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彧 《企业经济》2006,(9):12-14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中心环节。本文阐述了我国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性,分析了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所需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低要素成本、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成本为代价的。这样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使中国经济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在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上,中外政、商、学各界代表就此进行了探讨。中国实现改革创新和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最近召开的浙江省自主创新大会也明确指出,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解资源约束,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之计。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自主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多年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重要举措。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增长中潜伏着风险,成就中积累着矛盾,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  相似文献   

5.
论坛已经接近尾声。两天来,大家围绕着“迈向新增长方式的中国”这个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除了全体大会和分会场的专题讨论外,在昨天的午宴和晚宴中,还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挑战,讨论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转型的重要议题。在正式会议之前的学术峰会和CEO峰会上,讨论的重要问题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民收入分配和居民消费”,以及“能源、环境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科技未来的发展与企业战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公司的国际化”。我们还举  相似文献   

6.
《上海小企业》2005,(5):1-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入新世纪以后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又明确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从突出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适度经济增长转变;而转向适度经济增长,则必须突破对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8.
钟澳 《国土经济》2007,(5X):52-54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这种发展较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导致了巨大的资源耗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因而党中央将构建节约型社会作为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本文将从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及具体实施的措施等几方面全方位解析构建节约型社会,并指出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良性转变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转变过度追逐GDP增长、过分追求财政收入增加的观念和思路,我们对于房价和地价的调控,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当今中国社会,很多经济、社会领域内的矛盾,基本上跟目前不健康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观念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科学发展,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社会发展从单一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增加发展的“绿色”成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科学发展模式就是为实现资源减量化和高效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一般地讲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是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是主要依靠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并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种投入少、消耗低、产出多、效益好的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是今后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而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黄寰 《国土经济》2008,(2):23-25
“民以食为天”,对粮食的获取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智力资源为最重要资源的经济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个国家、地区要想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稳定可靠增长,唯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既要尽力赶超欧美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又要超越其以自然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生活、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去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就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举行了研讨会。会议对中国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在讨论中,大家在肯定中国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联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经济改革总揽全局,不能冲淡或代替经济体制改革,旧经济体制对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阻碍是我们必须吸取的教训。有的学者指出,目前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绝不能给人一种改革已经到位的苗觉,而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在与经济体制改革同等的地位,甚至将转变…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辨证统一关系。针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着非均衡性关系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碰到的有关现实问题,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构建和谐社会, 还是增加国民财富,都必须要以发展经济为基础,所以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运行当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第一,谈一下关于改善宏观调控与增进国民财富的积累。第二,转变增长方式与增进国民财富的积累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汉中市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各类干部业务培训。一是服务财政中心工作为宗旨,精心组织各项财政业务培训。围绕汉中率先突破发展主题,认真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财政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发展核心竞争力争夺科技制高点成为当今各国刻不容缓的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可持续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陈棕  叶珊珊 《企业研究》2011,(10):118-118
在这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发展核心竞争力争夺科技制高点成为当今各国刻不容缓的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先导性、可持续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9.
后改革时代的基本思路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讲求各产业、各行业、各企业对社会整体的贡献度。后改革时代对中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在后改革时代,外贸企业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眼于自主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中国制造与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6,(7)
所谓“创新”,最早是由熊彼得提出来的。在熊彼得看来,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中国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主导的社会,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变成一个愈益开放的社会。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成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