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由美国引发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构建以及风险防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以及监管改革成为各国学着讨论的热点.如何既要保护金融消费者远离过分风险,同时又要保护金融市场远离体系性风险,本文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角度,结合美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法案的出台,探讨金融消费者保护与经济危机之问的内在机理关系.以期对我们如何防范金融危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金融脆弱性与美国金融危机:理论与现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金融结构的脆弱性和金融系统内部紊乱的结果.作为一种信用危机、道德危机,美国金融危机表现出其"传染"的整体性和快速性以及政府处理危机的主导性和一致性特征,并使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系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给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教训深刻,值得吸取.应充分认清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持国内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戴国强  陈晨 《财经研究》2015,41(3):100-110
金融消费者保护不足是不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关系着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和执法的合理性.文章利用2011-2012年世界银行对全球142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调查数据,构建了综合反映金融消费者保护程度的指标,首次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消费者保护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显著的,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够显著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即使只是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某一方面,也能显著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0年7月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为探索视角,简要回顾了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历史和教训,指出消费者保护的思想不仅应该明确体现在金融监管目标中,还需设置达至目标的适当监管机构,同时提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力度与金融创新速度相匹配的问题。就中国学界对新法案高涨的借鉴热情,文章认为: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本土植入需考量现实条件,我国目前亟须完成的工作是提升金融消费者概念的认同程度并设置适宜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性机构。  相似文献   

5.
金融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力量,但发展过度或路径选择错误就会引发金融混乱,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最近几十年,在美国的主导下很多发展中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同时也将全球经济与美国利益捆绑在了一起。美国在推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迎来了长达近20年的繁荣,却最终因金融自由化失控而使本国经济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6.
总结和反思金融危机的诱发根源,是为了探寻人类能够避免"经济劫难"的对策良方,但专家学者们显然不乏从制度缺失的层面来反思这场危机,而往往忽视在市场和政府双失灵下诊治金融危机的"伦理偏方"。金融危机背后所隐藏的"经济人"偏执、"自由"的扭曲与滥用、信用的漠视与践踏、工具理性的无限度扩张等,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金融与道德的冲突无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随着美国第四大银行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宣布倒闭,美国步入了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中。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第四大银行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宣布倒闭,美国步入了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中.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杌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9.
金融消费者保护:全球金融监管改革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后危机时代反思金融危机的不堪过往,各国监管当局普遍意识到,只关注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而忽视对消费者利益的切实保护,会破坏金融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加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和各地区金融监管当局反思和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反思危机爆发之前的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分散立法存在大量漏洞与空白,对消费者的倾斜保护意识不足;监管当局奉行金融效率至上的监管理念,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多口惠而实不至。本次金融危机深刻表明,保护金融消费者,不仅直接关涉金融消费者之微观利益,更关乎金融安全与稳定,应成为现代金融监管所秉持之首要基础价值。反观我国,金融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目标往往让位于做大市场规模的目标,为整个金融市场安全埋下了隐患,急需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金融产品消费者保护领域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该保护体系在次贷危机中仍暴露出明显问题,金融产品消费者在危机中依然遭受了很大损失。因此,强化消费者保护被确认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市场失灵和行为金融学角度剖析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失效的根源,对国外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进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近期迪拜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有关金融创新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就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剖析,认为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互动关系,两者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信用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和金融监管松懈导致的金融泡沫的破灭。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衰退和失业加剧,并使世界经济面临严重危机。治理金融危机需要国际社会的联合行动,扩大流动性,加强金融监管,并对世界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从美国次贷危机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经济师》2009,(3):38-39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尽管90年代的南美、东南亚金融危机令理论界产生了对金融自由化的质疑,但是金融自由化的脚步依旧快速前进。此次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又对金融自由化理论产生了疑问。文章将从美国次贷危机的角度来研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并由此对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作为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既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安全,也有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从而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实证研究表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升级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金融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充分了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手段及金融创新风险,才能利用好金融创新规避风险、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强 《生产力研究》2012,(10):152-153,195
美国2010年7月通过的《法案》提高了银行资本金的要求,限制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由于银行将要收费,取消救助,认定与清算等等加大了银行的成本;《法案》提高接受联邦强制注册的投资顾问管理资产门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令海外私募基金管理人对美国投资者敬而远之;对掉期交易的限制也会相应减少掉期交易。因此,《法案》会使金融衍生市场从"场外"转入"场内",同时,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将被遏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影响力的不断加大,金融的发展方式有了全新的变化.而美国金融危机作为20世纪较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开端,在金融证券化和金融监管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国在新经济金融发展时代认真分析、 研究、 总结.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展现出来的金融市场占比加大、 金融证券化趋势不断加深、 系统性风险扩大等一系列金融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如今我国的金融证券化和金融监管工作应该明确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金融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不断创新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类型层出不穷。就金融消费者而言,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并不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对于所购买的金融商品的情况一无所知,就更加谈不上对该金融商品的运作情况的了解与掌握,所以很难对所购买的金融商品或所接受的金融服务的好坏进行评价。所以,金融机构在金融消费领域更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相对于其他权利来说,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其实现利益的根本所在,只有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前提下,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其他权利才有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至今,国际上不断发生金融危机.而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全世界再次感受到大型危机的破坏力.对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并且迅速发展的中国而言,受到本次危机的冲击更加明显.历史表明,每次危机都紧随着一场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我国应深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的复杂形成机制,并根据本国国情,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稳步推动金融乃至全社会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两个方面,总结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非金融创新所致,而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美国金融监管的失效、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中介机构、公司治理的缺乏和数学模型的滥用造成的.同时认为在中国应该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对金融创新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