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薛维  高洋 《价值工程》2019,38(17):176-179
以能源平衡表数据为基础,采用IPCC指南排放因子,运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分解法建立了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对辽宁省2006-2015年间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产业能源、经济增长、人口、生活能源、居民收入等七个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分解,并对影响因素构成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结构、经济增长、人口、生活能源、居民收入是促进因素,产业能源、产业结构是抑制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文章还提出了辽宁省碳减排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我国面临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物流业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系统地分析物流业碳排放脱钩的驱动因素,推动物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将有效支撑“双碳”目标如期实现。以江苏省为例,借鉴IPCC核算方法,核算该省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发现2005—2019年,物流业的碳排放量不断攀升,2019—2021年,增速减缓甚至呈下降态势。研究期内,物流业碳排放脱钩指数的均值为0.67,整体处于绿色低碳发展较为理想的状态,但脱钩指数值仍较高,要想实现强脱钩目标依旧任重道远。通过LMDI因素分解,发现经济产出、能源效率、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脱钩起阻碍作用;能源强度和碳排放效率对碳排放脱钩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史千禾 《价值工程》2023,(25):35-38
文章基于Kaya恒等式将城市群发展对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作用分解为4大驱动要素,应用LMDI构建了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解模型,并对中国6大城市群2012-2020年间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总体上,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中国城市群物流业碳排放增长的关键力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4大要素对各城市群物流业碳排放变动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发展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物流业碳排放增长推动作用明显,对其他城市群推动作用较小,人口增长对长三角、珠三角物流业碳排放增长推动作用显著,能源强度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等城市群的作用比较显著,且波动较大,能源结构对各城市群物流业碳排放增长作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黄宜  赵光洲  王艳伟 《价值工程》2013,(32):182-183
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借鉴STIRPAT模型从人口、城市化率、GDP总额、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煤炭消费比重共7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构建了影响因素的方程模型。最后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卢勇 《中外企业家》2020,(10):246-247
运用IPCC推荐的测算方法,对宁夏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定量核算,分析能源消费碳排放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6年宁夏的碳排放逐年增加,从0.25×108t增至2.07×108t;碳排放强度进一步增大,由14.11t/104元增长为14.29t/104元;碳排放压力指数从0.18上升至1.33,碳排放压力由"较低"等级增长到"很高"等级,宁夏森林固碳增长速度远小于碳排放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9,(36):266-268
200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碳排放的减排问题已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一个焦点。本文以1978-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研究数据,首先描述该我国碳排放量随时间的演变轨迹,然后从能源消费角度,采用动态平滑系数回归模型,从时间维度具体研究不同时间段我国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碳排放随能源消费依次经历了缓慢增加、快速降低、快速增加、快速降低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兰静  司含华 《价值工程》2023,(34):163-165
本文在2015年和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部门能源消费的基础上编制能源排放投入产出表,分析期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得到能源结构变化、直接能耗强度变化、投入结构变化、需求结构变化和需求规模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以上五种因素均对能源消费和碳减排减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3,(6):26-32
根据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和能源消费的数据估算的1978~2010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基于回归与ARMA组合模型、STIRPAT模型对不同情景下十二五时期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河南省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呈倒N型,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未来的拐点将出现在人均GDP为28000元和23000元左右;若河南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目标顺利实现,则可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17%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测度及因素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计算1995-2008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了人口因素(按年龄分为两组)、经济因素对中国交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雅楠  杜志平 《物流技术》2011,(11):16-18,45
依据IPCC清单指南报告,以能源消耗为对象,计算1995-2008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了人口因素(按年龄分为两组)、经济因素对中国交通业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碳排放计算公式,选取京津冀2004—2019年物流业8种能源消耗进行碳排放量测算,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碳排放强度分析了物流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增加值的关系,并对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LMDI分解。结果显示,近15年来,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量趋势由快速增长转为缓慢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1.91%;京津冀物流业碳排放和产业增长整体呈弱脱钩状态;分解后的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物流业的碳排放都起到拉升作用,能源强度效应则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1998-2007年30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工业产业、交通和生活数据,从省域层面上分析了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和变动情况,并分阶段分类型对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作了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碳排放总量还是单位GDP碳排放量来看,其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变动情况来看,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有向南部内陆省份扩大趋势.不同水平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差异大,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工业行业结构为主,低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交通和生活为主,且制造业产业结构对单位GDP碳排放量开始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因此,研究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来促进山西省创业的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由建立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提高碳市场影响力和完善程度的关键是要把握市场的核心,即价格问题。根据各交易所数据选取深圳碳排放交易所2018—2021年的碳排放权日均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对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市场CER期货的价格对碳价格的影响是最大的,宏观经济因素以及能源价格因素对碳价格的影响次之,气候环境对碳价格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通过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应提高碳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并确定合理的碳配额总量。  相似文献   

15.
16.
17.
文章通过建立LMDI模型对我国工业碳排放变化进行机理分析。以此为基础,根据能源消费特征将工业行业分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和非能源密集型行业,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研究行业异质性对碳排放变化的长短期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行业对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子迥异,并且长期关系也表现出不一致性。两类行业与碳排放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短期调节,可以自动实现行业发展与碳排放的长期均衡,但调整力度和方向不尽相同。此外,文章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全球变暖诱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对碳排放的高度关注。截止2004年5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已拥有了189个缔约方。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以量化减排为核心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2008-2012年的减排标准。2009年底,我国正式对外宣布,到2020年我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的减排目标。市级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中,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对我国能源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通过LMDI指数因素分解方法,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影响因素分为购买力、能源消费结构、生活消费结构、支出、人口五方面。基于2005~2011年全国及各省区能源平衡表数据,研究各因素对居民能源消费量的增加量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入和居民购买力增强是推动城镇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支出中用于能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生活消费结构向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转变不再是导致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进能源消费节约;能源价格变化对能源消费有一定影响。此外,省级数据的研究结果表示每种因素在不同地区对于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耗、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资源匮乏、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多重压力和制约下,探索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关系是实现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国内外关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碳排放关系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测算,得出第二产业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最密切,与碳排放的关联性也最强,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因此为实现河北省的节能减排,产业结构政策应重点调整第二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农业低碳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