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泰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阻碍、产权关系模糊等的影响,导致出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缺乏、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满足农民需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泰州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湖北农村现状,分析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从一事一议、“村民主导型”项目管理、PFI融资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湖北城乡全面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北京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以房山区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应用指标综合评价法探析北京城市发展新区村庄基础设施的现状问题。研究指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饮水、道路设施方面成效显著,但设施整体水平还较低,厕所、污水处理、医疗文化等设施建设水平还较为落后,建后管理也还不到位。今后应加快建设,加强建设后的管护,快速提高城市发展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的投资,并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投资主体、投资总量、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为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薄弱,而只有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稳产、农民增收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都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创新投入机制、完善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淳安县是一个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差,需修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项目多.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县协作、统筹城乡发展等政策的实施,国家对农村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集体工程项目的管理却未跟上形势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通过“新村运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逐步消除了城乡差距,实现了城乡协调发展。其做法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朗  蔡娟  凌高玉  黄莺 《时代经贸》2011,(18):179-180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矛盾的成因进行探讨,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采用适宜的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大部分属于公共品和准公产品范畴,因此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负有重要职责。近年来,国家在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对农业和农村支持的领域不断拓展,建设资金的安排上更加强调向困难地区、困难人群倾斜,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夯实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增加投入,整合资金,提高效益,创新体制机制,使农民长期受益。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军 《经济问题》2007,334(6):80-8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因此,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3.
1.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制度根源。公共财政应该立足农民负担长期性认识,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立足财政的公共属性,不仅支持生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农民低负担条件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借助"民生财政"  相似文献   

14.
以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考察公共财政资金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财政投入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现状与影响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投入存在着关系不顺、制度不全、监管不力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教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就目前来看,农村教育的发展还存在教育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城乡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家庭教育落后等突出问题。为了完成乡村全面振兴,建成现代化农村,必须发展好农村教育。因此,必须在在国家大政方针引导下增加农村教育财政拨款,改善农村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改变落后家庭教育观念,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办农村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开录 《经济论坛》2007,(3):125-127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供由农村居民享用、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各类经济物品或公共服务。根据其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服务、综合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农村准公共产品,则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管理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公共产品城市由政府一手“包办”,而农村则由农民自已“埋单”,致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因此,重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打破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城乡“二元”格局,改革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均衡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激励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在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可持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与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生产相关的制度激励问题直接联系的。在现有制度环境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内在的制度困境,可持续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克服这些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在产业整体规划、农村配套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决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搞好整体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从业者的专业培训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城乡融合发展首先要让相对落后的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赶上来,站到与城镇同一发展平台上,才能有条件实现融合发展。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全面现代化建设的优先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必须打破现有城乡二元结构框架,建立农业现代化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配置机制、农村公共服务优先供给机制、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机制、土地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农民市民化公共成本分担机制六大机制,实现土地市场和进城落户限制"两个放开",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胡绍雨 《经济论坛》2014,(4):110-114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现行财政体制的影响等原因,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以及主体错位等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影响了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实际,从明确供给主体、完善财政体制和创新供给机制等方面提出改革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