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起步早、规模大,发展相对成熟,在美国的外交战略中,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对于塑造美国国家形象、输出“美式”意识形态、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实现崛起的国际战略,我们应该积极借鉴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实践,并大力鼓励中国非政府组织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跨国界的要素流动空前高涨,而且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深.但从经济学的标准来看,一个真正的全球经济并未实现,导致跨国经济交往无法充分展开的主要障碍乃是因为世界政治仍然划分为若干的民族国家.尽管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迅速成长为世界政治中的新角色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国家仍然是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角色.从另一个方面讲,国家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由于全球化和民主政治的趋势,一国的对外政策制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国的外交政策日益受到其国内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晨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80-94,158
中等强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全球治理理念在拥有诸多共性的同时,也因国情和传统不同而各具个性。从较长历史时段看,政治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全球治理观的影响更为基础和深远。作者以加拿大为例,分析了这一典型中等强国的国内政治文化是如何影响它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它对待非政府行为体的态度以及主权观和人权观等三个全球治理观察指标,探索了加拿大追求妥协的渐进式政治发展历程、多元主义文化和对美国复杂矛盾的心理这三者构成的独特的政治文化与其全球治理理念和政策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通过比较,归纳出加拿大全球治理的三个特征,即"依附型多边主义"、宽容尊重非政府行为体平等参与全球治理权利以及平衡运用主权和人权观念,为中等强国的全球治理观分析提供了一个个案。  相似文献   

4.
公共外交的政治实质是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公共外交不只属于文化和传播学范畴,更属于国际政治学范畴。公共外交是国家运用特殊权力手段,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交行为。作者分析了公共外交运用权力的方式,指出公共外交发挥其社会接触功能、适应相互依赖的新安全环境、丰富国家开展传统安全竞争的手段、巩固重要安全关系、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维护国内政治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功能,阐释了公共外交在国家海外利益扩展和保护、应对全球化导致的利益和文化摩擦、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从公共外交的政治基理出发,中国外交应当从多个方面推动外交的整体转型,其中包括对外国社会的有效接触、外交工作的价值观支撑、外交政策的政治传播分析和话语权掌控、外交博弈中的对内社会动员等,加快提升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国际经济合作等重大问题上的公共外交水平。  相似文献   

5.
乔茵 《产权导刊》2005,(9):69-70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当今,各国政府都面临如何预防腐败、遏制腐败的问题.作为一个全球反腐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全球反腐败斗争给予的关注和倡导的有关政府政策改革等做法赢得了很多国家和社会组织的赞许.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及其主权受到了影响。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日益增多,经济方面则表现为跨国公司作用的日益增强及边缘化对民族国家的挑战。然而全球化进程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主权的本质和地位。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内法律制度,坚守国家环境主权原则。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农村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并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起积极作用.它不但促进农民与政府沟通与合作,而且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目前,中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农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介绍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探寻我国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国际和国内的原因,进而充分说明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政府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商务外交:美国实现贸易政治战略转变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商务外交的新视角论证了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途径。商务外交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概念,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政策中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战略的交融。从政治外交到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贸易政治的重大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商务外交贯穿于美国贸易政策和对外战略制定、实施和调整的全过程;(2)商务外交是美国实现国际政治和外交目标的最佳途径;(3)商务外交是美国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实现区域贸易外交政策的主要途径;(4)商务外交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论非营利组织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后期兴起的"全球社团革命"试图在市场与国家、政治与经济之外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问题的第三种方法,由此导致既非市场又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及其作用的迅速扩大。本文在梳理非营利组织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权威和社会自由之间保持平衡是一种理想的稳定状态。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维护国家和政府的权威,保持政令畅通,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需要保持公民社会里的自由,发挥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经济发展。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权威与自由的平衡的重要组织资源,共容利益是国家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基础,维持两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得到空前发展。