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度动态变化的复杂环境迫使企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潮流,借助数据资源形成并不断提升组织韧性,然而现有研究中对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机理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引入数据赋能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韩都衣舍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挖掘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整体上遵循“内外部情境刺激-数据资源行动-数据能力激活-韧性构建/提升”的过程,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可利用的数据从企业数据依次拓展至行业数据、生态数据。研究结果打开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实现韧性的过程“黑箱”,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组织韧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工业革命是人们进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生产方法和组织方式出现大规模更新和实现系统性变革的过程。新工业革命表现出能源基础清洁化、生产工具智能化和生产对象丰富化的生产技术演化特征,并已经在国际产业分工、微观生产组织和技术创新模式方面对传统工业社会生产组织方法产生冲击。尽管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中国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错失发展机会的情况下仍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国新型工业化战略选择应紧紧围绕实现"技术-制度"时空耦合的目标,以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来形成技术演化和制度演化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生产制造领域将具备收集、 传输及处理大数据的高级能力,使制造业形成工业互联网,带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工业4.0.财务管理主导企业资源配置,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制造业大幅度地转变经营与业务模式时,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适应企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才能更好地支撑企业转型与价值创造.对此,本文围绕工业4.0战略,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对财务管理如何应对工业4.0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甄美荣  刘蕊 《技术经济》2024,43(3):64-76
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需从数据要素视角深入分析数字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机制。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数字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企业价值链上主要模块基于不同功能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数字技术,形成生产流程、研发模块和营销体系全联通,在联通过程中以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赋能,主要体现为:生产流程中,基于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系统形成全流程动态反馈赋能机制,以数据的采集、传输和监控促进工艺创新;营销体系中,基于大数据技术形成全面需求双维度反向赋能机制,以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可视化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模块中,基于自身数字化升级和数字平台形成全联通赋能机制,以数据的搜寻、分享和整合促进联动创新。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需要利用多项数字技术,围绕用户需求对产品进行交互式的创新,以实现产品的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及高效的按需交付。满足用户需求是数字型企业的核心目标,鉴于此,本文选择与用户切实相关的两个维度,即个性化需求与产品生命周期来对制造业企业进行分类,并选取三一重工、特斯拉和酷特智能这三家不同类别的典型企业来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试图打开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黑箱”,详细深入的解释数字技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为了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企业首先需要有效的筛选和运用数据,之后在这基础上,进行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及组织架构的变革;最后,在变革过程中,企业要明晰自身定位,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数字化战略,最终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所总结出的理论框架和研究结论为我国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进行人力资源战略控制的目的,就是保证组织最初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能顺利进行,能够根据企业的战略需求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本文研究了国外人力资源战略控制的相关理论,结合中国目前对人力资源战略控制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战略控制体系,旨在促使人力资源战略系统的动态能力更好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知识转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均是目前管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共同促进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互惠性偏好假设逐渐为主流经济学所接受,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目益得到加强。在互惠性企业文化环境下,知识转化和组织学习均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效率。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我国知识型企业互惠性企业文化环境下知识转化与组织学习在核心能力培育过程中的微观运作机理,为我国知识型企业进一步加强互惠性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互惠性环境下的知识转化效率与组织学习效率,从而为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赋能价值逐渐受到实践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赋能和能力视角,探讨如何获取数据赋能价值,未充分考虑数据独特的资源属性。基于案例企业数据赋能实践,从资源视角出发,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利用资源编排模型打开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的“黑箱”。结果发现:第一,基于资源编排模型,企业可通过数据组合、数据与其它企业资源捆绑、数据利用与价值创造3个过程实现数据赋能。第二,处于不同业务发展阶段,企业数据赋能实现形式包括支持型数据赋能、驱动型数据赋能和使能型数据赋能,其取决于数据信息与数字技术发挥的作用及价值。结论既可为数据赋能实现路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对企业数据赋能价值获取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常态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并购等典型事实,基于李嘉图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向外包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逆向外包作为一种后发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方式,能够弥补后发国家高技能劳动力的不足,诱导企业采用更加偏向技能劳动力的生产技术,进而对后发国家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利用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2003-2011年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FD I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增加加速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形成和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逆向外包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制造创新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下,传统制造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机会开发,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现有研究多以结果为导向,较少从过程视角研究数字化转型下的机会开发过程。