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方银行业金融创新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金融创新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金融创新既是促进金融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带来金融风险、导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问题是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着重对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并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我国的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始终伴贯穿于银行业发展的全过程,但金融创新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了不稳定性。自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也给银行业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反面经验教训。本文正是基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从此次危机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现状,探讨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警示作用,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融创新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却反映出国际银行业在创新过程中的一些严重问题,为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提供了一些启示。本文对国际银行业近年来的金融创新进行了反思,总结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现状,并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始终伴贯穿于银行业发展的全过程,但金融创新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大了不稳定性。自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也给银行业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反面经验教训。本文正是基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从此次危机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现状,探讨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警示作用,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摘要:2007年起,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于金融创新问题的讨论,首要的问题是—现阶段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麻烦的金融创新,在未来社会还是发展的动力和值得鼓励的举措吗?实际上,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都是金融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年轻的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我们不能简单地为创新而创新,当然更不应该因为金融危机而放弃创新。如果说金融危机的冲击为我们提供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外在机遇和外在压力,那么在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中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则会让我国银行业既牢牢把握金融创新带来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能有效避免金融创新的负面作用,保证金融创新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使金融创新成为银行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迟红军 《时代金融》2014,(8):134+136
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对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大,外资银行的渗透在给我国银行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金融安全带来了威胁。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降低银行不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的基础上,带来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减少了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本文通过外资银行在华扩张等方面分析了银行业开放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此促进我国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7.
赵军 《时代金融》2012,(11):98+104
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不仅仅是我国银行业融入到世界的经济金融体系之中的要求,同样还是中国银行业进行自身整体实力提升客观的需要,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更加是国际银行业进行自身发展大势所趋。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基础以及物质基础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且在最后将后金融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下国际的金融监管中新理念进行一定的结合,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危机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赵军 《云南金融》2012,(4Z):98-98
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已经步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不仅仅是我国银行业融入到世界的经济金融体系之中的要求,同样还是中国银行业进行自身整体实力提升客观的需要,最重要的是,金融创新更加是国际银行业进行自身发展大势所趋。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我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基础以及物质基础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且在最后将后金融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下国际的金融监管中新理念进行一定的结合,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危机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当前与我国银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即金融产品创新。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对金融创新涵义及其风险性特征的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国际性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应选择的正确路径,这将有助于当前和今后我国金融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与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最密切相关的创新上,即金融产品创新。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对金融创新涵义及其风险性特征的阐述,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国际性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创新应选择的正确路径,这将有助于当前和今后我国金融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危机时代开始步入,金融创新在我国银行业不仅要融入到金融体系建设中去,还要以自身需要提升整体实力。因为金融创新是国际化银行业自身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本文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制度中基础物质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创新性的发展决策。  相似文献   

12.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业在产品、机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步伐加快,创新效应不断释放,金融产品创新取得可喜进步。后金融危机时期,对未来金融市场的重塑是我们加快金融创新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存在,并对金融创新产生明显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金融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后金融危机时期推进我国金融创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金融论坛》2011,(1):F0004-F0004
《实践与反思:金融危机下银行业的若干问题》 蒋定之 著 本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关于金融发展模式和监管方式的深刻反思。本书就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银行业的运营、创新、转型与监管的思考,其中许多观点都是作者基于实践的反思和感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针对次贷危机提出的警示:当心金融创新过度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金融系统的结构特征入手,针对金融危机中我国银行业表现的国际对比和历史对比,讨论了金融系统环境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银行业绝对收益指标表现突出,但是其背后是相对收益指标的严重落后,这是金融系统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金融危机后的银行业转型路径应该包含扭转金融系统失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受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影响,"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全球银行业也将发生结构调整。本文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并对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定位及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受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影响,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全球银行业也将发生结构调整.本文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并对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定位及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示了滥用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恶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对金融创新望而却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级阶段的特征表现为创新不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需要以企业债券市场为首的更多金融创新支持。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了针对金融危机各类风险的企业债券品种创新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