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国家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但其实施效果如何有待验证。采用2007、2010及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双重差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绩效进行评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及市场占有量;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影响不显著;③相对于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大型企业影响更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完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系统研究了2016年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通过与2008年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16年出台的管理办法在研发投入强度、技术领域、知识产权类型和时间限制等方面对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降低了条件要求;但同时也给发明专利赋予了比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更高的权重,要求企业提高其拥有知识产权的质量。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变化,会使更多企业可以申请高企,也能有效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也会增加企业认定和管理的难度,对未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经济后果。以上市公司是否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增加,在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这种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主要影响机制。最后,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还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不仅有助于从企业劳动雇佣视角丰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还可以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视角拓展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还可以提高经济绩效,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预期目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和扩大就业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相关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规模扩大和资本配置效率改善,进而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效应在高融资约束企业、处于成长成熟期企业和未进行研发操纵企业中更显著。此外,外部环境对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结论可以为高企认定政策效果评价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我国完善选择性产业政策设计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参与认定的动机,提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专利申请量增长的解释假设,并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专利申请增长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即近30%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后出现了专利申请量的明显增长(体现出短期效应),而其他企业始终无专利申请行为(体现出零效应)。最后,从促进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专利质量提高的角度,提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有关研发费用的政策,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发现的研发费用的若干问题,总结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的范围和归集、计算方法和要求、研发费用的管理及核算,分析应注意的问题;重点研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企业对研发费用的管理和财务处理,在研发费用方面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是我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率由25%减按15%征收)。本文根据2008—201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不同规模和不同经济类型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的情况及特点,并提出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落实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中国特定的产业政策,对企业研发活动和创新策略具有重要影响。在区分企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14 156个微观样本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样本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反事实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转化阶段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对上市公司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政策对不同企业主体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对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未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影响更显著;政策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长期负债两条路径影响企业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同时政策也引致企业研发投入挤占营业成本、广告支出等经营费用,进而抑制企业技术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发展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现行认定方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应从明确主要产品(服务)的概念、加大对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的鼓励、提高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条件的刚性、完善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制度的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今其真正起到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以2011-2015年我国内地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数据为样本,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强度具有普遍扎堆3%、且围绕3%动态调整的独特现象,即阈值效应。分析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当前政府认定政策的门槛值。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这种普遍集中于3%的实际研发支出水平,与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绩效的最优研发支出水平相差甚远,最终会给企业带来绩效损失。以兆驰股份为案例,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案例公司产生阈值效应的根本原因及具体形式,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政府应调整优惠政策力度,监管机构应健全认定政策,国家应改善外部研发环境等建议,以有效遏制研发支出的阈值效应,切实促进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以2011-2015年我国内地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数据为样本,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强度具有普遍扎堆3%、且围绕3%动态调整的独特现象,即阈值效应。分析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当前政府认定政策的门槛值。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这种普遍集中于3%的实际研发支出水平,与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绩效的最优研发支出水平相差甚远,最终会给企业带来绩效损失。以兆驰股份为案例,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案例公司产生阈值效应的根本原因及具体形式,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政府应调整优惠政策力度,监管机构应健全认定政策,国家应改善外部研发环境等建议,以有效遏制研发支出的阈值效应,切实促进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家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意愿不强。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家族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究样本,从财税支持视角,分析高新资质认定政策对家族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家族企业通过高新资质认定后自主创新绩效显著提升,且高新资质认定后配套财税支持强化了这种激励效应。进一步发现,财税支持政策效果对高新资质认定初审阶段,以及融资约束强、无政治关联、高新开发区外、知识产权保护低的家族企业更加显著。最后,为完善高新资质认定及财税支持政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位理论,利用2008—2019年高端装备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2225个样本观测值,运用PSM-DID模型评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技术生态位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认定政策对企业技术生态位“态”与“势”的促进效应具有动态长效机制,可显著提高企业当前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可持续发展潜力。其中,技术生态位“态”与“势”的历年政策效应存在以3年认定期限为周期的动态曲线变化;连续认定显著增强了认定政策对技术生态位“态”与“势”的促进作用;随着认定期限增加,认定政策对技术生态位“态”的正向影响呈倒U型变化趋势,而对技术生态位“势”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从所有制异质性特征看,认定政策对国有企业技术生态位“态”与“势”的额外激励效应更强,但随着认定期限增加,有利于提升非国有企业当前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2005-2014年中国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不同制度环境下该激励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在政府干预较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及中介组织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加显著。结果表明,在我国制度环境落后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有助于减少落后制度对企业创新的阻碍作用,帮助企业获得创新资源,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整体评价研究不足,本文通过发展绩效、发展态势两个维度对我国36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经聚类分析后,将两个维度综合到一个矩阵,形成一个新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发展因子评价发展态势以刻画评价对象发展趋势和潜力。该模型相较于经典单维度静态绩效评价,评价结论更加全面。研究显示,我国地区间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平衡,对某省3年高新技术企税收优惠享受情况进行全样本统计分析,发现样本省份在高企税收优惠政策工具的效用并不明显,各地区高企发展差异现象之下是我国高企发展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具有复杂性,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已难以满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需要出台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组成的政策体系,以及科技政策内外部组合政策工具形成政策合力,推进各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16.
陈喻锋 《新经济》2014,(17):99-99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是我国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税收优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企业指标不达标,管理不到位,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导致一些企业高新资质被取消,企业蒙受很大损失。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瞪羚企业认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旨在培育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瞪羚企业认定能否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利用2005-2018年新三板企业数据和PSM-DID方法研究瞪羚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瞪羚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质量有正向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在地区和企业层面均存在异质性;②人力投入是瞪羚企业认定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③制度因素对瞪羚企业认定影响的调节效应有限,意味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最后,为政府有效开展瞪羚企业认定工作、促进企业提高创新质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科技部对《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进行了修订,界定了高新技术划分范围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办法规定如下: 一、从事高新技术规定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不包括单纯的商业贸易。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由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进行认定。 二、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相似文献   

19.
于传龙 《技术经济》2003,22(6):46-47
<正> 从高新技术投资风险的种类及特征可以看出,高新技术投资风险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次上由于体制欠缺和政策失误所导致的风险;二是微观层次上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或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失误所导致的风险。从宏观上看,主要应通过体制改革、政策完善和市场体系建设,从根本上降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体制成本和政策支出,培育有利的市场环境;从微观上看,主要应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增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全面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无疑应发挥巨大的作用,经认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有效期间内享受优先推荐立项、税收等政策优惠,因此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计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