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贸易结构转换的计量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原因,但出口结构变化并没有构成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进口商品结构不是出口商品结构的原因,而出口商品结构则是进口商品结构的原因。这说明产业结构是对外贸易结构的主要基础,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了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而随着代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机械运输产品的进口对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为了进一步揭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必要对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我国29个省份制造业19个二位数行业2005—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与行业特性、区域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样本来看,专业化经济对产业国际化具有显著正影响;而竞争效应和多样化集聚效应对产业国际化具有负效应。不同行业的影响方向、大小及机理与行业特性高度相关;专业化集聚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化的正效应要大于劳动密集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劳动拥挤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1998~2005年中国污染密集型和中、低污染型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各种因素对不同污染类型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扩大增加了污染排放,恶化了中国环境;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变化对污染密集型行业和中、低污染行业的污染排放均有显著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控制污染密集型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有显著的作用;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其行业污染排放有显著影响,进口商品结构变化对各污染类型工业行业污染排放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阚大学 《技术经济》2012,31(4):38-44,125
利用2000—2010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出口与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与之相反;三大区域的进口均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三大区域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投资和技术进步;东部地区的FDI、居民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其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中、西部地区的FDI没有促进其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行业视角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规模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物理学中的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我国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的相关性,并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总体呈正相关性,其中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正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行业视角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规模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物理学中的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我国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的相关性,并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总体呈正相关性,其中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正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Feenstra等人的三要素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国际外包影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理论机制,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总体及分部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包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均存在明显的正效应,但外包对劳动力资源密集型部门和中等技术部门的影响效应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以及进口贸易技术前向溢出四种指标,以检验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按行业碳排放强度分组,估算了研发投入强度、企业所有制结构等反映吸收能力的行业特征在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中的作用。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分行业的研究表明,高碳排放行业对外贸易的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影响显著,而低碳排放行业影响系数不明显,行业特征对对外贸易技术效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高碳排放行业。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探讨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开放.我国所引进的FDI存量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也同步迅速增长,这两种经济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本文在FDI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FDI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是,对外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创造效应大干替代效应,且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十分明显,多引进一单位的FDI存量就能够带来2.3465的对外进出口总额.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亚 《经济问题》2004,(9):66-68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资本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在国际经济贸易的作用与地位日益显著。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通过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相关性及影响的分析,提出利用国际资本发展加工贸易的策略,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1.
外资流入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直接地避免了转轨初期产业结构之存量调整,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外资流入提高了均衡状态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这又起到了避免转轨初期产业结构之存量调整的作用。对于转轨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具有增量调整之功效,而产品国际间流动则加剧转轨初期产业结构之存量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可能得益于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和产品市场的逐步开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的产业升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不可替代性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产业升级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向西的区际产业转移,对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调整成本和促进西部地区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the various effects of alternative trade strategies on industrial employment expansion. A simple identity is deployed to compare the experience of India and Taiwan from 1950 to 1970 during which the two countries took very different paths towards industrializatio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have affected employment growth in both countries but the cruc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found in the structural change effect. In Taiwa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hifted towards labour-intensive sectors, while in India, towards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which explains in part the faster rate of employment expansion in Taiwan.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基于对外贸易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说明了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结构中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快速积累资本,使真正决定产业结构的要素禀赋结构得到提升.同时,要完善市场机制,营造高效率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根据中国国情和地区发展差异建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于斌斌  金刚 《技术经济》2013,(12):53-62
以杭州都市经济圈为例,通过测算一系列衡量产业结构差异、地区专业化水平、产业竞争绩效的指标,证实了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空间转移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杭州转移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专业化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信息都市型的少数产业;绍兴和嘉兴进一步推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并积极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重工业,从而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湖州积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更明显,从而使其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在杭州都市圈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工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性——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江苏省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情况,基于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并分析了江苏省的工业内部结构与其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工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总体上呈较强的相关性,但各工业行业产值与碳排放量的关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取决于各行业的特性、生产和节能技术水平、发展阶段等因素。最后提出,在制定工业部门的低碳调整目标时,除了应重点关注各工业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力外,还必须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中国工业企业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出口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负相关.造成出口效应不显著的原因除了中国尚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外,还与中国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加工环节大都处于劳动密集型而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加工过程短、增值率不高有关.因此,中国如果减少加工贸易的出口,便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率增长的基础上降低外部需求.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利用贸易特定化系数衡量了我国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的对外贸易结构,结果显示随着人民币汇率的爬行式缓慢升值,我国大部分资源密集型商品的净出口减少,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净出口增加,竞争力增强,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得到优化。因此,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对我国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是长期利好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结构分解:1985-200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结构分解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不同地区(行业)对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水平的贡献废差异较大;并且,不同地区(行业)的贡献度在两个年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另外,不同地区(行业)对于中国工业地区专业化水平提高的贡献度差异悬殊;并且,贡献度排名靠前地区(行业)的贡献度,主要是由于地区(行业)的相对规模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2000-2007年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情况进行了全面测算。结果表明,自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业总体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很快,这一快速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而非要素投入驱动的。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源自劳动密集型产业自身生产率的进步,并没有从产业结构转换上获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东部沿海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已有所放缓,而后起的中西部地区依赖资本密集型产业则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由此看来,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源泉已逐渐耗尽,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