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发展路径和典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2.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并不是临时的合作,而应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盟,实现利益同享、风险共担。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制造业为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很多制造企业将其服务转让给专业的服务企业来完成,从而催生出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借助产业融合的作用,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实现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学娟  辛本禄 《企业经济》2022,(11):114-12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演化,产业边界模糊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先进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变化等背景下,体现出通过服务化提高附加价值的高质量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受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波动影响,在呈现出抗风险能力弱的同时也表现出抗逆力发展的柔韧性。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视角,认为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融合应以获取“高附加值”活动为切入点,形成创新生态系统并不断演化。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现代服务业制造化是新发展格局下激发市场内需的重要路径,两者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如皋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创新。要一手抓现有产业、企业的优化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招引和培育.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区域产业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地方把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40家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区域为观察样本,发现试点区域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融合模式、突出重点产业、完善要素保障等举措,培育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普遍面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多元主体融合动力不足、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带动作用弱、要素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融合型企业,健全政策机制,强化试点示范,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开放,但服务业开放相对滞后。本文运用2002—2015年上海市经济数据和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从入世的货物贸易开放到上海自贸区扩区后,服务业开放的产业连锁效应。结果表明:货物贸易开放促进了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型服务业的融合与关联度的加强,但对服务业其他部门的带动相对滞后于制造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也佐证了这一论点,开放度相对低的服务业部门与开放度高的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服务业开放滞后制约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红利正在从货物领域转向服务领域,打造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势在必行。2013年后,上海产业升级明显加速,自贸区的连锁效应初显。  相似文献   

7.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既是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也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湖北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是全国重要的先进  相似文献   

8.
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产业支撑。最近公布的“两个中心”文件进一步明确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特别强调要“处理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产业融合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对提升产业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乡一体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业融合产生的一般模式是:高新技术产业向传统产业的融合,通过产业之间的部分技术延伸和功能互补促进相关产业间的融合,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带来原有比较独立的部门或行业因业务联系而实现了产业内部重组融合,并通过阈值条件分析,得出郑州三次产业融合的模式选择,即以产业协同和产业链整合加速推进郑州新区产业融合,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与先进服务业的有效融合,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向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先进制造业 上海经济的脊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欣然 《上海质量》2005,(2):31-34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上海在坚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强调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出台了《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在构造了包含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城市三个子系统的区域中心城市非线性经济系统的基础上,运用非线性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珠三角双中心城市各自的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与广州发展的可持续性均主要得益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其中现代服务业均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最后,提出了优化珠三角双中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和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传统制造业迈向先进制造业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回归分析模型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较高相关性。目前中国先进制造业正处于跳跃式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互动机制不完善、体制束缚、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仍在制约着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因此,中国应完善互动发展机制、创建互动发展环境、强化互动发展的政策支持、建立高端人才独立引进培养体系等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经济性、规模性和效率性三方面影响因素,提出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进行因素的特征选择,并构建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模型对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湖南省的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程度偏低,需加速两业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江苏企业管理》2007,(11):68-68
常州滓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常州市江苏津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抓住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带来的现实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造的一个国际水准、管理先进、科技支撑,服务一流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该集聚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其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外包理论为基础,首先阐明了业务外包的内涵、发展以及业务外包的优势,然后通过介绍价值链的分解和整合过程来分析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过程,最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外包理论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考察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关系。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工业行业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大致呈现从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的阶梯型衰减趋势;而且,前者对后者的拉动作用要小于后者对前者的推动作用,两种作用间的落差亦由东向西递减;此外,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来看,这种双向产业互动主要发生在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部门,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间的互动发展程度不高。研究创新:将先进制造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在考虑行业异质性和内生联立性的基础上,单独考察其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价值:有利于纠正目前对我国产业互动发展的低估,对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协同发展,振兴实体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辽宁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辽宁省两业存在发展水平均有待提升和融合程度较低等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力度和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等建议,为加大辽宁省两业融合指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视角出发,首先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当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趋势,其次,本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与核心竞争力的互动,一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有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企业扩张也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动力源泉,尤其是其中的生产者服务业(pro ducer services)。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中国如果没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就无从谈起,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就会困难重重,比较优势就不能充分发挥。所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东企业管理》2011,(12):64-65
中国制造业需要创意产 未来将是一种制造业和创意产业等服务业互相促进的混合和平衡的经济,现代制造业不是简单的加工制造.而是制造业与创意产业融合的高端制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