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创新是促进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专利技术转移是区域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将我国区域层面专利技术转移按照转移方向及边界划分为区域外部专利技术流入、流出以及区域内部专利技术流动3个维度,探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以及产业结构距离等多维距离对上述3个维度区域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基于我国2001—2015年区域面板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上述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①区域外部专利技术转移明显弱于区域内部专利技术转移,且空间不均衡现象明显;②在多维距离中,产业结构距离对区域专利技术转移具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受区域创新环境的调节。产业结构距离增加使得区域内部专利技术流动减少,区域外部专利技术流入与流出增加,且上述作用在区域创新环境较差时尤为明显。最后,基于区域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背景出发,借助协同创新理论,以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和杭州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创新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环境规制对生态创新影响的机制和条件尚存争议,且地理学视角对该问题的关注较少。运用中国地级市层面的环境规制和生态创新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对生态创新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的生态创新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而其他地区多表现为抑制或不相关;环境规制的空间相关性对生态创新产生积极作用;环境规制强度和生态创新之间呈现"U"型关系,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等因素存在门槛效应,只有跨越这些门槛时,"波特假说"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2019年,中央明确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特殊战略地位,发挥着突出的带动作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加有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首先借鉴静电场理论,构建创新辐射场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辐射效应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其次,从时间距离、技术距离和经济距离3个维度探究科技创新中心辐射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技术转移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但目前我国区域技术转移呈现出极不平衡现象,导致科技强国建设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探究我国区域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内地30个省域的技术转移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区域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可归纳为5种类型,其中,高效率组态可分为能力-中介主导型、环境-中介主导型和经济主导型;而在能力-中介缺失型和经济-能力-环境缺失型组态下呈现出低效率。此外,能力-中介主导型组态可同时推动技术输出方与吸纳方发展,环境-中介主导型组态可单方面提升技术输出效率,而经济主导型组态可促进技术吸纳实现高效率。结论可为合理规划技术转移发展路径、促进技术转移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刻画了知识、产品二阶段创新价值链,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量了创新效率,将创新效率的价值链溢出、空间溢出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以长三角、京津冀、中部五省、西部七省区市4个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区域创新活力越强,价值链溢出效应越明显;知识、产品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影响程度由西向东呈递增态势;激发区域市场活力、丰富创新网络内涵在不同区域具有普适性。对此,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创新效率,一方面应在系统内部打通创新合作渠道,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确定合理的系统边界,实施差别化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7.
8.
合理利用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价值链溢出效应,有助于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效率提升,而对区域创新溢出效应的利用程度则受其吸收能力影响。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阶段和产品创新阶段,利用Network 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计算全国内地30个省域两阶段创新效率,将吸收能力引入空间溢出效应和价值链溢出效应对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溢出效应在部分年份显著,省域间没有形成稳定的空间关联关系;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时,提升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均有促进作用;价值链溢出效应不显著或者存在负向影响,创新过程两阶段相对独立,此时提高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提高没有显著作用,甚至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企业间客观存在各种技术差异,对研发合作网络关系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借鉴技术生态位理论,从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探讨技术距离内涵,提出研究假设;以石墨烯领域合作专利为样本,采用指数随机图构建度量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规模维度,技术宽度距离、技术深度距离正向促进企业研发合作;在结构维度,技术多样性距离、技术重叠性距离反向抑制企业研发合作。该结果说明规模层面的技术距离为合作双方带来新的要素组合可能,扩展了潜在创新空间,进而形成双方研发合作的创新动力;结构层面的技术接近为合作双方的知识交流与技术兼容提供了基础,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技术协同性,进而形成双方研发合作的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污染产业转移视角下FDI环境外部性的跨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FDI方式的污染产业转移会产生环境负外部性,在空间上存在跨界效应.这体现在承接污染产业会直接带来环境污染,从而引起居民福利的大量损失,而且还会因为自然因素导致跨界污染.目前,FDI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许多地方政府为吸引FDI而进行的环境竞争,对这种跨界效应会起到相当的放大作用.