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春蓉 《北方经济》2007,(21):68-70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进(一)早期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之争18世纪中期,以斯密为主的古典经济流派提出了"守夜政府论"。"守夜政府论"崇尚市场自由竞争,所谓守夜政府,是一种形象比喻,是指政府不参与和不干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它有三层涵义:一是政府是履行国家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政府除了赋税外不存在其他经济职能,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干预市场,  相似文献   

2.
杨洁 《魅力中国》2011,(14):125-126
自从市场产生以来,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人们争论的热点。是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还是要加强政府的干预措施,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自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开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争论已经经历了200多年,这种争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至今似乎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但是,纵观这些人的各种观点,无论是市场自由主义者还是政府干预主义者,他们的分析都没有区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而事实上,一国政府在这两个不同市场上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像中国这样处于经济追赶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本文将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在两个不同市场上需要发挥的不同作用,并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关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莫娜 《中国经贸》2009,(16):231-232
本文尝试通过对政府干预主义与市场自由主义二者关系的审视,探讨适度政府规模的含义,并试图找出一些构建适度政府规模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有益于行政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乐策 《特区经济》2009,240(1):19-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仁爱"观、"内圣外王"观、"修齐治平"观、"重农抑商"观、"和合"观、"人本"观等,其内涵有许多是与现代政府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发展相适应的。政府管理者和市场经营者都要深明"义"和"仁"的价值,培育"内圣"的美德和"外王"的才干,这有利于最大可能的减少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的演进和发展,自始至终都少不了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过犹不及。必须要做好政府与市场在制度上的安排和创新,协调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这样,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委托代理视角出发,考查中国转型期政府行为与市场的关系,试图将目标函数设定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收益之和,从而兼顾二者的利益共生性,再结合当事人风险偏好的消长变化以及各类事业不确定性的大小,推演出:集权化、自由化及折衷化均可成为转型期政府与市场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优制度安排,并以中国近30年来的产业政策为案例,揭示出政府决策背后财事权平衡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陈时兴 《浙江经济》2012,(23):31-33
十八大报告在论及经济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经验证明,尊重市场规律和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效结合,是浙江经济市场化改革率先推进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今后攻克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中的难题,实现2020年比2010年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更需要努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  相似文献   

9.
张珩 《特区经济》2006,211(8):18-21
本文从我国转轨体制下的政府作用出发,探讨了在政府“介入”情况下我国的经济与金融关系。文章的基本结论是:由于政府的“介入”,使得我国的金融发展在整体上作为手段服务于政府的不平衡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区域上却又成为不平衡发展战略的结果,体现为区域金融发展的巨大差异,换句话说就是: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区域金融的发展,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金融的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在西部弱势市场与强势政府特定条件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以政府追求公信目标的假设阐述了西部政府行为变迁的可能路径,指出由民间社会自主开发西部市场对西部市场由弱趋强和对政府行为方式转变的重要性,揭示了政府的有效性应由市场的有效性量度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于怎样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总结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写出一部生动的有深度的反映社会主义丰富内涵和内在运行规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动了许多脑子,做了许多尝试,也取得了不少令人注目的成果,但整个地看,进展并……  相似文献   

12.
一些地方政府,以追求GDP增长速度为首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重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上重化工业项目为突出特点、以资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在带来投资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失衡、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同时,还造成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的缺位。中国经历30多年渐进性改革之后,一个工程学的专业术语——顶层设计,正成为这一领域的新名词。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以全局视角统筹考虑改革所涉及的各方面、  相似文献   

13.
匡小明 《特区经济》2007,225(10):165-166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特别是重大的经济利益关系,已经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经济利益关系矛盾的根源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提出了相应的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4.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好的市场经济”一定是与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相联系;经济体制改革要顺利推进,必须加快政府改革. 在当下中国,政府改革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它既联接经济体制改革,又联接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的政府购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购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增长对政府购买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俞罡 《宁波经济》2005,(4):10-11
理论研究的初步结论 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家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有银行发展存在两大趋势:第一个是统计学上的趋势。在过去几十年中间,各国政府在各自国有银行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他们研究的92个国家当中,政府拥有银行股份从1970年的60%下降到1995年的42%。  相似文献   

17.
陈宪 《上海改革》1998,(12):26-27
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考察,20年前,中国的经济是政府本位经济。政府本位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高度行政化、集权化。在这种经济体制中,有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各种安排,都是由政府作出的;市场不仅被认为是多余,而且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1978年开始的改革,一步、一步地将市场导人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有专家通过对产品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成婧 《特区经济》2010,(10):284-286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治理所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是治理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据。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权力边界的确定是双方力量均衡的结果,每一次市场的经济波动总会为二者关系的定位提出新的思考。2008年经济危机过程中,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登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后危机时代,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国市场呈现出消费需求不足、城市化潜力释放缓慢、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面对各类市场需求,在后危机时代,政府应转变治理方式,权力触角逐渐淡出经济领域,让市场实现自我完善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9.
资本形成和资本配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债券筹资额和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而股票市场和中长期贷款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推进制度变迁加快资本市场深化将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背离,本文试图从虚拟经济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通过货币、虚拟经济与卖体经济关系模型分析发现,股票资产收益率和实物资产收益率的差异是股实背离的主要原因,而收益率差异又根源于股市结构和实体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