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对企业的发展环境与态势有着重要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活力和魅力的朝阳产业,最能代表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只有企业文化理念的创新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特色性,人文性,才能为企业创意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指向,反过来讲,企业创意文化的发展又从时代,历史和现实全方面规范着企业文化理念创新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体制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各个领域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作为后起之秀,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我国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积极打造功能齐全、综合性强的复合体,进而提高我国旅游业整体实力,促进旅游经济逐渐朝着集约化、融合化趋势发展,并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加强对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机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及协同机制含义入手,对我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有效策略,从而为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很多国家和城市振兴其创意产业的瓶颈。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取得较快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有市场、效益好、信用度高的文化创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影响和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产业各种定义方式、命名方法加以对比和分析,得出其中的异同。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三个发展脉络——从文化到文化产业、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从政府部门到私人部门——进行了详尽的表述。最后,阐明了创意产业与创新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创意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寻求创新、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构建了文化创意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模型,以期为有效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企业要素创新协同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勇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5):386-394
本文从要素创新的角度研究企业创新协同模式,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本研究的目的是将创新协同纳入整个企业创新系统的框架中,全面探究企业创新系统中各要素创新的协同模式。对三个企业创新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单核主导式创新协同、多核主导式创新协同、全要素共同主导式创新协同三种企业要素创新协同的基本模式,并从创新子系统主导特性、创新子系统间关系特性和创新绩效传导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广西微型企业在促进广西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开发创新产品、保障社会稳定等问题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广西微型企业要经历自身的发展过程,面临许多发展问题。政府方面,政府要"抓大扶微",切实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的政策。重点解决微型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并引导微型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存活率。企业方面,微型企业要重点提升于创新能力,并注重管理和资金的合理利用,提高微型企业生存能力,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从技术、产业、政府、文化、企业5个视角探讨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旨在为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为唐山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基础研究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点同样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视科技,就如被赋予了点石成金之术,能量得以无限释放。在北京,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证明了以上的观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取得较快发展,2011年其经济总量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40.3%,占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总量的16.6%。在这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发挥了较大作用,它们支撑了文创产业经济总量,引领了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提升了产业技术含量,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制造企业协同竞争的创新行为,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企业协同创新行为是一个不断学习、模仿、试验的过程,演化路径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协同创新的超额利润、协同创新的初始成本、双方对协同创新的重视程度。(2)制造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时要慎选合作伙伴,努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实行信息共享,加强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6.
17.
创新是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动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核心要素已不再是单一的技术或者人力,多要素协同创新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适应复杂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在多要素协同创新机制创建和运行过程中,企业需要同时创建内部支撑性环境以促进这一机制与企业软环境的融合,维持其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