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9月25日,经过1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一架空客A380在晨曦中飞抵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一队重庆人走下飞机,他们是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资料搜集考察团的成员,肩负着到美国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纽约等地,搜集抗战大  相似文献   

2.
熊怡 《今日重庆》2011,(12):64-65
在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之际,2011年11月26日至28日,“中日战争厦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璧”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西南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文化     
《今日重庆》2013,(1):10-11
2012年12月10日,西部12省区市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史料汇编工作会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授牌。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等12个省区市档案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70多年前,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结盟,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重庆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舞台,是与华盛顿、莫斯科、伦敦齐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名城. 重庆经历的抗战岁月凝聚了中国和世界的进步力量,奉献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汇聚成为全人类的财富.为了挖掘、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抗战文化,重庆自2008年启动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简称“重庆抗战工程”).  相似文献   

5.
回望迁都     
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从未被遗忘的历史,再一次被记忆强化。这段历史中,注定无法忽略一座叫"重庆"的城市。重庆从当时的一座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战时首都,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舞台。这个曾经的古老军事要塞,也因迁都而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中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指挥中枢。  相似文献   

6.
正八年抗战,在重庆这个大后方,除留下无数的故事,也谱写了中国抗战文化史上最华丽的乐章。当年,从华北、东北、华东等沦陷区颠沛流离、辗转千里转移至"陪都"重庆著名文化人以及莘莘学子何止千万。在国破家亡的异乡,在两江环抱的山城,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书写着保卫故土与赞美和延续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脉,并为恢弘的抗战文化史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相似文献   

7.
正考察团成员中的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宋伟宏教授,同时兼任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儿童发育与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是考察团8位专家中目前唯一一位与重庆高校有合作关系的专家。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才引进工作的持续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成效显著等特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引进"千人计划"专家6000余人,并带动各地各部门引进了大量海外相关人才。宋伟宏教授本人就是在2011年入选的中组部  相似文献   

8.
70年后回家     
正2014年10月18日,温暖的气流弥漫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六楼会议室。微卷的头发,微笑的眼眸,3岁的荷兰男孩张杰仁(Felix CHANG)站在椅子上,与他的父亲张克雷(Vincent K.L.CH A NG)及母亲郭婷婷(Ch r ist i ne KORTEWEG)一起,将一幅书法卷轴递交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程武彦馆长手中。荷兰王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谭敬南先生(Mr.Guido Tielman)、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等,见证了这一时刻。  相似文献   

9.
回望迁都     
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从未被遗忘的历史,再一次被记忆强化. 这段历史中,注定无法忽略一座叫“重庆”的城市. 重庆从当时的一座内陆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战时首都,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舞台. 这个曾经的古老军事要塞,也因迁都而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外交中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指挥中枢.  相似文献   

10.
正周勇:重庆市人大常委、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抗战史。著有《第二次国共合作纪实丛书》、《中共南方局历史研究丛书》、《红岩精神研究》、《西南抗战史》、《重庆通史》、《重庆抗战史》等专著。摄影/蔡春丽"这是刚刚收到的《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这本书由英国牛津大学米德教授所著,一年之内已在英国、美国、中国台湾和大陆出版了英文和中文4个版本,现在在全球非常的火,非常了不起。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李炼 《今日重庆》2014,(17):26-29
八年抗战,在重庆这个大后方,除留下无数的故事,也谱写了中国抗战文化史上最华丽的乐章。当年,从华北、东北、华东等沦陷区颠沛流离、辗转千里转移至“陪都”重庆著名文化人以及莘莘学子何止千万。在国破家亡的异乡,在两江环抱的山城,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书写着保卫故士与赞美和延续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脉,并为恢弘的抗战文化史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相似文献   

12.
抗战八年间,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新兴版画运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新兴版画运动作为重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作为一种绘画,她紧贴现实,深入民众,高扬革命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的影响也是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疯狂侵略,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大片国土沦陷,人们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与权力,那些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在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下,历经磨难、辗转迁徙到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但由于内迁人口数量众多,加之西部大后方本身生产力低下,虽然内迁了许多的机关、学校与工厂,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提供给社会的就业机会并不多,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和台湾回归祖国65周年,由重庆市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会、中正文教基金会(台湾)联合主办的《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8月15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隆重开展。  相似文献   

15.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农业实际上成为国民政府支撑抗战的主要经济力量。农业增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时问题,“复兴农村”的农业改良与推广为了适应持久抗战的需求,在大后方得到了积极推行,抗战物资得到及时补充,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推广成效。近年来抗战大后方农业改良与推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农业推广政策、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推广经费、推广品种改良与病虫害防治、农业推广机构,到推广成效与经验,可谓硕果累累,同时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区域研究不平衡、概念模糊、碎片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后方农业改良与推广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重庆是抗战电影的沃土。其通俗易懂、节奏明快、动作性强的艺术形式,民族化、大众化的表现手法,与别具一格的美学意义,所产生的激励全国军民抗日救国的艺术效果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疯狂侵略,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大片国土沦陷,人们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与权力,那些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在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下,历经磨难、辗转迁徙到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但由于内迁人口数量众多,加之西部大后方本身生产力低下,虽然内迁了许多的机关、学校与工,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提供给社会的就业机会并不多,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更是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朱骏 《今日重庆》2013,(5):58-61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抗战岁月"展厅,陈列着一幅珍贵的签名轴,它承载着一段激动人心的抗日救国往事——1938年10月,中日双方经过100余天的激战,中国重要城市武汉失守。以郭沫若为厅长、主要负责抗战文化宣传工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  相似文献   

19.
正1942年到1944年,抗战进入最关键的时刻,美国人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在重庆停留了两年多。在这里,他曾两次率兵进入缅甸,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取得了密支那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兴建了国际战略大通道—中缅印公路;他积极促成并派遣美军延安观察组派驻延安,开启了美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历史新阶段……他在嘉陵江边的居住和办公地,是一座两层近代建筑,这里如今开辟成为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每天,都有来自海外的游人在这里参观,他们景仰这位在"二战"期间帮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美国将军。  相似文献   

20.
1933年元月,为防止日本掠夺国家级宝藏,北京故宫把古物、图书、文献等重要文物陆续转移到南京。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南京失守,故宫国宝分批迁到重庆、贵州、四川等地隐藏。其中有80箱国宝精品,在专人负责押运下,运到贵州安顺市华严洞。1943年,日军攻陷贵州独山县,贵阳告急,存放在贵州安顺市华严洞80箱故宫国宝,沿着老川黔公路,经南岸四公里运往重庆,转移到原巴县石油沟。随后,80箱故宫国宝在重庆历经坎坷,但毫发未损。1947年12月,北京故宫把所有迁到大后方的国宝文物,悉数运回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