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蕊 《广告大观》2008,(4):132-133
随着奥运的临近,众多广告主纷纷扎堆体育营销,巨资购买赞助商“门票”、搭奥运顺风车,各种品牌的体育营销类广告铺天盖地。而与庞大的广告投放数量相比,广告新意略显欠缺,简单粗糙的体育营销类广告正在挑战消费者审美疲劳的极限轮番轰炸只能让人腻烦,同质化现象更令人避之而不及,长此以往营销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在体育营销概念被轮番热炒的今天,是随波逐流还是以差异化手段应对,互联网恰恰为日益激烈的体育营销“红海”找到了“蓝海”的出口。  相似文献   

2.
随着奥运的临近,众多广告主纷纷扎堆体育营销,巨资购买赞助商“门票”,搭奥运顺风车,各种品牌的体育营销类广告铺天盖地。而与庞大的广告投放数量相比,广告新意略显欠缺,简单粗糙的体育营销类广告正在挑战消费者审美疲劳的极限:轮番轰炸只能让人腻烦,同质化现象更令人避之而不及,长此以往营销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2008年奥运营销不仅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更为重要的是,奥运提供了影响力巨大的品牌传播舞台,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很多企业都吹响了奥运营销的号角,但是,如何将奥运元素与企业品牌实现良好的结合,如何能够做好奥运营销,这是很多奥运营销企业关心的问题。盛世指标数据管理有限公司最新的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企业营销负责人表示,奥运营销需要将品牌的战略与奥运营销紧密地结合起来,而“追求卓越”、“激情”、“科技”、“全球性”等奥运的价值元素可以作为品牌的核心诉求实现和奥运的对接,截至目前,可口可乐和联想等企业被誉为是表现最好的借助奥运进行营销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李佳 《广告导报》2008,(4):135-136
随着奥运的临近。众多广告主纷纷扎堆体育营销,巨资购买赞助商“门票”、搭奥运顺风车,各种品牌的体育营销类广告铺天盖地。而与庞大的广告投放数量相比,广告新意略显欠缺。简单粗糙的体育营销类广告正在挑战消费者审美疲劳的极限:轮番轰炸只能让人腻烦,同质化现象更令人避之而不及,长此以往营销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夏洪波 《中国广告》2006,(10):121-122
一年一度的“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的拍卖捶即将在11月18日在京再度响起。来自四面八方的企业、广告公司即将参与这场品牌盛宴。由于这是企业聚集的盛会、品牌崛起的舞台,因此央视招标历年来都是企业、媒体关注的一大焦点。媒体就是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是消费者熟识品牌的载体,更是企业的战略资源。选择覆盖面大、收视率高、品牌力强的权威媒体作为广告的重点投放平台,是很多企业使用最多的营销手段。而广告心理学研究认为,广告策略的实质就是说服心理。说服也是一种沟通。媒体越有公信力,广告主与消费者之间沟通起来也就越顺畅便捷。2008奥运,中国盛典,全球盛典,品牌盛典。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品牌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当时间的车轮驶向2007,国内外品牌将为发起奥运营销总攻而冲刺。在这场品牌冲刺中,奥运TOP赞助商、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在准备,非奥运赞助商也在准备。2006年11月18日,2007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将在北京召开,正式打响品牌冲剌的发令枪。 12年来,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见证着中国经济的成长,推动了众多行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2006年走高,2007年将持续走强,这一经济走势也将在央视第13届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得到充分反映,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传媒经济的风向标。对传媒业各类媒介来说,这里无疑成了一个最为重要的观察平台。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所言,“11.18”已经成为“品牌的奥运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和“市场变化的风向标”。这是品牌的“盛宴”,绝对不容错过。 ——编者  相似文献   

6.
通过奥运背景式营销活动,引发消费者的“奥运联想”,达到提升品牌形象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奥运赞助商与赞助商相比,并不处于劣势地位。同奥运营销相比,“非”奥运营销要求企业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将企业和品牌发展战略与奥运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巧妙运用奥运资源,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齐渊博 《广告大观》2007,(11S):59-60
2008奥运会即将来临,“奥运营销”俨然成为中国营销的必修课,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又催生了大批的“非奥运营销”,这些所谓的“非奥运营销”实际上存在着可怕的误区,在误导着众多中小企业进行错误的营销,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奥运营销”和“擦边球营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奥运会是一个全球关注的体育盛宴,它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同时也成为全球众多企业竞争赞助权的博弈场。奥运会作为营销平台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聚焦足够的消费者注意力,为赞助伙伴提供向世界展示产品、技术、服务和企业文化的大舞台,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奥运营销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众多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9.
肖明超 《中国市场》2007,(16):60-61
通信品牌借助运动营销成功提升品牌的成功案例在国际市场上屡见不鲜,德国电信、沃达丰、Avaya等国际通信品牌都借助运动营销,迅速提升了品牌形象。在针对消费者的一项奥运营销的市场调查中也发现,在消费者的评价中,通信业是最适台利用奥运营销同时能够赢得消费者认可的行业。  相似文献   

