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CA-SE-DEA组合模型,对全国和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上中下游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较低省市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需要统筹协调,建立协同协作机制,构建全流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30个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前沿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金融效率时空格局特征,并在空间关联检验基础上分析了旅游金融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时间序列上,长江经济带旅游金融效率核密度曲线均为单峰分布形式,呈"N"字型波动特征,旅游金融效率随时间推进而不断提升;空间格局上,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金融效率多为高层级,中心城市邻近地区因受到核心城市涓滴效应而处于较高层级,圈层状结构明显。②旅游金融效率值存在明显空间依赖性,且其集聚程度整体上随时间推进不断增强,具有明显的空间指向性特征。③经济发展、交通可达性和产业结构对本地旅游金融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信息化水平对邻近区域旅游金融效率提升的"溢出红利"效应显著,交通可达性对邻近地区旅游要素的"虹吸"大于"溢出",呈现负向外部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DEA-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2008—2018年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和影响因素识别,分类探讨创新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创新效率呈现持续降低、平稳波动、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上游、中游、下游资源型城市创新效率时序变化情况存在差异;经济增长水平、外资利用度、基础设施水平、环境规制以及区位条件是资源型城市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影响因素在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存在异质性。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教育水平、吸引外商投资、优化产业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摆脱资源依赖、加强环境规制的方式可以提升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5.
6.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本文基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以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CA-SDEA模型对2009—2018年间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进一步根据测算结果,运用空间收敛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之间与地区之间人才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上海、浙江和江苏等省市领先于四川、云南等省市,长三角地区领先于中三角和泛成渝地区;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差距无明显收敛趋势,且落后地区对先发地区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的重心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附近,其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偏北-西偏南的方向特征,并有向北分散、向西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杜宇  黄成  吴传清 《经济地理》2020,40(8):96-103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带的重要支撑。文章构建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协同发展、开放发展、质量效益5个维度的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分析法研判2011—2017年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态势,形成以上海、江苏、重庆为龙头,其他地区协同推进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格局。②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和质量效益协同驱动,创新驱动、质量效益指数呈下游、中游、上游递减的空间特征,绿色转型、协同发展、开放发展指数呈下游地区最高、中上游地区交替领先的空间特征。③从发展动力上看,下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源于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和协同发展,中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源于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上游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来源较为均衡。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转型政策精准落地,打造全方位协同开放新格局,强化质量效益协同驱动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8.
邓宏兵  乔佳敏 《生产力研究》2022,(9):8-13+23+16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了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发展效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比较了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特征,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绝对值偏低,东、中、西差异明显,东西部较高,中部地区较低;从发展趋势看,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有“倒U型”的影响,人口规模与受教育水平正向影响绿色发展,即随着人口规模增加与受教育水平提高,绿色发展效率也会增加;产业结构与绿色发展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代表区域,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切换、经济增速换档进程密切相关。基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论文从保障支撑、绿色生态、品质品牌、经济效率、开放创新和民生共享6个维度构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个区域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呈现出从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发展态势;从单一维度表现看,除了江苏在六大维度上发展相对均衡,其他省份在各维度上的测度结果呈现了明显的发展差异,再次验证了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均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陈春  刘德钰  杨斌 《生产力研究》2022,(11):6-13+161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效率评估技术测度出长江经济带的基础知识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创新成果商业化三个子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各阶段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下游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普遍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上游地区最低;各阶段的应用技术创新效率明显低于基础知识创新与创新成果商业化效率。(2)各阶段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低于物质资本投资。基础知识创新效率与应用技术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小。(3)长江经济带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会受到其他地区经济活动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四大核心技术深化金融发展,科技与金融交叉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需从动态层面研究其互动机制。基于1998—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动态模型对全流域、分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变量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互动关系显著,但互动机制在各流域有所差别,且均未形成长效机制。从控制变量贡献看,下游地区金融和科技具有较强的惯性效应;中游地区二者受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作用较为显著;上游地区科技与金融发展部分得益于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持续性投入。进一步指出,科技赋能金融,金融服务科技是长江经济带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普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首先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4年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其空间关联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呈现阶梯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关联性显著,科技创新能力相似的省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长江经济带省域科技创新发展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打破两极分化的空间结构,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关联格局。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9—2019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运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拓展的STIRPA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绿色科技创新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在直接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优化的同时,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发挥间接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提升,加快建成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建议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全面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国内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3种技术转移方式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转移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外技术引进会阻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国内技术转移具有显著替代效应。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不同技术转移方式作用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促进各种技术转移方式协同互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并运用视窗分析测算2010-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生态保护效率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效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技术服务业效率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科技资本服务业效率对当地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其周边地区有抑制效应;科技宣传服务业未对生态保护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通过提高科技服务业效率改进生态保护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承东启西极其重要的经济纽带,长江经济带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是中国的“制造工厂”,作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长江经济带的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利用核密度分布和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分布和动态演进进行了分析,发现11省市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整体较低,有向低水平收敛的趋势,两极分化严重,从稳态分布看,短期内将保持较大差异,难以实现均衡。再从服务化中间投入和服务化水平两个维度对11个省市的3大类制造业进行了分类,发现沿长江经济带从下游至上游呈现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格局,提出了“三步走”的梯度推进路径,并结合上、中、下游的产业、资源和交通等特点,提出了制造业服务化梯度推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回归方法与门限效应分析方法,考察市场化调节作用下区域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两化”发展,在引入市场化的调节作用后这种推动力变强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还表现出门限效应。在分区域分析中,这种调节作用在上游以及中游城市相对较强,在下游城市则相对较弱。最后提出,应注重区域发展异质性,构建最优市场环境,发挥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中,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及区域协同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突破口。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分析建立动态Malmquist模型,运用2000-2014年面板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效率指数、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将其周边的11个省市划分为4个联盟,并对产业合作博弈过程中产业利益帕累托改进及其合作边界进行了探讨。最后,从区域协同视角出发,根据不同产业协作联盟,从空间合作策略、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分析数字科技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机制。以长江经济带44个城市为样本,利用熵权法测算其数字科技发展水平,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检验2004-2019年样本城市数字科技驱动转型升级情况。结果表明:数字科技与经济转型升级存在发展惯性,且数字科技是影响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其驱动作用具有一定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中游城市具有稳定的促进作用,对上游、下游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作用未显现,短期内甚至产生抑制效应。为提升数字科技发展水平、发挥其驱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长江经济带要继续深化数字产业化、强化产业数字化、优化人才战略体系、细化区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