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2010-2017年技术标准规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汇集、整理、分类和分析。首先,基于规制主体视角,将技术标准形成过程中的规制划分为政府规制(G)、联盟/协会规制(A)和法律规制(L)3条路径;其次,对3条路径的构成维度进行分解;最后,阐述每一维度下各种要素对技术标准形成的作用,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并对我国自主技术标准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技术标准的作用已远远超越技术问题本身,已经成为决定竞争规则的关键性因素。针对技术标准的形成机理展开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的技术标准整体水平,进而为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技术标准的形成以技术为基础,以经济为动力,同时受到规制主体的影响,技术标准正是在这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建立、发展和替代的。在此基础上,以TD-SCDMA标准的形成为例,实证研究了技术—经济—规制路径对该标准建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创业能力有助于创业者开发创业机会、赢得创业成功,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广泛而零散,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在系统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基于创业过程的活动特征与规律,同时考虑创业者特质,界定了创业能力的概念、特点和构成;然后,从创业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可能产生的结果效应、发挥作用的情景因素等方面,总结和评述了创业能力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技术标准的作用已远远超越技术问题本身,成为决定竞争规则的关键性因素.技术标准形成路径包括技术路径、经济路径和规制路径.传统意义上,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技术标准的关注更多的把技术标准理解成为一种技术规制,所以对技术标准的研究更多的关注技术和规制两个方面.本文提出经济路径是技术标准形成的动力路径,并构建了技术标准形成的经济路径,在此基础上用中国3G标准形成的实践对其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现有金融中心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金融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金融中心形成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两条路径:一是需求诱致,二是政府主导。文章进一步剖析了我国金融中心在演进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系列重要特征,并预测我国金融中心未来的演进趋势将朝着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引入市场规则的混合形成模式发展;同时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需求诱致特征更为凸显;金融中心的形成将更多地体现为政府参与的多重博弈格局。  相似文献   

6.
李淑娟  冯妮莎 《技术经济》2012,31(6):50-53,121
对金融服务产业集群与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和金融中心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别,据此提出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概念。依据规模经济理论、区位论、地理经济学理论等,分析并总结了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指出降低成本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要求,创新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地理因素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技术标准锁定和技术垄断作为知识经济中的两种现象,共同的技术内涵使两者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在比较分析技术标准锁定和技术垄断关系基础上,从用户选择、技术演化、技术竞争3个方面剖析了技术标准锁定可能导致的非效率问题,并根据技术标准锁定下导致用户选择粘滞、技术演化失灵、技术竞争弱化的具体原因及特征设计了相应的反技术标准锁定规制机制,即代际标准补偿机制、技术演进牵引机制和技术竞争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分别从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学、自组织理论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并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人本资本形成的机理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变量进行分析,揭示人本资本在交易费用和协调费用约束下的生成过程,利用杨小凯的模型拓展和深化人本资本形成的理论过程,并通过分析最优人本资本形成路径,得出几点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企业人本资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理论,通过理论推导与演绎,解析了知识工作中个体创新的形成机理,着重分析了个体知识创新的核心认知行为,构建了个体知识创新模型。研究发现,体验、隐喻、逻辑思维和再体验是个体知识创新过程中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换的核心认知行为。研究成果深化了对知识工作中个体创新形成机理的认识,为后续分析知识工作中信息技术对个体创新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组织韧性理论更强调组织与不利环境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动态性与适应性,为指导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并构建韧性能力提供理论支撑。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组织韧性时间线与动态性的充分关注,对组织韧性的多维结构与作用效果也尚未明晰,目前亟需一个全面的综合框架来进一步发展组织韧性理论。鉴于此,本文筛选与识别了2000—2022年组织韧性研究领域的80篇英文文献和23篇中文文献,基于动态研究视角整合构建了组织韧性形成机理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框架。运用扎根理论对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从认知、行为和情境角度深入挖掘组织韧性的能力构成,发掘组织韧性“事前—事中—事后—动态”的形成机理,进一步剖析组织韧性对企业“短期—恢复反弹”与“长期—稳定适应”的作用机制,最终提出中国情境下的研究展望。研究结果有助于探析组织韧性能力的结构维度和发展机制,揭示组织韧性形成与作用背后的理论逻辑,扩展与深化组织韧性理论体系,为企业应对经营环境中的种种危机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其实施必然解决多主体多目标集成优化问题。论文基于市场运行视角,从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社会责任共担、主体行为策略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理论研究成果,从政策先导、立法护航、公私联动、技术创新、教育为根等五方面概括了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践特征,考虑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特殊性,论证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多主体多目标集成优化机理研究的价值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环境规制水平绝对低并不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成长于不同制度环境的企业形成基于不同默会知识的组织程序,改变组织程序导致企业成本提高。制度差异是影响企业跨国扩张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基于logit模型对2003~2011年113个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差异、民主程度差异和政策稳定性差异与直接投资发生概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研究——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要素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划分,要素适宜度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区域性要素对非区域性要素的效率选择,以及由此而生的分工专业化和聚集是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并且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建立在要素适宜度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明是创新的关键环节之一,对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有关发明过程本身的研究还不够细致深入。根据近代和当代对发明过程的研究,通过整合已有的发明过程理论,认为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知识重组是发明过程的核心环节。从知识视角出发,总结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发明方法领域针对上述3个环节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最后,对发明过程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用知识表示描述发明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澎 《经济学动态》2007,(11):73-76
当今世界企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集群的发展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管理学界的关注。本文在梳理企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对集群的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由于社会风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政府功能和国家责任的有限性日益明显,加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等原因,使得员工福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从员工福利形成及其作用机理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创业是企业从诞生走向成熟的起点,创业企业的成长实际上是在不断犯错的基础上突破资源要素制约,获得创业社会网络成员支持与认可的过程。从试错的定义与内涵出发,界定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试错本质,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中间商、研发部门以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体角度,探讨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试错机理。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的扩散建立在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它包括高新技术的转移和高新技术的溢出两个方面.在经济社会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趋利性引发的跨地域技术扩散巳成为地方产业以及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是各国的重要策略,中小企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在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政府是一个关键因素,政府要合理的运用政府职能,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