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贸易迅速发展,双边经贸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多年来持续保持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目的地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韩国也已成为中国贸易伙伴中双边贸易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国家,两国贸易交流密切.但是,伴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从1992年建交到2012年短短的20年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竟然增长了238倍,年均增长33%,高于同期双边贸易年均29%的增长速度.因此,韩国对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值得我们对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贸易迅速发展,双边经贸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多年来持续保持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目的地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韩国也已成为中国贸易伙伴中双边贸易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国家,两国贸易交流密切。但是,伴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从1992年建交到2012年短短的20年间,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竟然增长了238倍,年均增长33%,高于同期双边贸易年均29%的增长速度。因此,韩国对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值得我们对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商务部围绕服务贸易促进平台建设、政策体系完善、重点领域促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点。服务贸易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14年1月~5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2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服务出口94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服务进口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预计上半年,全国服务进出口总额  相似文献   

4.
尽管专家无法预测今年是否会出现贸易逆差 ,但未来一个时期 ,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走势显而易见 ,专家提醒 :这种贸易格局变化对我国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 ,必须高度警惕。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蓝皮书指出 ,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将造成我国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 1 999年进口高出出口增速 1 2 1个百分点 ,2 0 0 0年高出 8个百分点。我国货物贸易顺差 1 998年为 435亿美元 ,1 999年为 2 92亿美元 ,2 0 0 0年为 2 4 1亿美元 ,呈逐年减少趋势。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势…  相似文献   

5.
张瑜 《全国商情》2009,(13):107-108
近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越来越稳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目共睹.中国的总体经济增长对出口的变化敏感,出口占到中国GDP的近40%.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市场,中美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两国经济规模都比较大,互补性强.美国一直是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关建交29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021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199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5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出口91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进口103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进出口逆差1218亿美元。按贸易额排序,我国大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依次是:(1)日本,(2)香港,(3)美国,  相似文献   

7.
正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28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一是服务进、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服务出口11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服务进口17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二是服务进出口占对外贸易比重有所提升。上半年,服务进出口增速高于货物贸易增速14.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额之和)的比重为1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十二五"以来,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攀升,2011年、2012年  相似文献   

8.
今年一季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贸易激增,达13.36亿美元,同比增长84%,占广西全区进出口总值的44.8%,增幅超同期全区平均增幅7.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7.09亿美元,出口6.27亿美元,分别增长74.8%和95.7%。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和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惊人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GDP产出占世界总产出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3.4%上升至2010年的9.5%,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在世界产出中的比重还将更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与世界市场融为一体,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国外资本尤其是国外直接投资大量流向中国,2010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达29727.6亿美元,出口与进口分列世界前4位和前3位,同期国外直接投资达1057.4亿美元,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美出口从严品结构着主要是纺织品,服装、鞋类,原油,成品油等,其中又以纺织品为最大宗。1992年美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合法进口总额超过340亿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近50亿美元,占在美国销售的纺织品和服装的13%。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海关总署2014年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5.83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7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投资》2013,(35):13-13
区域合作、俄罗斯入世和电商贸易,令中俄经贸呈现出一派愈加繁荣的新气象。 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2012年中俄贸易额达8816亿美元,两国经贸间的投资合作快速增长,中国累计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4412亿美元,近10年来的年均增长则在40%以上,俄罗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报告把中国经济作为影响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韩国是中、美两国农产品重要出口市场。本文基于2000-2011年中美两国对韩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关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两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始终是中美两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规模效应较美国更加突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竞争效应贡献度不断降低,严重制约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而美国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提高促进了对韩国出口增长。美韩FTA协定中韩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然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构成威胁。最后,提出了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中国放弃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也在不断增长,出现了反常的正相关,与一般贸易理论认为的一国货币升值会促进进口、减少出口的理论相悖,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需要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来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中国1982-2007年服务贸易的进口、出口和GDP数据,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一方面,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而传统服务贸易进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对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具有微弱的正效应,长期而言,经济增长对二者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定的现实背景,本文梳理了升级协定影响域内外贸易的内在机理,并利用1999—2018年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量贸易层面上,升级协定会显著促进中国的域内出口,但对域内进口影响不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中国域内出口促进效应对小型、低收入、高贸易依存度的国家以及SITC目录下第4-9类产品影响更为显著。在域外进口效应上,研究发现升级协定使中国的域外进口显著增加,对东盟的域外进口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成本是影响中国域外出口的中介变量,中国域内出口和收入水平则是影响中国域外进口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间品贸易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间品进口结构如何影响最终品出口结构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解中国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出口数据,对中间品贸易、最终品贸易两者间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在引力方程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间品进口、最终品出口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在中国中间品贸易模式中,中间品中半成品进口和零配件进口主要拉动最终资本品出口,中间品中初级产品进口主要带动最终消费品出口,中国从出口劳动密集型最终消费品向出口高技术含量最终资本品转移。这说明中国正逐步以高附加值产品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以实现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货物贸易迅速增长,中国主要向东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双方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存在产业内贸易。双方的贸易结构必然影响到双方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通过对中国-东盟货物贸易的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得出结论,即中国对东盟的进口和出口均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且进口比出口更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系统核算了中国的虚拟水贸易,并同时研究了水资源使用对各部门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从绿水、蓝水和灰水的合计值来看,中国虚拟水进口来源地中按进口量排序前三位依次是韩国、日本和德国,进口量前三位的部门依次是金属制品业、农业和建筑业;中国虚拟水出口目的地中按出口量排序前三位依次是美国...  相似文献   

20.
FTA框架下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UN Comtrade数据,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修正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从结构性、互补性、竞争性和潜力四个方面对1995—2012年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总贸易和分类贸易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产业间贸易趋势越来越凸显;中国和新西兰各类别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农产品出口与新西兰农产品进口、新西兰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都不强,但自贸区建立后,前者互补性略有加强,后者互补性进一步减弱;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竞争,但自贸区建立后竞争激烈程度有所下降;中国和新西兰在很多农产品类别上具有紧密的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