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利用CMS模型将中国原油进口分成多个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原油进口增长是受进口引力因素,世界原油总需求与世界原油出口结构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相比之下,来自中国自身的原油进口引力是我国原油进口贸易波动的核心因素。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加强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同时,稳定油源,使进口市场结构更加合理是未来石油进口应着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宁波进口贸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深化进口贸易战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促进进口市场多元化等推进进口贸易发展的措施,从而实现宁波市进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1980-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基于技术进步视角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都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工业制成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大于初级产品;然而,初级产品中的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类、饮料及烟草类和工业制成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类的进口对技术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技术进步还未从总体上改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问的良循环并未形成.最后,提出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NCOMTRADE有关数据,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从需求、产品结构、出口竞争力三个方面对1993~2006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成因分三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世界水产品市场的需求的增长,这是导致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主要因素,而产品的结构和竞争力对出口贸易的贡献相对较小。文章提出应通过调整水产品出口结构、实行水产品多元化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扩大水产品深加工等措施提升国际竞争力,以促进我国水产品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贸易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粮食贸易大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我国粮食进口对国际市场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影响越来越大,也使国内市场和国  相似文献   

6.
促进中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贸易发展迅速,带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进口贸易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进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对战略资源和外资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创新能力不足,货物进口与服务进口发展不协调,环境监管不力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等。应实施多元化战略,优化进口贸易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服务贸易进口,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推动进口贸易实现良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生产者服务进口贸易促进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并利用理论模型进一步论证了进口的优质生产者服务的种类增加有利于促进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1998—2008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生产者服务进口贸易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发现运输服务进口比新兴的生产者服务进口更能促进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可知,进口贸易可以促进潜在总供给的增加,成为推动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长期来看,我国进口贸易的长期供给效应是存在的,进口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为了减少近年来我国急剧扩大的外贸顺差,我国外贸政策应当适时转型,由过去单纯强调出口转向出口与进口并重的进出口平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进口贸易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创新、产业结构优化、进口竞争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并使用1995~2010年间主要对进口商品结构与GDP增长做实证分析,最终得出进口贸易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正面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服务进口贸易长期逆差,因此有必要研究服务进口贸易。文章从贸易总量、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服务进口贸易的现状,进而指出我国服务进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进口长期超过出口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服务进口贸易滞后于货物进口贸易;服务进口的行业结构不均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董怡 《经济与管理》2007,21(2):93-96
进口贸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尚未引起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最显著的传导机制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目前中国需要调整贸易战略、重视进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优化进口贸易结构,在适度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外将逐步降低对中国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门槛,进口许可及进口配额等传统的非贸易壁垒也会有所减少,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商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顺利流通。实际上以技术为中心的新型贸易壁垒正在增加,并将会成为阻碍中国未来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而中国缺乏对这一新型贸易壁垒体系的理解,因此当前了解新贸易壁垒的内容意义重大,它有助于中国采取及时、恰当的措施解决新贸易壁垒带来的问题,以适应中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着国内地区结构不平衡,出口贸易方式单一和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进出口管理体制有疏漏,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问题。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以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艳芳 《技术经济》2023,42(12):97-1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技术贸易开始形成规模并迅速扩大,已经成为推动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本文从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1985~2020年中国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技术贸易收支比对GDP增速在短期和长期均有负向影响,但长期影响比短期影响大;技术贸易收支比对GDP增速之间具有短期反向调整机制,但调整力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走出去"的产业和产品定位无意对发展中国家形成竞争关系,但作为新兴发展中经济大国,中国对外经贸活动不仅引起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也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格外关注。非洲是中国南南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低品质的投资和贸易对当地低端产品形成冲击,一方面影响中国形象,另一方面由于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低,中方也得不偿失。相应的中国"走出去"战略应该调整投资和贸易结构,对发展中国家多输入资本密集型、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产业;避免对非洲国家的低端产品和就业产生竞争。本文以南非的纺织业市场为例,通过计算1990-2010年行业比较优势指数、边际行业内贸易指数等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南经贸合作的竞争和互补关系,结论发现,中国在南非的纺织品投资和贸易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化升级。为此,中国需要利用优势,吸收当地劳动力,放弃低端市场,占据高端市场,在竞争中促互补。  相似文献   

16.
贸易高质量发展是高效优质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市场和资源的关键抓手,能够有力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际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贸易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数字贸易能够有效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且这种影响受到市场开放度的调节;此外,从数字贸易各维度看,其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二是数字贸易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和物流业升级对贸易高质量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三是空间回归表明某一地区数字贸易发展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负向溢出效应。进一步的拓展性分析发现,在东部、中部地区数字贸易能够有效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对西部地区虽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明显;数字贸易各维度中,数字技术在中部地区对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产业化贸易在东部、中部地区对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有助于理清数字贸易和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作用机制,为我国通过发展数字贸易进而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为政策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合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地,是中国重要的货物出口市场.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与海合会的双边贸易关系,为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提供理论依据.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可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等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海合会双边贸易的比较密切;海合会国家在绝大多数产品生产上没有比较优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很多,双方的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很强,双方贸易竞争性很弱.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不会因为双边贸易的扩张导致任何一方产业受损.中国政府应加快双边自贸区谈判,并考虑签署投资自由化协议,促进双边能源产业相互投资;中国企业应积极拓展海合会商品市场,发展对海合会服务出口.  相似文献   

18.
International trade is said to be the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Despite an enormous effort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rade openness and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economy is still an enigm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rade openness. To do this, we develop a long-run and short-run model (a bounds testing approach to cointegration) for 18 emerging economies over the period 1980 to 2011. Estimates from all models show that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including both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banking sector,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rade openness in both short-run and long-run phenomena in the majority of countries. Despite many similarities among emerging economies, addition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link between either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or banking sector development with trade openness works via each country’s specifi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曲如晓  李婧 《经济地理》2020,40(3):102-109,140
为了解世界各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真实地位,推动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文章基于2000-2016年82个高技术产品主要贸易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及中国的贸易地位。研究发现,中心度指数体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点强度指数体现了贸易强度排名靠前的国家相对稳定,各国差距不断缩小;结构洞指数体现了各国间贸易关系的多元性即网络异质性不断变化。中国虽然具有较密切的贸易关系和较高的贸易强度,但是其贸易网络分布较为集中,网络异质性依然有待提高。为应对贸易摩擦,提高高技术产品贸易地位,中国应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合作水平,从而降低贸易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市场结构逐渐演变为跨国公司的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成为一种典型的不完全竞争格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布拉德和斯宾塞等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提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以给中国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中国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国情及国际市场经济法律环境,恰当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升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