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雷 《市场研究》2012,(1):23-26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方兴未艾。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制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力求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如何更加科学地建立满足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结构已成为地方政府需要深层考虑的问题。而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可能是未来地区高校自我提升和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战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学校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路径。要形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机制",就是要民办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高校特别是金融类高校千篇一律的办学模式与不断"求大""求全"的办学思想是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一大弊端。金融类高校的个性化发展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金融类高校应充分认识高校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加强政府对金融类高校个性化发展的政策引导,改革不利于高校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具有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具有个性特点的专业体系等措施建构金融类高校的个性化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办学的重要任务,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预计2016年全国将有770万大学毕业生,很多高校已经将培养应用型人才做为学校办学的首要目标,提出了面向社会需求,与行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开展多种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证书培训,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肯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就是要从思想层面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挖掘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贯通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校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机制。本文阐释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现状以及新教育机制的设计理念,探讨了校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决策、动力、保障、过程控制、激励和评价等六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校政合作模式下,实证研究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发展互动双赢的关系。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从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办学的理论框架入手,探究校政合作的内涵和现状,阐述校政合作办学的意义和效果。其次,基于珠海市发展状况,以地方政府与高校协同办学作为成功案例,从教育的投入、人力资本存量两因素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主创新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再通过区域发展对高等教育必要性的阐述,协整检验两者间存在的良性关系,进一步论证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发展存在互动双赢的效果。最后,根据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校政合作模式下,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互动双赢良性共进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准政府型机构、高校和企业三类载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制约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混合主导型合作模式等4种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CEPA机制,建立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先行先试”创新试验区,以引进港澳合作办学为基础,以粤港澳地区著名高校为主体,牵引广州地区著名高校与港澳地区著名高校以南沙为基地和平台,进行联合办学及引进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大学职教资源,在南沙建立高级职教培训基地.对照国际合作大学城和大学科学园的应有发展格局与姿态,对南沙构建国际合作大学城和大学科学园的模式进行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引入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目前,单一的校内教育培养模式已与社会发展要求、人才成长要求及企业生产要求相偏离,通过引入校企合作,可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培养环节,促进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就业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应发挥职能作用营造校企合作办学的良好氛围;高等学校应转变办学观念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学校机制;企业应树立校企合作意识,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机制;大学生应该树立校内外双向学习和理论实际有效结合的学习意识,以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孙超 《现代商业》2012,(7):282-28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原来隶属于行业的高等院校大多划归地方或实行政府与行业共建的管理体制。文章通过对高校划归地方管理后出现的问题的审视,阐述了地方高校依托行业办学的必要性及优势,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学校层面对高校依托行业办学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艳国 《对外经贸》2016,(7):156-157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高校要培养出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高水平人才,离不开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通过对内蒙古东部高校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的分析,结合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强化"以人为本"培养目标,突出民族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办学体制与课程设置;丰富校企合作模式,深化顶岗实习内容;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肇芬 《商》2013,(21):88-88
我校机电学院在高职办学的历程中,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多家企业进行订单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长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本文详细叙述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办学模式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校企合作使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实现多方互惠共赢。本文对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发展高等教育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有稗益。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学研结合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的开发,加剧了对高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的需求,而高校正是人才和科技成果的输出源,高校培养的人才需要社会和企业接纳,高校的科研成果需要社会和企业帮助转化。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水到渠成的成为必然。企业和高校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立企业、政府、高校三方联合产学研合作机制,是符合实情且具生命力的,必将推进广西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连年扩招使得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数量剧增。在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高速并行的时候,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就业难弊端逐渐凸显,并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社会与高校层面都致力于推出创新举措解决问题,诸如校企合作、双师型教育模式、现代学徒制等利于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本文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论述,以期使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需要。高校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来争取办学资金的"银校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阐述了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揭示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构建银校合作新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职教育中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要为21世纪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腾飞培养出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应探索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地方高校的办学探索,着重阐述了在开展校企合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需要。高校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来争取办学资金的“银校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阐述了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揭示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构建银校合作新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核心理念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合作融通、同频共振,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发展。W市近年来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为契机,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性障碍仍未彻底破除、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结构不够匹配、校企双方在合作的积极性和深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深化路径:政府层面,要强化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力度;院校层面,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企业层面,要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合力搭建校企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则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等因素影响,中外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充分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在人才培养目标、产学研相结合办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