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总结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与数据可得性,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超效率DEA模型评价了2002-2011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中,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及区域协同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突破口。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分析建立动态Malmquist模型,运用2000-2014年面板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效率指数、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将其周边的11个省市划分为4个联盟,并对产业合作博弈过程中产业利益帕累托改进及其合作边界进行了探讨。最后,从区域协同视角出发,根据不同产业协作联盟,从空间合作策略、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区域均衡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有效途径。以中西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DEA模型的承接产业转移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测算了2013年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效率,然后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个方面分析DEA有效单元的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并得到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与数据可得性,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超效率DEA模型评价了2002-2011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国内产业转移浪潮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省份如何利用产业转移的正外部性优势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至关重要。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出2006—2017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进一步以人力资本作为门槛变量,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各省份差距呈扩大趋势;产业转移对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二者存在双重门槛,在人力资本约束下,产业转移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呈“先促进后减弱”的规律,“人才悖论”问题凸显。该研究对加快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张述凯 《经济研究导刊》2011,(28):204-205,289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唯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不符合绿色经济的基本要求。在绿色经济视角下j不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既要考虑经济利益的大小,还应考虑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度,以防出现转移产业变成转移污染的局面,从而保持产业转移的有序、有度和可持续性状态。  相似文献   

8.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是一个整体,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资源优势等不一样,要实现其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实行分段开发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迫切性和可行性,指出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难点,提出了广东省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而且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基于国内外区际产业转移的文献综述,为我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理意义上的国内区域,涉及省(市)的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转入地的产业承接活动频繁。但长期单向产业“高-低”转移使得区内省份间的产业趋同性严重,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结构性失衡。借鉴距离协调度模型对效率模型进行合理改进,通过分析2006-2015年经济带内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区内各省(直辖市)产业承接效率,并探讨区域产业整体承接效率值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进而分别以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经济增长因变量考察门槛值变动状况。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内各省(直辖市)产业承接效率整体不高,各省产业承接效率与自身经济发展不存在线性关系,总体呈现出衰退趋势。以二、三产业增加值为因变量的产业转移效率测算结果则表现出在各自阈值内分别加速转移和减速转移现象,即区内第二产业承接效率总体趋缓,第三产业承接效率总体加速。相对来说,两个直辖市的产业内生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14.
首先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提出了单要素效率和要素联合使用效率的定义,然后应用2003~2007年的省级数据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环境效率、能源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区域特征,东部的协调度比西部和中部高些。各地产业结构、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分工结构、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的投入均可解释我国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制造业高端化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论文利用两阶段动态DEA方法分别对YREB区域和非YREB区域的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综合效率、研发阶段效率和转化阶段效率进行评估;采用面板Tobit回归分阶段、分区域研究不同因素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省份总效率值低于0.5,研发阶段效率都高于转化阶段;YREB绿色创新效率均值(0.294 0)略低于非YREB区域(0.350 0)。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的提升将促进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增长,研发强度增强则产生阻碍作用。市场竞争对YREB区域的效率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则能促进效率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和环境规制水平对非YREB区域的效率有促进作用。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完善市场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改善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低碳约束下河南省物流产业投入产出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9-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物流产业效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物流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处于不断波动中,纯技术效率一直小于规模效率,说明纯技术效率是影响物流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落后是制约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领土幅员辽阔的地区差异,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而产业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探讨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确定江苏“十一五”时期主导产业的效率是调整“十二五”主导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从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研究五个主导产业的效率;二是对化工产业链效率进行DEA分析。结果表明,主导产业群整体效率理想,但是产业链效率较差。原因是主导产业群集中于低技术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完善产业链功能。  相似文献   

19.
鱼震海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114-115,144
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国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灵  韩东林 《技术经济》2011,30(8):51-57
利用2009年安徽省制造业各行业的数据,应用突变级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安徽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轻纺工业和原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下,提高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全面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途径,也是实现安徽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