8月上旬,第二届亚太中小企业峰会(ABAC)在杭州举行,来自亚太地区21个成员国的3000余名政府高官及商界精英探讨一个共同的话题:中小企业的未来发展。“阿里巴巴”是这次峰会的主办方之一。就在峰会前夕,“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给近万员工发了个内部邮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人家想象的更长!更寒冷!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共生演化理论和方法探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阶段、路径和机制。首先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的单利共生阶段、差异互利共生阶段和均衡互利共生阶段的特点和形成机理;其次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路径,论证了其由单利共生阶段向差异互利共生阶段再向均衡互利共生阶段演化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共生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18个创意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利用共生模型对创意产业集群之间的形成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互利共生关系是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逻辑起点,互利共生关系越贴近于对称互利共生关系,则创意产业集群效应越好,从而越有利于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稳定发展,且共生关系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8.
以灵隐寺为代表的杭州郊居山寺,是杭州传承最久、地理位置最稳固的历史建筑组群,也是杭州清代以前历史建筑仅有的留存。它们既是城郊山地开发的文化核心,也是山与城市之间水体联系网络的山中“锚固点”。这些山中的联系终端,帮助杭州城与山寺及城郊诸山紧密连接为一体,而对这种“山·寺”-“水·联系纽带”-“城市”共生模式的分析,也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山水城市的建设策略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大科学时代,有组织科研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是一项复杂且重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政府、市场和高校等多个场域、多类主体,受到国家、市场和学术等多重制度逻辑的交互影响。鉴于此,将共生理论引入有组织科研实践,通过梳理有组织科研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厘清共生理论语境下有组织科研改革与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高校有组织科研存在多重制度逻辑分歧、连续互利模式缺席、科研调节机制失灵、外部体系支撑乏力等风险。应进一步推动有组织科研组织形式变革,优化有组织科研共享和分配模式,完善有组织科研激励机制、监管机制和评价机制,为有组织科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鲍丽洁 《当代经济》2011,(16):146-147
构建产业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共赢的重要举措。产业共生是现代产业企业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组织创新模式,产业与产业间的共生关联有互利型产业共生、寄生型产业共生、偏利型产业共生和附生型产业共生四种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资本市场》2008,(8):93-93
<正>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卫哲日前在杭州透露,受益于创业投资快速成长的阿里巴巴集团,或将进军创投领域。卫哲表示:"口碑网和雅虎中国合并后,阿里巴巴原来七家子公司少了一家,这个位置就是留给将来的投资公司的。"  相似文献   

12.
迪士尼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完美融合是其得以不断吸引游客的制胜法宝,也是其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核心竞争优势之所在.本文首先分析了迪士尼所特有的科技与文化的内涵,二者融合的新特征及必然性;继而结合全球迪士尼的发展实际提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即耦合共生模式、文化先行模式、科技引领模式和互动共赢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本土主题乐园可以“拿来”的优势借鉴,并进一步提出上海迪士尼科技与文化结合发展的切实路径与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虚拟科技孵化器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科技孵化器是网络环境下科技孵化器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分析了虚拟科技孵化器的特点,并为其构建了开放、互动、自助、共生的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对虚拟科技孵化器的组织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对组织运行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互利共生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一  谢敦游  张策 《经济师》2008,(8):236-236
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互利共生经营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借助大型企业的资源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的经营模式。文章研究了这种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模式的特点,以及这种经营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毛小平 《江南论坛》2011,(11):10-11
一、今后五年无锡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态城、旅游服务城、高科技城、宜居城建设目标,坚持科技驱动、城市引领、民生导向、生态保障,全面组织实施《无锡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企业集聚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分析了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不同于集群外企业的特点。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中小企业集聚成长的4种模式:寄生成长、偏利共生成长、互惠共生成长和竞争共生成长。最后以内蒙乳品企业为例,分析了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共生成长。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荣朝  苗长虹 《经济地理》2007,27(1):104-107,92
生态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将会促进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生态学原理深入分析了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机制,构建了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组合模式;对全球尺度、国家尺度、省级尺度和地区尺度等不同层次上的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①城市群范围内城市规模大小合理、密度适宜,空间组合有序,生态空间结构优化高效,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互利共生、协同进化;②“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是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必然趋势;③“廊道组团网络化模式”下形成的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最近十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平台经济创造了新兴经济和新的商业模式。本文主要反映最近信息技术产业平台经济规模化发展的特点,商务策略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报告。目前在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平台里最受关注的是中国IT平台企业的崛起及成功。举例一家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和软件设计出身一家手机公司小米的案例,深度分析了中国的两家代表性平台企业的其发展成功的因素。同时,通过最近几年快速成长中的海外平台企业以及新兴产业平台商务模式的案例,进行了对未来平台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其特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荣健  刘西林 《技术经济》2016,(12):13-20
基于组织学习和企业成长理论,利用来自科技创业企业的问卷数据,构建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学习、先前经验对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各自会对科技创业企业的成长产生影响,但同时开展两者对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引入先前经验后,双元学习对企业成长的正向作用显著提升。建议科技创业企业在成长中采取顺序双元学习模式,且应做好先前经验与学习方式的合理匹配。  相似文献   

20.
聚焦校企深度融合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沈鼓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生的过程。研究发现:(1)深度融合是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双方不断适应彼此,建立共生关系并完善共生模式,形成互利共生状态;(2)互利共生状态形成需要校企双方经过“搜寻—选择—变异”三阶段适应性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调整自身规则,而且要吸纳对方规则,也即规则迭代是双方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3)上述规则既包括显性的规章制度流程,也包括隐性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等。总而言之,校企深度融合的核心在于规则与适应,只提供创新资源而不改变自身规则以适应彼此,则难以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