因而需要采取调整政府人员业绩考核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增加环境投资、中西部地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制定分类的FDI环境管理政策、实行跨区域联合治理等措施,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FDI环境外部性的跨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集聚视角下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农业产业集聚的视角,探索了集聚区网络结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砀山县酥梨产业集聚区300家农户的调研结果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结构性检验,验证了这三个因素对农业产业集聚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研究表明,网络结构密集会促进区域内知识溢出和集聚成员的吸收能力加强,吸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知识的溢出,而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农业技术创新直接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关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知识转移研究较少,尤其是文化的调节作用研究更少。本文从在华子公司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总部向在华子公司转移知识时,总部的知识传播意愿和知识转移渠道的丰富性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重点分析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的调节效应,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为跨国公司提高跨文化知识转移效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219家在华子公司的实证研究得出:(1)跨国公司总部的知识传播意愿、正式和社会化知识转移渠道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正向影响,支持了知识转移意愿对知识转移效果有影响的观点;(2)权力距离和不确定规避只对总部社会化知识传播渠道丰富性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表明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纬度上的文化差异是通过调节人际沟通从而对知识转移效果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王鹏  赵捷 《经济前沿》2010,(6):14-24
区域创新环境对产业集群升级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的理论和模型并不能有效地解释这些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相关文献也缺乏把区域创新环境和产业集群升级两者结合起来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2007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经济、社会数据,结合产业集群升级理论和区域创新环境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经济计量方法,对区域创新环境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由创新基础环境、创新技术环境和创新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组成的区域创新环境中,创新技术环境在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借鉴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分析交易成本对企业开放式创新采纳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并检验了企业资源基础在开放式创新决策中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51家企业进行相关数据调查与收集,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资产专用性会降低企业作出开放式创新决策的概率,企业感知的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决策产生正向影响。同时,作为企业资源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研发能力对企业开放式创新决策的负向影响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6.
刘德文  鲁若愚 《技术经济》2009,28(12):12-16
针对基于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网络,本文对部分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回顾、现象描述和逻辑推理,认为对服务创新网络应该从认知网络、价值网络、社会资本网络和市场网络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与说明,并认为服务创新网络是无边界的动态混合网络。  相似文献   

17.
在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与传统的区域发展要素相比,科学技术知识流动的效率和方向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高低的决定性要素。因而,大学衍生企业作为知识扩散和应用的结合体近年来备受区域政策制定者的青睐。文章从区域创新的视角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首先受到国家创新战略引领的制约;其次,受到区域技术人才来源环节的畅通及外部支持网络的影响;再次,大学衍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与其它创新主体之间的网络互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宋洋 《发展研究》2014,(9):60-65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从企业资源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影响因素,指出企业的某些异质性资源对创新具有关键作用,这类资源构成了企业的创新优势。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分类,提出了独立性技术知识资源、系统性技术知识资源和需求信息资源,作为创新优势的具体内容,并分别论述了它们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还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对创新的影响,竞争压力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但与创新程度之间可能存在正向、负向或非线性关系,并且竞争压力正向调节创新优势对企业创新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积极培育创新资源、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对于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金锎 《财富时代》2023,(10):124-126
<正>转移支付为何没有缩小区域收入差距?本文首先构造出一个理论模型,通过一般均衡求解出异质性劳动者的集聚租金。本文借鉴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做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生产效率越高的工人在发达地区会有更高的集聚收益,因此转移支付会使得低生产效率的工人先流向欠发达地区。本文使用了我国1999-2007年的地级市数据对这一理论机制进行了检验,回归结果证明了这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和中介模型,对制造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协同集聚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效应、创新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以及三者间的进一步作用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协同集聚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创新和经济增长,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间接抑制经济增长,通过创新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负向中介效应是因为其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受产业协同集聚负向调节,绝大部分省域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已达到门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