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中西部地区是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区.芝加哥和底特律是中西部最大和最为著名的都市区.在美国工业化历史和城市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两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对我国的西部开发和城市化进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鹏 《中国集体经济》2012,(6X):195-19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许多学者认为这标志着中国面临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具有"人口红利"的优势。本文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视角,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成果,认为"民工荒"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应实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缪合林(湖北448000,荆门市人民政府)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已形成共识。在农村城市化模式选择上,虽然意见不尽统一,但是走小城镇发展道路的城市化理论在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理论普遍引导着各地决策者的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且城市化水平较低。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步伐对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有巨大作用。本文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自然条件的特性出发,辩证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加快城市化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城市化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发展差异、城市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基于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总体得分较高,发展速度快于内陆地区;经济基础因子得分较高的地区主要在东部区域;生态环境因子得分较低的地区主要在中西部;城市化发展的社会生活因子得分则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化是其必由之路,可以想象,在中国未来的30年里,我国将迎来城市化、工业化大发展时期。作为中部地区的内陆省份江西来讲,要走上高速发展的城市化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世界的城市化平均水平是76%,而我国是37.7%,相差50%,截止2002年底全国设市城市660座,小城镇2万多座,非农业人口2.3亿,江西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目标。走可持续小城镇发展道路,优化资源配置城市化进程是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入中期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力求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单体向集群、从生产型向消费型、从东部向中西部、从单元向多元化功能升级转型。但在城市化升级转型的进程中,受到发展理念、经济结构与制度、规划与战略和高房价等因素的约束,因此提出消除制度障碍和体制机制创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有机互动、依托大城市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以市场为基础,重建政府治理结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对策措施,实现中国城市化的成功转型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作为金华市的地方领导,我们非常关心金华市在全省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目标问题。我们总的思路及追求是:金华应该成为浙江省中西部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9.
包有或 《改革与战略》2012,28(5):49-52,77
在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中国城市化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单体向集群、从生产型向消费型、从东部向中西部、从单元向多元化功能升级转型,但在升级转型的进程中,受到发展理念、经济结构与制度、规划与战略和高房价等因素的约束。因此,文章提出消除制度障碍和体制创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有机互动、依托大城市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重建政府治理结构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对策措施,推动中国城市化的成功转型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艳芳 《发展》2008,(3):129-130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现代文明的呼唤,各地农民特别是广大中西部的农民走出农村,离开土地,源源不断流向城市。这需要尽快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也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探讨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必要的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关于城市化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如何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化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或者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利益.却很少涉及到。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城市化进程中获得的利益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巴春生 《特区经济》2008,(11):132-134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市化具有不平衡性,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化严重滞后。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城市化进程,不仅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必须尊重人口的迁移规律和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妥善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现已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这就涉及投融资管理与绩效评价问题。文章分别从资金来源结构和资金投向结构两个角度出发,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我国201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绩效进行评价,同时对影响投融资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制约,东部地区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人力资本、经济基础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方面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一进入了近代史阶段。本文从阐述晚清社会城市化的整个进程,并且从晚清城市化进程是被动的、城市化是在文化冲突中进行的、进程是缓慢的几个方面来论述晚清城市化进程的特征。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些问题,能使我们更好把握和理解中国国情,且进一步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进程中,是优先发展小城镇,还是更加注重大城市的发展,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密度、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多重复杂因素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明显,从而决定城市化进程的趋向。如果顺应这一自然趋势,加以政策引导协调,必然能够有效地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人为地改变这一规律,采取行政手段迫使资源转移,无疑会减慢城市化的进程,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的价格情况始终与城市化的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土地市场价格因素,寻求城市化对于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和规律很有必要.文章在介绍上海市土地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分别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分析城市化进程与土地价格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思考城市化进程与工业用地相关关系不明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集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为起点探寻了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产业集聚与城市化是相辅相成、互进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形成了城市且使城市化进程加速,另一方面城市的形成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聚。因此,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既要加快产业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又要搞好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产业集聚的需要,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以实现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郝团虎  姚慧琴 《改革》2012,(7):19-25
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有规律,如城市化滞后、农村工业化、农民工现象、城中村现象、强关系主导的就业模式等。现有的城市化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些特点,诱致性制度变迁能够消除强制性制度障碍对城市化进程的限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但容易造成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不利于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包括"隐性补贴"、"购物交换"、"城市村"等。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或区域的地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更为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众多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基于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