10.
去年和今年两度赴美参加营销传播界的高层论坛,最大的心得是,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消费社会,“社会性营销”业已蔚然成风。传统的品牌营销传播也开始出现新的趋势:以社会公益性事业和目的为核心的新营销行为,已成为众多主流和领导性企业的新的营销策略。而主流的消费者也开始越来越为社会公益性的品牌行为所驱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营销"成为中外企业提升企业品牌,实现品牌飞跃的一个新的途径。奥运营销能够使企业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巨大的资金投入可能使企业无法负担,企业也必须面对非奥运赞助商抢占品牌营销资源,企业要借助奥运营销提升自己的品牌,需要确立持久的品牌战略;运用系统的整合营销;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兼顾不同人群的多元需要,打造全民奥运盛典。  相似文献   

12.
林莹 《中国广告》2012,(7):27-28
媒体的传播方式与消费者的奥运接触方式都已发生变化,媒体策略当然也要变招。浩腾媒体的宗旨是:将社交媒体以及"每个人的奥运"这一精神,整合到品牌营销策略中去。奥运营销对企业和消费者(生活者)意味着什么?奥运是一个全球化的大型事件,是全人类共享的。其中蕴含的平等,交流,和平,欢庆等诸多价值观是全人类所共同向往的。但是奥运的丰富内涵也给品牌的奥运营销带来挑战。因为不同文化对于奥运和奥运精神的诠释也有所不同。对于企业来说,找到针对性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在对中国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了体育赞助营销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奥运赞助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投入。奥运赞助的效果究竟如何,在现有的营销研究中鲜有涉及。本文介绍了笔者和益普索(Ipsos)公司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企业奥运赞助营销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并不能有效区分奥运赞助商和非奥运赞助商,但是奥运赞助有助于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4.
奥运营销的竞争,并不仅仅是一场能否拿下奥运赞助资格的“赞助战”,归根结底是一场“品牌动作之战”,虽然有些企业并未取得赞助奥运的资格,但是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运用一些与奥运有关的营销要素,在这场“品牌动作之战”中占据优势,这里就向读者们介绍可以搭上奥运快车的11种非奥运营销“牌”。  相似文献   

15.
奥运后的中国,从企业主营销传播的预算配置格局来观察,一言以蔽之,就是“从绚烂归于平淡”!奥运前、奥运中各级奥运赞助商那种“寅吃卯粮”的传播铺张现象有望达到理性回归。中国的营销传播专业人士们,受到企业主紧缩的预算影响,必然从奥运盛宴回过头来吃“家常菜”。家常菜的秘诀无它,就在一个“常”字——平常心是道!品牌之道无它,也在一个“常”字。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 "奥运营销"成为中外企业提升企业品牌,实现品牌飞跃的一个新的途径.奥运营销能够使企业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巨大的资金投入可能使企业无法负担,企业也必须面对非奥运赞助商抢占品牌营销资源,企业要借助奥运营销提升自己的品牌,需要确立持久的品牌战略;运用系统的整合营销;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兼顾不同人群的多元需要.打造全民奥运盛典.  相似文献   

17.
刘兵 《糖烟酒周刊》2007,(25):21-21
作为执行公司战略的一个工具,广告营销成为提升品牌的必要手段,更是整个营销传播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品牌是先有“品”才有“牌”,广告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品牌的品味,因此广告营销逐渐成为品牌推广的一个重要环节,广告正在成为众多企业营销的重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企业正不遗余力的运用广告这种快速的传播手段为销售助跑。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围绕奥运的相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发展壮大。而在众多产业中,奥运产品异军突起,成为奥运营销中的生力军。借助奥运的推力发展企业产品品牌,是众多商家目光的集聚点。然而如何做好奥运品牌营销是我们长期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奥运是一种持久的竞技精神,更是我国商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卞理 《广告导报》2006,(3):121-122
2006年。体育营销年。一开春,都灵冬奥会就成了广告营销界的最大亮点。在中国冬奥军团征战都灵、赢得国人极大关注的同时,广告主也在电视荧屏上鸣响了奥运营销战,CCTV-5作为冬奥会中国大陆的唯一电视转播平台,更成为了品牌营销的前沿阵地。观众在欣赏优美动人的冰舞、收看扣人心弦的比赛同时,也记住了梦幻组合申雪、赵宏博演绎的联想广告,并为世界钟表巨头Omega欧米茄“22次为冬奥会计时”的实力而震撼,被VISA用“V”手势带来的“胜利中国、刷新梦想”的喜悦所感染,为青岛啤酒“冬奥精彩瞬间”激情所吸引。众多品牌利用冬奥会大放奥运营销魅力。彰显企业实力.拉近与奥运的关联。对于CCTV-5而言,冬奥会的广告销售也以超过3000万元的销售收入燃起了2006年冬天里的一把火,创造了频道经营的开门红。  相似文献   

20.
刘画  王悌 《中国广告》2023,(2):83-85
<正>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是中国人的迎新仪式,也是品牌打响新一年营销的关键节点。春节覆盖多元的目标群体,品牌与消费者的营销沟通点非常多。因此,新春营销有一个业内行话叫“CNY营销”,可见品牌对新春营销的争夺之激烈。自2012年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以微电影为春节广告载体至今,无数品牌都在春节营销场大展身手,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团圆、温情、喜悦、憧憬的故事。浪潮退去,曾经戳中消费者情感“痛点”的新春广告,现在是否依然让无数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