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民生、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现状,分析支付结算手段落后的原因,提出加快改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析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农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资金流动加快,农村支付结算业务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现有的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由于存在手段落后、结算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和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条件,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要,是当前农村金融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更是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一个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书央 《经济师》2010,(3):200-201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文章在深入调查了解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制约因素,如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比重较低、乡镇金融机构汇路需进一步畅通、乡镇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和基层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欠缺等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如充分发挥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跨行支付平台和金融高速公路作用、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正确引导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支付结算业务长效宣传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银行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便利、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支持"三农"加快发展为目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宣传、加强监管等有效手段,着力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本文通过对农村银行卡市场调查和分析,提出发展农村银行卡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地区支付工具业务宣传滞后、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力度不够、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环境建设滞后、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滞后、不合理的收费制度等,制约了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使用。加快发展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对于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农民生活需要的、科学合理的支付结算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促进农村地区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手段,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特点.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仍然以现金结算为主,在农村地区推广和应用非现金结算工具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以县域为重点,大力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是央行"推进支付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璟霖  汪浩 《时代经贸》2010,(20):166-167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手段,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特点。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仍然以现金结算为主,在农村地区推广和应用非现金结算工具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以县域为重点,大力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是央行“推进支付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黄南州的实际,通过对辖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的意见,从而对改善农牧区金融服务功能,农牧区支付结算服务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西省金融部门按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着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网点覆盖不均衡、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对此,应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0.
霍琛 《经济师》2013,(12):202-203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日益迅猛,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金融实力逐渐壮大。但目前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手段、支付结算工具推广工作发展缓慢,这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支付结算体系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和社会资金运行的大动脉,关系到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维护支付结算的正常运行是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人民银行作为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应充分发挥好法律赋予的支付结算管理职能.加强支付结算调查的研究,大力推广票据使用上运用新的支付工具,不断改进支付结算手段,维护支付体系安全稳定,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要逐步建立支付结算监督管理责任追求制度,强化支付结算的监管力度,维护结算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范支付风险和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然而,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尚不完善,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其中,农村信用社的支付结算服务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基于此,笔者就我国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加强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的背景,继而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的几点对策,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任丽丽 《经济师》2009,(11):211-212
近年采,我国支付结算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之相适应的支付结算服务收费法律、政策和监管环境却未进行相应的更新,难以适应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需要。文章根据当前支付结算环境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支付结算服务收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方 《经济师》2008,(2):287-287
文章指出了目前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算工具的使用,对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抑制通货膨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当前结算工具的使用现状入手,详细分析了结算工具的单一使用引发的诸多问题及与货币流通增减变化的相关性,提出了新形势下如何增加非现金结算渠道的政策建议。非现金支付工具替代现金的研究对于探索非现金支付手段的发展前景,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抑制通货膨胀,降低洗钱、走私等犯罪行为,减少国家税款流失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南省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不尽合理,银行卡受理市场覆盖面不足,非现金支付工具有待提升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对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是关系农村金融供给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但我国农村金融支付环境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同步,城乡支付环境差距较大。年龄、外出购物次数、是否外出务工、上网习惯、是否拥有私家车等因素对农村金融支付环境有显著影响。扩大支付服务设施覆盖范围,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强金融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建立合理的支付环境监管制度等,是加强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支付结算业务是银行业三大基本业务之一,从事着社会经济活动各项资金清算的中介作用。因此,支付结算业务的载体—银行结算工具是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结算发展的重要角色。在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秩序和促进经济金融的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创新活动推广单位人民币结算卡,将单位账户结算从柜面服务渠道、网银服务渠道拓宽到自助服务渠道、网银服务渠道、柜面服务渠道的多样化模式,实现7×24小时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在风险防范、客户便捷、资金多层次管理等方面极大推进了支付结算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以票据和非票据结算方式为中心的传统结算方式,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结算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以网上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中心的现代结算方式已成为支付结算的新生力量,特别是移动支付已经异军突起,已经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化的支付结算体系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机构开始逐步重视中间业务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金融业务竞争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领域扩展到新兴的中间业务领域,支付结算业务不仅为商业银行广大客户办理支付结算活动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带来了安全、稳定的收益,是商业银行汇集闲散资金、扩大资金来源的重要手段,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