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俄罗斯、南非、阿根廷、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我国的消费品价格指数涨幅都超过了5%;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在2%-4%之间。一些专家认为,美国2007年调整燃料乙醇政策、改变玉米消费结构、大幅度减少农产品出口等政策,是造成世界食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多数观察家认为,国际市场上的石油、粮食、食用油及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大量过剩、美元贬值、欧佩克限产、国际投机资金抄作等行为,都是引发全球性物价上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冻灾战”之后,一场更为持久的战役——抗击物价上涨.正愈演愈烈。2008年2月,浙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3%,为本轮经济增长以来的最高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0%,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1.0%,均呈加速上涨之势,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其涨幅比2007年的5.3%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3.
<正>8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2.8%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持续走低,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升CPI的主要因素。从今年后几个月来看,稳定总体物价水平仍有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毕井泉 《科学决策》2007,(10):57-58
物价依然在上涨。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高于7月。而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5.6%,涨幅创下1997年3月以来的新高。另外,截止到8月底,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价格同比上涨70.3%;8月份部分粮食价格环比7月份也略有上涨。从今年前7个月的物价涨幅来看,虽然食品价格上涨在其中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就此而言,目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3.5%的涨幅还是超出了年初的预期,给民众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善明 《发展》2005,(4):47-48
去年我国价格运行的基本特征2004年我国物价整体涨幅基本处于居民可承受范围内,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1)食品上涨特征明显。(2)生产资料价格大涨。(3)房地产价格上涨过猛。(4)新涨价因素的比重明显上升。同前几次通货膨胀相比,2004年的通胀相对温和。发达国家认为不超过3%的物价上涨属于温性通胀,国内普遍将界限定为5%,但社会各界对此的争论却相对更为激烈,因为本轮通胀具有一些新的特点。(1)本轮通胀具有结构性特征。一是三大价格指数涨幅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高于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又高于最终产品。二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8,(8):24-25
多因素促物价上涨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的问题,温家宝说,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8%,主要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大。物价上涨有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农产品价格多年在低位运行,近期的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影响较大;近年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升,也直接影响国内价格上涨。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7.
海外     
《中国城市经济》2008,(5):95-95
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世界生物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国际投机基金炒作加剧、欧佩克限产等多种因素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粮食、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攀升,导致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出现通货膨胀。为有效应对物价上涨,减轻民众经济负担,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8.
物价和谐,其基点是物价适应于和谐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对本轮物价上涨的认识与评价从现实情况看,2007年甘肃省与全国一样,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已超过4%。(一)本轮物价上涨的主要特征2007年1—8月,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呈"涨势走强、  相似文献   

9.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1,(3):7-7
世行呼吁 各国携手应对食品涨价 世行行长佐利克日前表示,国际食品价格已上涨到“危险的程度”,世界各国应携手应对食品价格迅速上涨带来的严峻挑战。报告显示,目前世行国际食品价格指数比一年前猛增29%,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的数月间,该指数就上涨15%。  相似文献   

10.
《特区经济》1994,(11):40-41
<正> 一、厦门市物价的现状及其走势 厦门市零售商品价格水平近两年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1992年全年零售物价指数达109.8%,1993年为116.6%,涨幅为近四年来的最高峰,突破调整后的市定控价目标0.6个百分点。1994年零售物价指数在高水平上运行,并继续呈攀升趋势。 二、近年来厦门市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分析 1、全国物价改革步伐加快的影响。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国内价格改革的政策措施频频出台,放开了建材,粮油、石油、煤炭等基础产品的价格,提高了运输、通讯等行业收费标准,国内80%以上的生产资料和90%以上的生活资料的价格目前已大幅度上涨,致使农业和工业制成品成本明显上升。如粮油价格放开后直线上升,造成一些副食品成本的增加,价格上扬。而化肥、农用渔用柴油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又使农副产品,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价格上涨。同时,1993年来已出台的一系列调价措施,其滞后影响会继续发挥作用,还有可能推动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殷醒民 《沪港经济》2008,(10):21-21
目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第一大矛盾,中国经济正在遭受着价格上涨的折磨。国内普遍关注的是,物价上涨还将延续多长的时间呢? 众所周知,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有人将我国2007午以来通货膨胀的成因,归之于结构性通货膨胀,有人将此称为输入型通货膨胀。然而,今年上半年物价上涨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食品价格、居住价格、商品零售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均出现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08,(2):M0001-M0001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高出2006年3.3个百分点,也远超政府确定的全年3%的涨幅,创下近十年来新高。新年以来,政府已出台多项措施稳定物价,近期更是祭出限价令,对米、面等重要商品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5,(147):1-14
2005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累计上涨2.3%。其中,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涨幅的涨落成为影响CPI变动的重要因素。预计下半年食品价格稳中趋降,服务和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变动对CPI的影响加大。全年CPI总体涨幅预计在39/6以内。  相似文献   

14.
<正>12月CPI同比上涨4.5%,涨幅与上月相同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2月,CPI同比上涨4.5%,涨幅与上月持平,连续第2个月处于"4时代"。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同比上涨1.4%,涨幅稳定。此前一直大涨的食品价格在12月继续上涨17.4%,但涨幅回落1.7个百分点;环比已经由上月上涨1.8%转为下降0.4%。具体来看,鲜菜、鲜果价格分别上涨10.6%和0.6%。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解释,价格上涨主要受冷空气及大范围降雪影响,鲜菜、鲜果生产和储运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通货膨胀 今年以来,市场物价全面上升。据统计,去年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3.4%,在此基础上,今年1—4月又平均上涨40.8%。其中尤其能源、冶金、建材价格涨势更猛,一些 生产资料价格甚至已高于国际市场水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也在明显升高。去年比上年上涨3.7%,然而今年前4个月比去年同期上涨10%,化肥、农药、柴油等价格涨幅更大。 生活资料价格涨幅逐月提高。今年1—4月,分别比去年同月上涨8.6%、8.9%、10.2%和10.4%。从不同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8,(19):6-10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4月号】中国正面临通货膨胀加剧的局面。2007年年初,通货膨胀率还处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3%的上限以下,而且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如此。但是,自2007年夏天开始,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不断上涨,并在2008年2月达到最高峰——8.7%。然而,这次通货膨胀对所有商品的影响并不一样,它主要表现为食品价格的急剧上涨,而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因天气恶劣、牲畜疾病和流通环节低效造成的食品短缺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各地物价上涨愈演愈烈,猪肉、蛋奶制品、食用油等食品类价格涨幅明显,成品油、商品房价格更是不断攀升。影响了百姓生活。文章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和流动性过剩角度分析了物价上涨的原因,并指出我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报告》2007,(131):1-14
2007年上半年,CPI同比累计上涨3.2%,涨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受以粮食、肉禽蛋及其制品、食用油为主的食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影响,上半年CPI的涨幅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同时也显现出春节等短期因素影响的周期性特征。预计进入第三季度后,食品价格涨幅将有所回落,居住价格、一般工业消费品等价格变动对CPI的影响有所加大,预测全年CPI总体涨幅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同全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明显上涨的情况相类似,吕梁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一直处于持续高位上涨趋势。据统计数字显示,7月份以来,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8%,1-7月份累计上涨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的涨幅0.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3%的涨幅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正>5月CPI同比涨幅扩大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5月份全国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涨幅创去年3月以来的新高,P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5月C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