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比了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山东半岛的差距,指出,应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特色经济区建设,构建主体功能明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集聚经济是指同类产业或互补性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高度集聚。集聚经济既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又能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区布局比较分散、同质化竞争激烈、"半城镇化"现象比较突出、推动人口集中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快推进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内外集聚经济建设经验、探寻产业集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建立产业集聚引导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创新产业人口集聚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潘一 《现代经济》2015,(1):66-68
本文阐述了农村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分析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贵州农村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文根据2006年—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利用Panel VAR模型来分析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冲击对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影响表现为先负后正;经济城镇化冲击对人口城镇化影响表现为负向,对空间城镇化影响表现为正向作用;空间城镇化冲击对人口城镇化影响表现为先正后负作用,对经济城镇化影响表现为正向作用。在东中西三大地区也呈现不同区域特征,这与城镇化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整体上来说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之间没有形成协调发展,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十六大报告关于三农问题论述的逻辑体系看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结合繁荣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提出来的。也就是说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以逐步优化城乡人口布局 ,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城镇具有吸纳人口、发展产业、聚集资源、活跃市场的功能,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以潍坊市为例,结合对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探索提出支持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又推动了本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提高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的过程中要发展本地区经济,做到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齐头并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人口结构变化呈现人口规模保持庞大,从业人口结构问题较为突出,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变化趋势。快速城镇化对安徽人口结构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城镇化发展更要关注人口结构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为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暴露了许多不能避免的问题,但这绝不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为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研究认为,积极构筑陆良县“中三马”一体化发展是提升城市定位和城市能级的重要举措,是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能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保障。研究认为,在陆良县即将进入城镇化中后期的“中三马”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人口集聚与吸引转化、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与品质提升等问题。最后,提出提升区域一体化人口集聚与发展动能、赋能区域一体化产业经济与发展水平、彰显新时代坝区城市能级与品质魅力、全面构筑一体化发展的机制驱动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巨大的结构变迁, 同时结构变迁也深刻影响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西部开发的新阶段,西北地区要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力度,形成高效的资源配置新机制,促进落后生产方式的转变,通过多元化所有制格局的形成,发育产业,实现区域内外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影响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如何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化水平,已经成为摆在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征,以及对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提出了“在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与组织下,以县城为重点,以建制镇为补充,集小城镇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乡镇企业共同发展的‘三结合’农村人口城镇化道路”,并论证了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的本质不仅在于人口的城镇化,而且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城镇化;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不能够也不应该照搬国外的模式;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既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更要加快城市圈建设、走经营城市的道路,同时,也要统筹城乡发展,走城市和乡村"双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耕地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长期存在,耕地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为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采取如下对策:强化耕地保护意识;规范耕地平衡理论,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健全城镇化发展规划体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15.
商品市场具有很强的人口集聚作用,是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湘西地区为例,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商品市场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商品市场发展对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和一定的短期影响;商品市场越发达,商品市场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越显著。因此,民族地区要着力提升商品市场的发展规模和效益,发挥好商品市场对区域产业和人口集聚的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瓶颈”.从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城镇化演进对社区发展的影响出发,发现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以城镇建设政策替代城镇化政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缺乏区际城镇化的协调政策等七大问题.结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分析中国城镇化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政策思路应该规划组团式城镇群为核心的区域城镇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城镇经济,建立合理高效的城镇化发展融资机制以及建立市场化的农村城镇化管理体制,以此探索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党中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统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面对如此大好的机遇,中部各地区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济大发展.在发展中人们也不断地摸索,什么样的经济形式是最适合中部的呢?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中部崛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党中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统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步伐,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面对如此大好的机遇,中部各地区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济大发展.在发展中人们也不断地摸索,什么样的经济形式是最适合中部的呢?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中部崛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建设有两个核心问题至关重要,一个是人口,一个是土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半城镇化人口群体,既是城镇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正成为影响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土地资源稀缺引致城市化住房用地、经济建设用地紧张和地价上涨,而巨额土地收益分配环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风险不断累积,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本文从宏观的视角,以人口和土地为两条独立线索,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构想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搞好安徽经济,加大吸收人才的力度、加强城镇化建设、适应发展城镇人口是重要手段,而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保持安徽省整体人口的适度增长乃是促进安徽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