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市报业     
本期地市报业,我们择发3篇来稿。李靖撰写的《守好阵地适时抢滩——关于地市级报纸发展新兴媒体的思考》,讨论了地市级报纸如何在坚守传统媒体主阵地的前提下发展新兴媒体的问题。作者认为,坚守传统媒体与发展新兴媒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好传统媒体的阵地,能够  相似文献   

2.
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目前面临着社会市场化、教育大众化和全球化文化冲突的挑战。人文化教育理念下"导师制"则是应对上述挑战的工具之一。从人文化教育理念与"导师制"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入手,重点分析人文化教育下"导师制"运行机制构建,并且探讨了"导师制"如何应对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作为王小波自认也是公认写的最好的小说,《黄金时代》实际讲述了一个"为惩罚寻找错误"的荒诞故事。王小波正是借助这种卡夫卡式的荒诞,在呈现了一种生存的终极悖论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由主义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4.
侯琳琳 《商》2013,(9Z):299-299
王小波的《歌仙》用完全不同与原传说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别样的刘三姐满是悲剧的生活,让我们从这里感受到了悲剧故事对读者内心的强大震撼,看到了悲剧在故事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文莎 《商》2014,(19):124-124
近年来,随着《奥普拉·温弗瑞秀》的告别,《鲁豫有约》的两次"下嫁",曾经名噪一时的老牌谈话类节目出现了严重的受众流失。收视率的下滑直接导致节目播出时段一再调整,甚至停播。本文通过对该类节目的发展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当下谈话类电视节目应该如何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6.
胡乘铭 《商》2013,(11):234-23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经典著作,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析,探寻资本主义生产下"人"被异化的根源,提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属性。由此,马克思又为我们呈现了"人的全面"这一新命题。笔者拟从文本中马克思对人属性的研究出发,探析人属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妍 《科技转让集锦》2011,(19):220-221
简·韦拉的《如何倾听,如何沟通》是本关于成人教育的著作,但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如果能遵从"以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理念,通过"倾听"与"沟通",对话教育可以帮助师生双方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宇 《成功营销》2009,(11):45-45
在"第3种人"的论坛上,新浪首席运营官杜红作了《如何在网民中快速建立对品牌的信任度》的主题演讲。品牌建立过程中,光有知名度是不够的,品牌的信任度是营销基础。而选择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平台成为传播关键。  相似文献   

9.
刘晓忱 《商》2013,(16):290-290
《菊与刀》是从日本民族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并且对于战后的日本如何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其中《菊与刀》的作者本尼迪克通过各个层面上分析了日本人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状态,本文主要对经典著作《菊与刀》进行阐述后并分析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周晓红 《创业家》2012,(11):14+16-14,16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首先发声质疑香橼一份看多搜狐的研究报告,拉开了中国商界"拯救中概股,反猎杀"的帷幕……《创业家》10月刊封面《反猎杀攻略》,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反猎杀的门道,引发各界热议。而《我的公司是如何倒下的》、《激动网:"我们烧钱太少了"》等文因其"贴地气",也获得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1.
张慧敏 《中国报业》2014,(18):44-45
自"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以央视《新闻联播》为首的大众媒介对其传播内容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新闻联播》作为新闻界改革的风向标,其发展趋势代表着我国大众媒介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走转改"活动开展前后《新闻联播》的传播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大众媒介传播内容趋于均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晓明 《广告大观》2010,(7):101-103
成也传媒,败也传媒 毫不夸张地说,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的"张悟本谈养生",我只看了两分钟便对身边的人说:"这个人要出问题,节目也要停播。"不出一个月,张悟本的问题便冒了出来,不仅"张悟本谈养生"下课,连《百科全说》也真的停播了,尽管湖南卫视方面强调是正常的节目轮换。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基瑜 《北方经贸》2009,(1):145-146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必须根据《管理学》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解决管理学知识的"教化"与"内化"如何统一的问题。要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伊西科 《商务周刊》2010,(23):82-82
"你说得很对,我们实际上从去年就开始考虑如何更好突破了。"固铂轮胎中国区总经理辜思历(AlexKoi)对于记者之前报道时提及固铂下一步如何实现连级跳的问题(参见《商务周刊》2010年11月20日第21期《固铂轮胎:羚羊快跑》),首先表示了认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修订后的《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承认,关于一人公司制度的探讨也转入了如何完善立法的阶段。通过对公司法修改后的一人公司立法进行分析,总结我国一人公司立法的成与败,为完善我国的一人公司立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她是王晶导演眼中的"当代洛丽塔",从《未来警察》到《大上海》,从《回家的诱惑》到正在热播的《紫钗奇缘》,郑亦桐从不拘泥于一类角色,丰富多彩的个性演绎为自己树立了"百变女郎"的形象。生活中的她也是如此,亦动亦静,典型的天秤女。她喜欢汽车,在她看来一辆车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与品味。  相似文献   

17.
对"绝对公正"的奢望削弱了人们从无法尊敬的人和事中学习的能力,也麻痹了对建立权力的需求。如何正确地使用权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如何获取权力,则往往为人讳言。在二十五史中,任何一篇《太祖本纪》都将帝王或始祖描述成人神杂交的"怪物"。  相似文献   

18.
张桂荣 《华商》2008,(18):117-11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第一部著作。马克思在书中重点探讨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但同时也初步探讨了人与国家各个方面的关系。而这二者的关系不论对马克思理论还是当今社会都有深远意义。本文试着探讨马克思如何论述人与国家的关系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雷羽生 《商》2014,(32):125-125
在1929中华民国举办的全国第一次美术展览期间,出版的《美展》汇刊其中的几期刊登了徐悲鸿《惑》,《惑之不解》,徐志摩的《我也"惑"》,李毅士的《我不惑》等文章,在文艺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有许许多多的文章对其有过讨论,吕澎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李超的《上海油画史》,韩石山《徐志摩传》等。这些文章中大都是对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或者发生的美术史的意义讨论,然而南京艺术学院的2007级研究生陆长明发表在《艺术探索》的一篇论文题目为《"争论"的导演与现代批评的引用——徐志摩与1929年"全国美术展览会"期间"二徐之辩"》中认为这场笔墨官司是徐志摩导演出来。作者认为其中有许多观点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陈莹 《中国广告》2010,(7):123-123
"托"近些年常见各大网络,网络上所谓的"托",就是帮腔者的意思,它随着现实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成为一个网络流行语。最近看到广西卫视一档新节目《收藏马未都》,粗略数了一下,参与《观复学堂》的嘉宾有六人,参与《古玩门诊》鉴宝的藏友有五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