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宏霞  王佳 《活力》2010,(12):28-2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本文将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与2005年的《业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作比较,阐述并突出了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及其对权责发生制、公允价值的重大影响及其变化的科学合理性,从而有利于更好理解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2006年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即一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及大中型企业实行。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浅谈新会计准则实施廷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提高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将立足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的对比,阐述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其一,投资收益科目下新会计准则的核心理念。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新准则将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凸现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企业资产的质量,关注净资产,  相似文献   

8.
关宏霞  王佳 《活力》2010,(14):235-23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本文将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与2005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原则作比较,阐述并突出了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及其对权责发生制、公允价值的重大影响及其变化的科学合理性,从而有利于更好理解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相似文献   

9.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在对原《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1500家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与旧准则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引入应是其中最大的亮点,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不仅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市场财务与会计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商贸与会计》2006,(10):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并明确执行该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固定资疙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本文就固定资产准则与2001年发布的固定资产准则有何变化谈谈认识,旨在加深理解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总体来看.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起点高、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笔者认为.完整的会计准则规范体系应该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确认和计量准则、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三部分构成,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是会计准则规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规范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列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1997年制定和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施行。根据执行情况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财政部于2001年对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从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施行。为建立起一套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势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又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力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它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是一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规范、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文章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出发,参照运行效果,分析影响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架及其主要内容已基本确定,这个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而国际会计准则也由38项具体准则构成,因此在框架结构上,国内的准则体系已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了一致。我国准则的内容与处理方法和国际惯例基本相同。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后,有力地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了社会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本次会计准则体系制定的主要思路之一是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充分考虑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以使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基于这一出发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规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上实现了诸多突破。本文拟从基本会计准则的理论指导层面。分析这些突破的东龙去脉。并提出了封基本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足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是我国会计规范层面的一项重大变革.同时也必然导致原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体系下的“税会”协作模式以及具体的纳税调整内容发生变化。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是企业应该着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以从容应对新会计准则即将于2007年1月1日实施所带来的冲击,使企业更加健康、快速、平稳地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适应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利于我国企业积极应对“国内竞争国际化”等新形势的挑战。新准则体系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由于新会计准则比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有很多变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乃至会计信息质量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