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性淀粉絮凝剂具有无毒、原料来源广、价格低易于生物降解等优点,近年来得到重视与应用。文章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接枝工聚反映,在淀粉骨架上引入聚丙烯酰胺,制得新型絮凝剂。本试验通过外接枝物的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的研究得出最佳合成条件:过硫酸铵1.2g,丙烯酰胺(AM)与淀粉(ST)配比4:1(质量比),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  相似文献   

2.
张晖  李云驹 《科技与企业》2013,(13):365-367
丙烯酸盐灌浆材料由于具有粘度低、流动性好、能灌入细微裂缝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的帷幕防渗和裂缝修补。常用丙烯酸盐灌浆材料采用酰胺类交联剂,具有一定毒性。使用非酰胺类交联剂进行替代,可以降低灌浆材料毒性,扩大其使用范围。以季戊四醇和丙烯酸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出丙烯酸盐交联剂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并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的合成条件。合成季戊四醇二丙烯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2.0%,酸醇摩尔比为2.6,反应温度为105~115℃,反应时间为4小时,产率为58%。产物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使用该交联剂制备化学灌浆材料,用于磷石膏的浇筑固化,可大幅度降低磷石膏堆存成本,提高磷石膏堆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利用高吸油树脂对氯烃进行处理的目的,该研究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氮气保护下合成高吸油树脂,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合理搭配单体、交联剂、分散剂、引发剂、添加剂等的用量,使树脂吸取氯烃效果达到最佳。实验结果:当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质量比为1﹕1,添加剂苯乙烯用量为6.0%,分散剂明胶溶液4.0%,交联剂邻苯二甲酸二丙烯基酯0.5%,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0.5%时吸氯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苯乙烯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固体超强酸SO4^2-/Sb2O3为催化剂合成了聚苯乙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4h,引发剂用量为0.04g,催化剂用量为0.3g时,聚苯乙烯收率可达90.3%。并用IR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5,(32):112-114
以N235为萃取剂、混合醇为添加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从某富铀浸出液中萃取六价铀。考察了萃取剂用量、相比、平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235:混合醇:磺化煤油体积比为10:4:86,相比为1:2,萃取时间为2 min,铀的萃取率为99.92%;用碳酸铵溶液进行反萃取试验,反萃取率为99.93%,产品三碳酸铀酰铵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开发》2016,(15):174-176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丙烯酸(CMC/CTS/AA)水凝胶,研究其对亚甲基蓝(MB)染料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 H和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MC/CTS/AA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染料在4 h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高达1 628.57 mg/g,且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MC/CTS/AA水凝胶作为一种高效吸附剂,有望用于高浓度染料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吴西宁 《质量跟踪》2003,14(12):75-76
研究了丙烯酸-顺丁烯二酸酐共聚产物分子量随反应温度、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初步确定可作为洗涤助荆的产物的聚合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控制固井过程中水泥浆的失水量,文章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单体合成一种新型复合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并研究了单体配比、pH、引发剂加量及顺序、无机填料浓度对合成的降滤失剂的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成该类降滤失剂时最佳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固井过程中水泥浆的失水量,文章以丙烯酰胺、丙烯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单体合成一种新型复合离子聚合物降滤失剂,并研究了单体配比、pH、引发剂加量及顺序、无机填料浓度对合成的降滤失剂的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成该类降滤失剂时最佳的反应务件.  相似文献   

