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经贸》2011,(2):93-94
从1990年成立至今,李宁品牌已走过20个春秋。"一切皆有可能"这一让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口号也伴随着李宁品牌的成长而深入人心。当下,面对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正在寻求战略升级的李宁将"一切皆有可能"变成"Make the change",这又将预示着李宁品牌踏上怎样的征程?  相似文献   

2.
王宏宇 《新经济》2010,(9):44-48
在中国市场业绩赶超阿迪达斯,逼近耐克之后,李宁还是决定更换标识,并重塑品牌。它希望在8年时间内,成为中国运动品牌市场的头牌和世界前五的运动品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更换LOGO、重塑品牌、走“90后”路线,李宁公司一系列的改变引入瞩目。这一切,都是为了品牌重塑。但是,订单下降、股价大跌、投行唱衰和减持,让李宁公司的形势不容乐观。作为中国最有实力的体育品牌“李宁”重塑品牌、成为世界顶级运动品牌的梦想似乎还面临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而说话是与群众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领导干部只有与群众做到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体察民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因此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应做到五言,才有助于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5.
自1990年以来,李宁成就了中国运动服装第一品牌的地位,这十几年来对李宁的品牌讨论也不绝于耳。笔者认为无论是从最早的“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到“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等,还是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始终找不到明确的品牌方向,找不到清晰的品牌定位,没有具体的品牌焦点。事实上,现在的李宁逐渐在衰退,其真正的原因就是在于品牌定位不清晰,不具备区隔性。  相似文献   

6.
更换LOGO、重塑品牌、走90后路线,李宁公司一系列的改变引人瞩目。这一切,都是为了品牌重塑。但是,订单下降、股价大跌、投行唱衰和减持,让李宁公司的形势不容乐观。作为中国最有实力的体育品牌李宁重塑品牌、成为世界顶级运动品牌的梦想似乎还面临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说起“中华老字号”我们通常会想起: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较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的民族企业。“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这句旧社会流行于北京城的顺口溜反映出的是当时的消费时尚,尽管没有象今天这样成熟的品牌观念,但品牌消费和品牌崇拜已经不自觉地支配起人们的头脑。  相似文献   

8.
8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与会代表、著名经济学家史清琪女士提出了“女性经济”的概念。她指出,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从女性的视角来确定自己的消费群,这与中国女性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有关。有人说:钢筋水泥给城市以刚性的“面孔”,而女性让这张“面孔”变得灵动,女性是一个城市的标志。现代女性在经济、人格上的独立.让她们更加敢于创造,敢于消费,参与到各种经济活动中。因此,“女性经济”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岳淼 《商周刊》2012,(16):81-83
李宁有限公司已经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或许因此,任何新的重大调整都能被视为好消息。7月5日,李宁发布公告称,原行政总裁张志勇退任,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李宁本人走向前台,此前入股李宁的TPG合伙人金珍君担任执行副主席负责集团的内部事务与运营。当天,李宁盘中股价一度走高5.33%。  相似文献   

10.
叶娜  佐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88-289
采用单因素前后测设计,考察了内群体害群之马和内群体失败事件对个体的群体认同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认同者和低认同者对内群体害群之马的消极评价程度没有显著差异。(2)评价内群体害群之马的被试比评价外群体害群之马被试,其内群体认同改变更积极。此结果揭示了中国人特有的一些处世之道,并验证了社会认同理论。  相似文献   

11.
提到宜家,你会想到舒适的家居环境;提到麦当劳,你会想到美味的薯条;提到“全球通”,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专业?是依赖?还是那句久远的广告语:“专家品质,信赖全球通”?  相似文献   

12.
近日,“2004中国年度传播榜中榜”正式揭晓,中国移动通信旗下“全球通”品牌获得“年度强势品牌”殊荣。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我们正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和转变: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开始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瓶颈制约”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约束。在当前外贸出口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内需需求,发挥内需即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需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组成,投资和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各有特点,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就不以能有所偏废,尽管某一时期可能有其重点,但无论如何“两个轮子”一起动总要比一个“轮子”动要好。本将从财政的视角探讨如何启动这“两个转子”的。  相似文献   

14.
郭进 《新经济》2010,(2):24-25
格兰仕,一直以“价格屠夫”著称的“中国制造”正转变为“中国创造”;梁昭贤,作为格兰仕企业第二代领导者,他的所有爱好与满足来自于经营好格兰仕品牌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来自广东的红色罐装王老吉,突然成为央视广告的座上常客,销售一片红火。年销售额从1亿多元猛增至6亿,增长近400%!重现“蒙牛狂奔”现象。  相似文献   

16.
17.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的塑造、管理、传播都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挑战,富有远见和勇气的公司开始直面这种挑战,并付诸大胆的行动和天翻地覆的变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芦恒 《经济视角》2005,(9):55-56
“韩流”与“汉风“是近年来中韩两国随着经济贸易上的频繁往来,在文化交流方面出现的独有的文化现象。韩国的留学生群体是受“汉风”影响的主要群体,也是中韩文化传播的主流群体。通过对韩国留学生群体的考察,从他们在中国留学生活中表现出的群体意识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可以分析出中韩社会结构的差异和发展途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走上街头,有关“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令人浮想联翩:豪宅、私家车、时装、珠宝、名表、晚宴、高尔夫球场、酒吧等等。所有新潮、时尚、享受、几近奢华的消费方式都被商家全力赋予“中产阶级”的印记。在当今中国,人们对于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中产阶级”也逐渐引起众人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从“李宁”现象看外贸中的品牌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锁钰 《经济师》2009,(8):45-46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我国的企业不能只满足作好“贴牌生产”的“世界制造大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品牌可谓是市场的灵魂。产品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我国企业要想大步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经济浪潮中,品牌战略势在必行。文章通过我国外贸中关于品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李宁”在外贸中品牌使用的几点重要的成功之处及其相关的原因,并对我国出口品牌的战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