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针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相对滞后问题,很少有研究从改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地区结构的视角展开分析。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及9个细分部门在不同市场的出口潜力及贸易壁垒进行了经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1)在影响服务贸易出口的众多因素中,进出口双方的GDP、双边距离、进出口双方的经济自由度以及是否使用共同语言,不管对服务贸易总体还是对大多数服务部门都有显著的影响。(2)在中国服务贸易的29个出口市场中,除了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丹麦,对其他经济体的出口全部“贸易不足”。(3)旅游、建筑、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方面的4个部门对所有贸易伙伴的出口均“贸易不足”,文化娱乐服务出口对所有的贸易伙伴均“贸易过度”。(4)在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市场中,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水平最高,其次是美国,然后是德国、法国,最后是英国、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另外,对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贸易不足”的一些小型市场,它们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出口贸易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与APEC成员的实际,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采用2003-2015年的跨国贸易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面向APEC成员出口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对APEC成员的出口贸易潜力。结果发现,两国经济规模、贸易协定的签订、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等因素对出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国距离与出口显著负相关,而中国对APEC成员的直接投资对出口并无显著影响。基于此,中国今后在与APEC成员开展贸易的过程中,既要强化贸易的积极因素,化解各种消极因素,又要在巩固已有地区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贸易地区市场,培育新的贸易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基于服务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中国和22个OECD成员国家和地区之间2002~2006年双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面板数据,构建服务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主要表现为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进口的促进,货物贸易对于服务出口的作用则不显著;同时,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相对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这一作用十分有限。本文最后对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流量的决定 ,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 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 ,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在总体上表现为“贸易过度”,但对俄罗斯、日本等七个国家或地区表现为“贸易不足”。此外 ,出口潜力的结构因素分析表明 ,与对美国 (参照国 )的出口相比 ,中国对其他经济体的出口相对不足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总量 ,地理和区域贸易安排因素发挥着相对次要的作用 ,再接下来是贸易依存度和人均收入的影响 ,而进口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及与中国的贸易匹配程度等因素可以部分地解释余下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四国贸易流量的实证检验及出口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2005年中国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四个国家的出口贸易流量的截面数据,通过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表明:GDP、空间距离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这三个因素对上述国家和地区间的双边贸易具有明显的影响。文章通过实际双边贸易额与模型预测贸易额的比较,对上述国家和地区间双边贸易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和估计。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利用中国对28个代表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估算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国GDP及两国间的地理距离是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国对大部分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是不足的,潜力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实现;在导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非效率影响因素中,国外经济自由度、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政府效能、监管质量的提高和改善能够促进贸易潜力的实现。所在国腐败的控制力度、政治稳定性、法制水平则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起到负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使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1994-2013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现状、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规模、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都在不断扩大。但是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看,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国的地位,且逆差额越来越大,尤其表现在初级产品方面。从贸易结合度指数来看,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结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依存度是逐渐增强的。从贸易潜力分析的结果来看,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双边贸易关系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10.
引力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双边贸易流量的计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衡量国家间的距离和国家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相比较,农产品贸易更容易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因此,引力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农产品双边贸易。本文以2002和1998年中国8类农产品对16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进口国的人均GDP和中国与出口市场之间的距离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产品出口: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力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双边贸易流量的计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衡量国家间的距离和国家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相比较,农产品贸易更容易受运输成本的影响,因此,引力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农产品双边贸易.本文以2002和1998年中国8类农产品对16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进口国的人均GDP和中国与出口市场之间的距离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贸易引力模型是基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被广泛用于研究两国(地区)双边贸易的经济模型.文章在Anderson & Wincoop(2003)年所建立的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与中国进行贸易的20个主要贸易伙伴2007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流量(出口流量)以及中国的贸易潜力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14.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虽然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原因,并得出了贸易有利于参与国经济发展和福利提高,但是并未解释决定贸易流量的因素。引力模型的提出为研究贸易流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并得到众多学者的研究、检验和补充。本文使用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分析决定中国国际贸易量的因素。结果发现,引力模型的简约形式能够比较好地揭示影响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流量的因素。另外,实证结果显示APEC的制度安排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显著的影响,而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由于刚刚起步,尚未发挥预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进口贸易存在外贸依存度高且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的问题。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效率和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GDP、人口数量以及进口来源国大豆产量的增加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大豆进口贸易,进口来源国GDP及城镇化率、中国城镇化率、汇率水平提升均能显著抑制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直接进口肉类产品可减少中国大豆进口;大豆进口来源国人口数量对大豆进口贸易影响不显著,加强海运网络建设、提高投资自由度等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效率随时间呈波动上升态势,中国与三大大豆主产国贸易效率相对较低。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完善供给布局,扩大海外投资,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并努力提高国内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2006年中国与前50大出口贸易伙伴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及其决定因素,并通过不同区域组织之间的比较,重点观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检验结果发现,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贸易安排效果还不明显,说明想要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18.
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与潜力: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东亚1995-2004年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区域内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经济规模、中国-中国香港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地理距离和金融危机是东亚双边出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07年中国同43位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数据,建立了包括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GDP)、地理距离、国民收入水平(per capita GDP)等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同一贸易集团,人均收入差距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并运用得到的模型评价中国同贸易伙伴间的双边贸易潜力,根据测算结果把贸易伙伴分为四类,并分别就如何发展与各类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为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本文在服务贸易总体和分部门两个层次上,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专门化指数这两个指标体系,对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