它们广泛地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影响着国际组织的议程设置和决策结果,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者试图在相对客观地评估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的基础上,探寻决定其影响力的关键变量,从而对非政府组织在不同国际组织中影响力存在差异的现象做出解释。作者提出并论证了以下理论假设:某个国际组织越趋近理想的服务型组织,非政府组织在该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就越大;非政府组织与某个国际组织的议题契合度越高,非政府组织在该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就越大。这一理论预期,非政府组织在世界银行中的影响力会高于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影响力。该预期得到了经验分析结果的支持。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组织的议题契合度较高,并且该组织属服务型组织的情况下,国家才能通过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来影响国际组织议程和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艳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120-123,1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广泛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或制约,还存在着诸如资金不足、生存能力较弱等问题.文章将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促使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农村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并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起积极作用。它不但促进农民与政府沟通与合作,而且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目前,中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农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要求政府在行使职能时必须有全球视野。在提供规制公共品方面,政府要从国内经济的规制者向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转换,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参与与其他国家政府、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本国的和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在提供生产性和分配性公共品方面,政府要从国内产业发展的保护和干预者向国家创新体系的创建者转换,以此促进本国经济为全球经济创造和获取更多的价值;在提供再分配性公共品方面,政府要转换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放弃以福利为导向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建设以发展为导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此增强国民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发展使内政和外交的互动更加广泛和深入,对外政策成为国内政治的一部分,国内政治成为影响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中国外交决策者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强调统筹内外两个大局。作者探讨了中国普通公众、经济行为体、军贸公司、知识界等四个因素对中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和外交决策部门的应对策略。国内社会因素参与对外关系为中国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外交工具,但社会因素自身的特点也掣肘中国对外政策,具有"双刃剑"和"设置议程"的功能。外交决策部门在统筹内外大局方面,或是"双层博弈",或强调对外关系的国内管理和协调。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的变迁增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复杂性,改变了外交部门的传统职能,赋予中国对外关系与大多数国家更多类似的特点。这种状况需要将对外政策分析理论建设与中国对外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为中国对外政策研究提供思路,为理论建设贡献中国经验;在实践上要求政府管理对外关系时超越传统主权观念,重视外国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8.
九一一事件以及布什政府在中东地区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引发了欧美学者对公共外交缺位及其复位后能否奏效的深层动因的考察,并由此带动了学术界对全球化时代新公共外交的研究热潮。与传统公共外交相比,新公共外交的"新"主要体现在:强调行为主体多元化,并且更多聚焦非政府行为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和职能;关注以Web2.0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活跃所引发的海量信息生成及其为公共外交专业工作人员带来的严峻挑战;强调公共外交与国内公共事务相一致原则,淡化传统公共外交信息传递"内外有别"的传统套路;关注对公共外交实施效果的考察,其中,公共外交的目标能否与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相一致,公共外交的主管部门在官僚机构中的角色定位成为关乎公共外交成败的核心要素。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势必在全球新公共外交的宏观语境下进行,为此,作者挖掘新公共外交的内涵,透视其发展态势,以期为中国的公共外交实践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刍议政治文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磊  汤迪 《理论观察》2009,(1):66-68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国的外交对目前我国的政治文化研究和外交研究都具有重犬的意义。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外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国意识、灵活务实、和合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产业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形成,非政府组织构成中的行业协会得以透过全球经济基础底层链接更广泛地参与和介入国际事务。这种情况使得行业协会的国际角色和组织功能发生显著变化。行业协会透过全球产业链与全球价值链的网络链接获得“嵌入性”权力,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展现了全新角色,带来了新型国际权力拓展问题。对行业协会自身行动的实证研究表明,行业协会已经成为国际权力竞争的直接行动者,其功能角色由隐性向显性转变,其权力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多领域实质性扩张。与此同时,行业协会与私人机构的互动也在国际层面产生了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规则制定权力的拓展。这些新增的隐性和显性国际权力对全球投资、全球供应链安全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影响。行业协会秉持“公正性、客观性、权威性”原则,应被置于大国博弈与全球产业价值链变动重构的背景下加以全面、客观和辩证的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