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假日经济主要是指人们通过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旅游等消费为带动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假日经济"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本文在对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形成、演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以使"假日经济"能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消费者效用。  相似文献   

2.
“长假经济”应属于假日经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假日经济的出现应从国家开始实施双休日以来而形成的,国家推出“五一”。“十一”长假以后,假日经济的增长出现了强劲的势头。在这里长假经济主要是指我国相对较长的三个假期:“五一”,“十一”,“春节”。  相似文献   

3.
“假日经济”悄然来临不经意间,“假日经济”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随着实行每周双休,以及“五一”、“十一”休假分别增至3天,中国人每年的休息日多达100多个。大量假日特别是一次多日长假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休闲方式,给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带动了交通、通信、旅店、餐饮、购物、金融等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4.
袁率夫 《企业研究》2013,(18):191-192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增多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很强且具有持续发展特点的经济模式。这就是假日经济,假日经济的发展从1999年在我国展开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假日经济对GDP的贡献这一角度进行研究,从假日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GDP、假日经济刺激了消费需求,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GDP、假日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就业的增长拉动GDP等三个方面对假日经济对GDP的贡献进行阐述希望通过假日经济与GDP的深入研究找出对策让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真正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1999年国务院决定延长"五一"、"十一"、"春节"假期以来,"黄金周""假日经济"等新名词已经被国民认识和接受,与这些新兴名词相伴产生了一系列与"假日经济"相关的社会与经济行为.长假期间,我们发现原本已经十分火爆的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各大城市的商品零售业的收入骤然上升,刺激了居民消费、扩大了内需、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假日经济的产生和积极作用 (一)我国假日经济产生的原因 提到假日经济,人们普遍认为是指每年"五一"、"十一"、春节这三个黄金周产生的经济现象.许多学者关于假日经济的研究,针对的也是三个黄金周.假日经济是指在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在节假日消费中所引起的销售、服务猛增、市场火爆的经济现象,是对节假日集中消费有关现象的概括和反映.从范围上看,假日经济包括了三部分:一是大节日经济,即"五一"、"十一"、春节的消费;二是小节日经济,指元旦、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的消费;三是双休日经济.在这三者中,由于"五一"、"十一"、春节这三个节日放假时间长,消费量大,所以成为假日经济的主体.2000年9月25日,新华社向全国统一发稿的"九五"新名词中,"假日经济"被第一次提出,文章同时指出,居民个人消费需求能否最终实现,除受预算约束外,是否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消费需求跨越温饱阶段后,闲暇时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愈显突出.  相似文献   

7.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和坏、国民经济的运转是良性循环还是不良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地解决了消费问题.所有的消费活动是从消费需要开始的.假日经济的定义:所谓"假日经济"其实质是由于假日的出现而凸现出的一种短期、相对集中的消费经济."假日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消遣娱乐、饮食文化、旅游购物、体育休闲等为目的的消费经济."假日经济"的产生,它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繁荣程度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趋势导致城乡互动关系由农业支持工业阶段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阶段;城市化也大大刺激了城市居民的出游动机;再加之乡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新假期制度的变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并使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9.
正月初三,山西省粮食厅一位赵先生家来了七八个同学,大家商量出去玩一玩,可想了半天就是想不出哪儿好玩。大家说干脆瞎转吧,可到街上等了大半个小时也没等上一辆出租车。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就近找了家饭店吃了一顿就散伙了。像这种现象很普遍。现在节假日多了、长了,绝大多数人在假期里却不知做什么、怎样去度假。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梁中堂说,“假日经济”尚处于初始阶段,大众消费项目在“假日经济”里还明显开发不足,而其中却隐含着无限的商机,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开发“假日经济”,要把视点聚焦到大众消费上。今年春节…  相似文献   

10.
“假日经济”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扩大内需,刺激居民的假日消费,从2000年起,国家推出了“五一”、“十一”两个七天长假。意在通过扩大娱乐等消费,尤其是通过旅游消费带动交通、宾馆、酒店、饮食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所谓“假日经济”效应。 “假日经济”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分歧很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认为,黄金周期间,居民消费潜能得到较大的释放,旅游、交通、商业、餐饮等相关服  相似文献   

11.
"假日经济"正逐渐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正确认识假日经济并做好假日消费市场的营销策划对广大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假日经济的产生的理论基础、发展原因、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假日经济现象做出分析,以期使假日经济获得各方关注和努力,促进假日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3亿人出行,史上最火“五一”假期,是3年疫情后一次消费与心理的集中释放。假日经济规模巨大,“花样迭出”,从长城到上海外滩,中国各大景点人头攒动;从淄博赶“烤”到“特种兵式旅游”;从国风庙会、大漠骑行,到乡野露营,花式旅游场景广受热捧……多元消费需求催生出旅游新场景、消费新体验。“假日经济”是在1999年国庆,国务院调整了节假日时间,通过上移下借的方法,形成了春节、“五一”和国庆三个“黄金周”以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其本质就是一种消费现象,是消费在特定时段内的集中。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作为沿海经济特区,消费品零售市场在“假日经济”,新兴零售业态和汽车消费等因素的带动下,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因此,笔者对其进行一些尝试性的,简单的实证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14.
假日经济的形成决非偶然,它是人们的经济能力、生活多样化追求和闲暇时间增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假日经济”与“常日经济”都呈现消费领域拓宽与消费档次提高的态势,即以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体育为主的非商品性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和一次性购买万元级消费品向10万元级消费品(典  相似文献   

15.
论假日经济拉动内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假日经济由此诞生。其中以旅游业为主,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居民的消费潜能得到了较大的释放,拉动了内需,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自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假日经济以来,旅游业率先启动,以龙头产业的态势拉动着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假日经济的增长亮点,然而一成不变的人文旅游环境很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人们更喜欢利用节假日外出参加或欣赏体育比赛,到异地登山、滑雪、滑冰、滑沙、海边旅游、草地骑马去经历体验休闲健康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假日经济是指在节假日由各种资源的配置、供给和需求所引起的经济行为。我国长假期的出现,促进了假日经济的增长。郑州作为中原地区的商业名城,其零售业在商业运作中起着重大作用。文章通过对郑州市零售业的假日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对郑州市的商业运作提出了发展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 有这样一组数据: 在台湾2000多万人就有彩扩店2800余家,而且个个赚钱 有关专家分析,每一万人就可拥有一家彩扩店 冲洗一卷胶卷:冲卷费为4元/卷,扩印费为0.5元/张,脱卷冲扩利润为10元/卷 假日经济的兴起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摄影作为旅游经济的副产物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傻瓜型照相机的日益普及,使得冲印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政策的相应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假日经济日趋成熟,但由于种种原因,关于假日经济营销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最充分、最全面、最深刻地针对这些问题找出相应对策,是管理者、营销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非典肆虐,"五一"黄金周搁浅、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在"十一"如井喷而出。在人们为"假日经济"的含金量而喝彩之际,忽冷忽热的旅游市场也暴露了服务质量下降、服务设施不堪重负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