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在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就业转移进程不断加深背景下,非农就业活动改变了农户家庭与农地之间的依附关系,研究非农就业活动对农户农地价值预期的影响,既有助于理解农地价值形成机理,又对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以耕地作为农地的代表,采用OLS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农地价值预期的影响。结果 非农就业并未降低农户对农地的依赖、减少耕地要素投入,相反非农就业增强了土地替代要素的投入、激发了农户农转非的资本积累需求,从而导致农户提高了农地的价值预期。结论 (1)我国农户的非农就业转移并未完成,亟需创新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2)农地依旧是农户生存的重要保证,需积极支撑或培育专业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智能化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弥补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带来的负面效应,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汪菁 《农业经济》2023,(3):89-92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现代化目标下推动农地流转存在诸多障碍,如农户经济利益保障不足、非农劳动力社保缺失、城乡资源配置失衡等。本文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农地流转滞后现象特点,探讨如何在保障农户农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基于农户自愿原则提高农地流转效果,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以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展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地确权与农户要素配置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确权会如何影响农户生产要素的配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1)农地确权在强化农地产权改善农地潜在价值的同时,将诱导农户不断提高其转出农地的保留价格,从而抑制农地流转。(2)农地确权并不必然促进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在农民倾向于非农就业的情景下,投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并非是有效的行为选择,甚至存在农地非农化的风险。(3)在小农经营格局下,农地确权对抵押贷款市场的促进作用将是有限的。因此,农地确权并不必然存在促进农地流转、诱导投资激励、改善信贷可获性的内在逻辑。作者强调,挖掘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关键在于盘活农地经营权,通过迂回投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从而将农户卷入分工经济。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排序概率选择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益,对农户农地最优经营规模产生负向影响;(2)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入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使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减少;(3)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出意愿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增加,但农户转出意愿主要受非农就业影响。研究结论:为活跃农地流转市场,应采取农地整治等措施降低细碎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农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深化城市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非农就业岗位,以吸引农民市民化,使更多的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揭示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效应,探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的新路径。方法 文章构建“土地整治—农地细碎化—农户生态生产行为”逻辑框架,基于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咸丰县、宣恩县483份农户调查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不同模式土地整治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 (1)土地整治通过治理农地细碎化,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与机械发展,有效降低农户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的投入,有助于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2)与政府主导模式相比,新农主导模式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土地整治与农地流转的耦合关联,更有利于改善农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促进效果也更为明显。结论 应将农地细碎化治理作为土地整治的核心内容,在巩固和完善政府主导模式的同时,加大新农主导模式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户生态保护与社会责任分担意识,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在塑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于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流转率与家庭非农就业率正相关,农户家庭非农就业率提高1%,农村土地流转率将提高16.26%。研究结论:依据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农地流转的内在关系,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及非农就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推动化肥减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地流转的发展为推动化肥减量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DID模型、中介模型等考察农地流转政策对化肥减量作用、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作用。结果 (1)基准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政策对化肥减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农地流转能够促进化肥减量。(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地流转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渠道对化肥减量起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自然地理区位维度,农地流转政策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带来的化肥减量作用更为明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维度,农地流转政策对非粮食主产区带来的化肥减量作用更为明显;在化肥用量分布维度,对于化肥用量位于0.9分位点的省份,农地流转政策实施带来的化肥减量作用相对较弱。结论 应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比例;应遏制农地流转“非粮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地制宜的探索农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由于成都市温江区和崇州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类型均属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可将两地进行合并讨论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效应的影响,同时相较崇州市,成都市温江区在担保和抵押物处置环节引入第三方参与而更趋于市场化运作,因此将两地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探讨第三方参与是否会使农户信贷约束和收入效应产生显著差异。方法 文章将成都温江和崇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共获取249个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探讨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增加收入的影响。结果 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能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增加农户户均总收入、户均农业收入和户均非农收入,且引入第三方参与的温江区相较崇州市在信贷约束缓解程度、农户收入提升方面表现更优。结论 应大力推广政府主导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以扩大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促进农户增收和释放土地红利。  相似文献   

9.
