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延安红色文化的内涵,阐述了延安红色文化建设及管理原则,提出了延安红色文化建设及管理的具体措施,即创造延安红色文化建设及管理的良好环境、促进社会公众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延安红色文化管理制度以及加速实现开发建设的良性互动,其目的就是提高延安红色文化的整体的建设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延安“红色之旅”是延安文化旅游业的一面旗帜,如何把“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之旅”做大做强,应该是我们“为跨越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百年大计。 一、要重新、全面认识延安“红色之旅”的丰富内涵 延安“革命历史文化”是延安“文化优势”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是延安“红色之旅”的旗帜。正因为此,延安方才“中外驰名”。打造延安“红色之旅”不仅仅只是“革命历史文化”,它还有3万年前的“黄龙人文化”、5000年的黄帝陵祭祖文化,以及散见于延安各地的悠久的地方古代历史文化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民间艺术文化、黄土风情文化,包括“民间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3.
当前红色文化兴起对传承历史文化、培育新的民族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高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但当前红色文化发展存在着一定问题,表现在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过于依赖行政手段、红色文化内涵面临空壳化危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欠科学规划。针对问题本文对提升当前红色文化软实力提出了对策,要在实践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在现实体制中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东方企业文化》2019,(4):14-15
<正>本刊讯5月27日至6月1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连续组织五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进红色圣地、传承革命精神"延安主题党日培训活动,共有400多位党员参加了培训。连续五期的延安主题党日培训活动,党员同志们认真学习了《"辉煌的历史时期、峥嵘的红色岁月"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系统地参观学习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回眸革命历史,追寻红色文化,感悟延安精神和时代意义。在纪念馆内,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弘扬红色文化能使大学生增强中华民族自我意识,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产生的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接收群体,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中,迫切需要通过网络文化建设丰富红色文化传播的内涵,关注个性化的大学生需求,进而达到通过红色文化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锋仪  艾欣 《现代企业》2020,(11):116-117
<正>红色文化旅游是我国特有的新型旅游形式,它是政治、文化、教育与旅游在多个层面上的相结合。延安是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代表性旅游地,延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垄断性强,价值观鲜明、影响广泛,本文也对延安红色文化的思想价值进行了凝练整理,如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知青精神等。一、概况从相关统计资料来看,陕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共有486处,其中仅延安市就有360处,  相似文献   

7.
于倩倩 《活力》2023,(22):175-177
本文首先分析与探究山东红色文创产品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其次探索以红色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着力点,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而切实发掘红色文创产品的价值,带领山东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全面助推红色文化在山东农村地区实现广泛的传承与传播,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更加追求思想以及精神世界的富足。红色景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承担了这样一种文化功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选择参观游览红色景区来警醒自己不忘历史,教育后辈积极进取,发愤图强。延安作为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丰厚的革命资源使这里成为许多中华儿女"朝圣"的首选之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做好新时代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于青年一代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更加追求思想以及精神世界的富足。红色景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承担了这样一种文化功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选择参观游览红色景区来警醒自己不忘历史,教育后辈积极进取,发愤图强。延安作为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丰厚的革命资源使这里成为许多中华儿女"朝圣"的首选之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做好新时代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于青年一代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对石家庄的红色文化资源按地域进行了分类梳理,对石家庄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整合和传播现状进行了分析,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入手分析延安城市旅游形象广告设计的现状,提出基于地域文化的延安旅游形象广告的定位、创意与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窑洞是我国黄土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承载着延安丰富的地域文化,传承了红色革命圣地独特的民俗风情。文章剖析了城市变迁背景下延安窑洞的建筑艺术、生态优势、历史文化特色,结合窑洞的发展与保护现状,提出以独特设计与陕北传统窑洞样式为依托、以窑洞民居文化为核心的"革命旧址区+窑洞功能区+窑洞体验区"三区发展模式,以期对延安窑洞文化的未来传承提出可参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信阳蕴涵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首府的所在地,是几支红军的诞生地.在当前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中,信阳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了信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影响了信阳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樊宇 《河北企业》2023,(1):44-46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潍坊红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现状调研问卷,对潍坊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和坊子区坊茨小镇两个红色景点游客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对游客基本信息、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查找潍坊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在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上提出潍坊红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毛建平 《价值工程》2012,31(25):322-323
通过研究体育品牌赛事的建立和发展规律,在密切结合延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打造延安红色体育品牌赛事的作用及有利条件,用有效地方法把延安红色体育打造成品牌赛事。  相似文献   

16.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陈毅元帅曾满怀激情地写下这样的诗句:"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那时,延安是中国人民的心骨,是中国革命的红色丰碑,是中国的希望!此后,随着中国革命中心的转移,延安似乎失去了"圣地"的辉煌……整整半个世纪后,我国著名环保专家、全国人大保委主任曲格平先生在视察延安市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希望确实还在这里!"他说得非常自信。延安是有希望的,尽管刚刚踏上致富的路。因为延安人正在完成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科学转折。我们期待着这座"绿色丰碑"的矗立!  相似文献   

17.
韩永杰 《活力》2022,(17):53-55
融媒体是以媒介为载体,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形式组合在一起,全面整合人力、内容、宣传,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应通过融媒体传播红色文化、推广红色文化,本文将围绕基于融媒体时代的红色文化传播创新与发展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传播大背景下,义乌以国际商贸名城而闻名,但义乌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也举足轻重。目前,义乌文化外宣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传播内容未整合、传播者不热心、传播语言单一、传播效果有限等。对此,传播者需提高自身素质,整合提升义乌文化,了解传播对象的文化需求,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媒介,解决语言障碍。还要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以实现义乌文化对外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温州话"传承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温州话"数字化保护的策略,建立了"温州话"有声数据库,开发了"温州话"学习网站,为"温州话"的传承、方言文化的传播引入了数字化方言保护与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湖湘红色文化极具传奇色彩和地域特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延续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锤炼而成的先进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视觉设计市场潜力巨大,高校电商专业应积极探索提升视觉设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挖掘湖湘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与视觉设计课程教学相融合,可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在传承湖湘红色文化方面也极具现实意义。本文阐释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视觉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意蕴,并分析了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课程思政视角下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电商专业视觉设计教学中的有效路径,以期符合专业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轨迹,为弘扬、传播湖湘红色文化提供优质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