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的浙江、广东等地聚集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或紧密或松散,或采取多种协作方式进行集群化灵活运作,产业集群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和低交易成本优势,集群企业可以享受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从供应链视角来看,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集群化运作有明显的供应链理念痕迹,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趋向是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产业集群的运作思路是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来组织集群中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之间的耦合,以"供应商一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非正式或正式契约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基于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在集群产业升级以及集群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上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集群式供应链的角度,对威海昆嵛山大樱桃进行优劣势分析,提出成海昆窬山大樱桃未来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内源型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样本数据选自浙江纺织业产业集群,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纺织业产业集群二者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衙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纺织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浙江纺织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浙江纺织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吸引外资并未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对本地知识的过分依赖容易导致集群企业陷入发展路径的低端锁定,因此集群企业需同时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以获取不同的互补性资源。文章认为供应链组织为集群企业建立本地和超本地知识网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文章基于浙江省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查了本地和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隐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超本地供应链知识协同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显性知识协同的效果更佳;组织学习能力在供应链知识协同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上,达尔文的“适者生存”观几乎左右着企业战略,大多数企业认为自己是和其他企业独立存在的,并且为了生存而与他们竞争。本文首先分析了供应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许多企业间已经由相互竞争演变成了一体化的供应链同盟;其次研究了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一体化供应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最后阐述了环形需求链取代线性供应链的重要性及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的发展能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面临着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挑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应深化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关系,促使各个企业实现共赢;转变供应链管理方式,实现"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李杰义 《商业研究》2006,(11):74-75
产业集群应该按照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发展,以形成产业集群内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内在本质是供应链集聚。产业集群的各类型是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演变为企业之间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供应链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各种供应链形态。产业集群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显著的外部性、精巧的网络结构和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产业集群中的供应链效应成为产业集群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集群式供应链源于产业集群和价值链理论.集群式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物流价值链体系.从价值链角度进行集群式供应链优化,利用价值分析工具对集群企业问供应链物流活动(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进行价值量化,建立目标为最优成本投入比例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可确立供应链上各个物流活动的价值贡献,进而重建一条更为优化的物流价值链,以实现物流价值的增值(即物流成本的降低),提升集群企业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企业集群和供应链作为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和组织管理范式,正成为诸多地方经济实体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实际运作起来效果难尽人意,因此需要将企业集群和供应链进行整合研究.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整合供应链组织,以价值网为平台,构建企业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对农产品产业集群的研究中,波特的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存在潜在联合的重要影响。伴随着山核桃产业化的进程,作为山核桃之乡的宁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其产业集群的格局。但其发展相对落后的供应链系统已日趋影响山核桃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宁国市应发挥政府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推动作用,构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供应链核心企业并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使山核桃产品供应链有效运作;推进山核桃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和网络经营,进而推动宁国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