本文以公牛集团为案例,从动态能力视角研究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下的机会开发过程。结果表明:渠道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驱动的网络效应,提升组织外部环境感知能力,通过资源构造行动,实现机会识别;生产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驱动的产销协同效应,提升组织资源获取能力,通过资源激活行动,实现机会利用;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驱动的利益共生效应,提升组织价值重构能力,通过资源撬动行为,实现机会迭代。本研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下的机会开发过程,有助于丰富数字化转型和机会开发相关研究,也为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研发合作伙伴识别中,如何依据产业技术链不同环节的企业技术优势识别研发合作伙伴是一个新问题。为此,提出基于产业技术链的研发合作伙伴识别研究框架,首先,划分产业技术链,描绘技术与企业的产业技术链布局。然后,提出互补性原则下的产业链潜在研发合作伙伴识别,以及相似性原则下的技术链潜在研发合作伙伴识别。最后,以动力电池产业中的丰田公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加速向各行业领域渗透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湖北省正在加紧推进智慧湖北建设,而紧抓互联网与大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发展,是抢占新一轮智慧发展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在立足国内外互联网与大数据推进产业发展态势、总结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互联网与大数据推进产业发展为例,指出当前还存在数据共享不足、数据安全风险、缺乏标杆企业、产业链协同不足、关键技术储备不够、信息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及问题成因,从政策创新、产业发展着力点下、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数字技术特性,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视角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特点。在测度2012—2019年中国214个地级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程度基础上,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水平提升会显著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并利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技术的作用强度具有区域异质性,且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非技术密集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数字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和信息平台两种方式并以技术创新效应与市场需求效应为传导机制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技术作用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深化对产业融合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的理解,拓展数字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首先从产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市场结构;接着从运营机制和产品差异化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市场行为,并讨论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市场绩效;最后总结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的特点、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实现数据治理的过程包括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通过对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调研,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治理水平总体偏低;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的因素包括认知不全面、认知渠道不畅通、数据平台缺乏、数据功能不明显、组织创新滞后等。为了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治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引领高新技术企业走向数据化治理;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程度;加快平台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提供现实支撑;加快组织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数据安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2009年的统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改进的DEA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大类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普遍不高,对创新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改进的DEA方法不仅为较少决策单元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提高装备制造业各大类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丰富,将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多个省市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明确其组织属性和特点,梳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主流治理结构,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模式、治理模式和成果转化模式进行重点研究。在协同创新模式上,结合宏观的政策环境以及具体的市场环境,把握当前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现状,对此展开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还是德国的工业4.0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工业机器人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未来机器人+互联网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将极大地改变制造业。中国虽然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的第一大市场,然而,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却存在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差、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本土企业还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实证研究表明,本土企业通过零部件出口、为FDI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以及进口关键零部件等方式,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会产生“嵌入中学习”效应和“干中学”效应,进而对本土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技术整合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日本汽车工业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即通过准确的市场和技术定位,结合自主开发,有效地整合技术,改善生产方式,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我国汽车工业应吸取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建立良好的产业环境,制定合理的技术战略,落实技术整合工作,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非连续性技术变革给在位企业带来巨大挑战,要求在位企业克服新技术研发困难和自身潜在惰性进行积极响应,在与新进入企业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化解熊彼特提出的破坏性创新威胁。整合社会网络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及创新管理理论,以65家汽车综合型整车在位制造企业为样本,通过搭建发明家桥、合作研发桥、混合技术桥等3个维度的技术代际桥,探讨在位企业如何在维持两代技术阶段性平衡的前提下提高新技术创新绩效。结果发现:发明家桥与企业新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合作研发桥和混合技术桥对企业新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旧技术创新绩效负向调节发明家桥与新技术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研究旨在为在位企业应对非连续性技术变革,提高新技术创新绩效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