10.
木薯淀粉、酒精废液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液,不仅难以处理,其排放更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该类废液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木薯淀粉、酒精行业发展的瓶颈。文章以南宁市木薯淀粉、酒精废液企业及行业现状为样本,对木薯淀粉及其酒精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治理技术和管理模式等内容进行研究,提出解决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18):88-91
目前国内使用的合成聚合物类降失水剂普遍存在抗高温、抗盐能力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分子结构入手,优选出性能优异的聚合单体,以2丙烯酰胺基一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AMPS/AM/AA三元抗高温耐盐油井水泥降失水剂-GWF-200L,分子主链上引入了磺酸基等多种官能团,提高了降失水剂对水泥粒子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降失水剂在高温下控制水泥浆失水的能力。分别考察了引发剂加量、反应温度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降失水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制备出了聚合物并进行结构表征确定目标产物。在高温下能将淡水水泥浆150℃/8.0MPa条件下API失水量控制在100m L以内且对水泥石的强度发展无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能够满足高温深井固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四苯基卟啉钴的合成方法及回收溶剂的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醋酸钴的质量为2g(即卟啉与醋酸钴的质量投料比为1:2),DMF用量为80ml时,产品收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9,(22):272-274
以贵州六盘水某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煤矸石中可回收的固定碳资源,利用浮选法回收煤矸石中固定碳。通过一粗一精一扫浮选闭路工艺,在磨矿细度为-0.075mm粒级占75%,调整剂石灰和硅酸钠用量分别为3kg/t和1kg/t,捕收剂柴油总用量为450g/t的条件下,得到了碳精矿品位达到62.75%,回收率达到83.18%。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蛭石、粉煤灰、沸石为吸附材料,初步研究了它们对Cr6+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3种吸附剂对Cr6+离子的吸附都受到吸附剂量、溶液pH和搅拌时间等吸附条件的影响。经过对照实验,表明蛭石对Cr6+离子的吸附效果较之粉煤灰和沸石要好,并且在如下吸附工艺条件下:pH 5.5、搅拌时间30min、浓度为10mg/L的Cr6+模拟废水中,蛭石用量为0.1 g/ml最佳,此时最大去除率为70.11%。  相似文献   

15.
甘薯淀粉醋酸酯的制备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酰化剂,研究得到制备淀粉醋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淀粉∶醋酸酐(w/w)=16∶1,pH值8~8.5,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20~25℃。所得产物乙酰基含量为1.86%,取代度(DS)为0.0714,反应速率(RE)为71.93%。同时,比较了该条件下得到的淀粉醋酸酯与原淀粉的糊液黏度变化规律、透明度及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木薯变性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变性淀粉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在食品工业中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人们对木薯变性淀粉的认知,其使用范围逐步得到拓展,使用量逐渐增大。文章阐述了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几种淀粉基食品添加剂及其应用发展趋势,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变性淀粉技术研发的经验,着重介绍了几种木薯变性淀粉的性能,以及其在肉制品、面制品等行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木薯变性淀粉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在食品工业中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人们对木薯变性淀粉的认知,其使用范围逐步得到拓展,使用量逐渐增大。文章阐述了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几种淀粉基食品添加剂及其应用发展趋势,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变性淀粉技术研发的经验,着重介绍了几种木薯变性淀粉的性能,以及其在肉制品、面制品等行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木薯变性淀粉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在食品工业中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人们对木薯变性淀粉的认知,其使用范围逐步得到拓展,使用量逐渐增大。文章阐述了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几种淀粉基食品添加剂及其应用发展趋势,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变性淀粉技术研发的经验,着重介绍了几种木薯变性淀粉的性能,以及其在肉制品、面制品等行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8,(16):255-257
论文以陕西商洛地区某高碳质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焙烧-氰化法对高碳质金矿石进行金的浸取。分别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氰化钠用量、浸出时间对矿石中碳、硫脱除率及金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选定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2h的条件下对原矿石氧化焙烧,矿石中碳的脱除率可达89.47%,硫的脱除率可达87.83%;在上述条件下,将焙砂冷却磨细至-200目~92%后氰化浸出,在浸出过程液固比2:1,矿浆p H=10~11,选取煤油用量400g/t,氰化钠用量400g/t,浸出时间18h的优化条件下,金的浸出率可达91.2%。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聚醚为原料,以酸催化剂为引发剂。经酯化共聚,合成了一种适宜于水性体系增稠的水溶性丙烯酸酯类增稠剂。并研究了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产品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