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能否被有效替代已经成为农地能否健康有序流转的关键所在。文章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开展田野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较强,63%的农户期待转出农地。(2)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有一定影响:劳动承载力功能替代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转出农地;农地的价值功能替代程度越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意愿越高;当今农地的养老功能替代程度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没有显著直接影响。为促进农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保护农户利益,应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增强新农保的保障能力,消除农户在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推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讨论了规模经济激励、劳动力资源约束以及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和市场活跃程度等外部市场条件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的影响,并利用农户农地转入的实地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说。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经营农地规模及非农就业状况是影响其转入农地的重要经济激励因素,但这种转入农地的行为受其劳动力资源禀赋的约束和非农就业机会成本的影响,而农地细碎化由于凸显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约束而对农户转入农地产生负向影响。村庄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是农户能否转到所需农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村民参与非农就业市场的程度是决定村庄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业部门的整体效益较低。农地流转的过程既是农地资源重新配置与再利用,又是促进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制定合理有效地农地流转制度来高效配置资本要素,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农地流转的规模效应和配置效应两个维度来分析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深化的影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别求农地流转对两个核心指标的影响大小。[结果]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本增密和滞后一期的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促进关系。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加速了农业生产资料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运作效率,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资本的持续深化。[结论]加快农地合理规范流转是提高农业资本深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广东省部分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农地禀赋、处置能力、交易能力对其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所在村庄地形地势、承包耕地的面积、肥力与交通条件、农户家庭务农人数、参加农业培训次数、技术服务满意度、雇工人数与农机设备价值、农户家庭在村级事务中发挥作用程度、运销加工服务能力等对其经营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承包耕地的块数对其经营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耕地灌溉条件、农户间相互帮助、农资购买服务、农业生产服务以及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组织对其经营收入的影响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为此,要增加农户经营收入,应建立健全农地流转机制,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引导农户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并持续强化农业中介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文章主要针对河南省焦作市现阶段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合理配置进行简要实证分析,在阐述农地流转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焦作市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配置问题及主要流转形式,通过调查等方式发现目前焦作市农地流转中土地发展权配置存在较大问题,如土地发展权主体不明确,缺乏法律体系保护、土地流转行为操作不规范、土地使用权主体间产权关系不清楚、缺乏土地产权价格体系等,并针对焦作市农地流转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问题提出完善法律制度,明确流转土地发展权收益;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保障农民土地发展权;以总量、结构、区域、时序配置实现土地发展权配置公平性等建议,以促进焦作市农地流转公平、公正地开展,为今后焦作市农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 non-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on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management rights. The examination is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heterogeneity and family joint decision-making, using the rural fixed observation point data from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land fragment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circulation decis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Land fragmentation strengthens the effect of non-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on agricultural land outflow, and this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among females. Compared with males, the female non-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When non-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increases, the effect of the female non-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on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becomes significant, land outflows increase, and land inflows decrease. In the areas of eastern, central, and northeastern China, the female non-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gricultural land outflow. Furthermore, the number of land plots strengthens the effect of the non-agricultural labor supply on the outflows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eastern and northeastern China; this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femal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govern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design conditions and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orderly transfer of household labor, thus achieving inten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户的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文章通过研究农户兼业化程度对不同类型农业保险偏好的影响,为针对性推广农业保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以湖北、湖南、河南3省粮食主产区的732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兼业化程度对保险种类偏好的影响,讨论种植规模在务农收入占比和保险种类选择之间的调节效应,以是否有固定非农工作将农户分为不同类型的兼业农户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 (1)务农收入占比高的农户偏好传统的物化成本保险,务农收入占比低的农户更喜欢新型指数保险。(2)兼业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大规模农户比小规模农户更愿意保成本、保产量。(3)不同类型的兼业农户保险偏好存在差异,有固定非农工作的兼业农户比没有固定工作的兼业农户更愿意选择新型指数保险。结论 有必要在务农收入占比高、种植规模大、没有固定非农收入的农户中推广传统的物化成本保险;在务农收入占比低、种植规模小、有固定非农收入的农户中推广新型指数保险。  相似文献   

16.
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一个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公平和效率目标为线索探讨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推动相关研究和指导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并在社会保障、土地利用效率与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较大作用;(2)从必要性来看,一方面市场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了调整对农业生产绩效负面影响的产生,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作为替代性机制运转受限,土地确权作为政策约束面临着实践困境的同时也忽视了调整的社会、政治功能。研究结论:在现阶段土地调整仍有一定的存在空间,未来要逐步健全调整的替代制度,并加强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和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从要素错配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如何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改善总体效率。研究方法:时变SFA模型、固定效应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确权前后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其效果的发挥既依赖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也依赖于对土地权利的有效保护;(3)土地流转主要通过纠正劳动力错配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对土地错配状况的纠正作用有限。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能改善农业要素投入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错配状况并进而改善总体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土地转出的正向影响和对土地转入的负向影响均显著。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人口老龄化通过抑制户主非农就业来抑制家庭转出土地,促进家庭转入土地。非农就业在人口老龄化与土地转出之间的间接作用是遮掩效应,非农就业在人口老龄化与土地转入之间的间接作用也是遮掩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结论从土地流转市场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提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精准化发展,有助于维稳国家粮食安全,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方法]文章利用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298个玉米种植户的微观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无效率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产生重要影响。[结果]目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在75%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均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服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有农地流转、玉米收入占比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要从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