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探索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空间发展理论和经济系统协调理论为基础支撑,以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协调模式为研究目标,探索出具有时序和空间特征的海洋经济协调模式,在时序上包括点域、点轴和网络型三个发展阶段,在空间上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中部、东部以及西部的海洋经济空间区域,并设计出各个区域的海洋产业体系及重点海洋产业,最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衔接的促进手段及方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及自然资源精准供给的重要途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2015年研究区NPP、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和空间格局,以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综合分区识别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从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1)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NPP、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的服务水平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而产水量则出现中部高、东部与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2)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源地面积共17 631.35 km~2,占总面积的31.43%,主要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的林地和耕地中。(3)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 523.90 km,从东部向西北部和西南部延伸;生态安全分区具有由四周的高水平逐渐过渡到中心的低水平的结构特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且对合理利用、分配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影响因素看,交通联结、政府作用和空间分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发展差距大及要素流动度相对较低是当前制约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应在双循环背景下推动区域协同关系转变,以“新基建”为支点保障区域要素流动,通过区域分工合作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产业集聚重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经济纵横》2021,(2):90-96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同为重大国家战略,给琼粤港澳合作带来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谋划两大国家战略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新高地,是实现区域互补共赢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的重要路径和迫切要求。从全局视野谋划、布局、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可采取共同拓展经济腹地的联动模式、打造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联动模式、总部(海南、香港)+基地(珠三角地区)的联动模式。为实现国家重大战略融合发展,放大叠加效应,应构建政府合作机制和利益协调共享机制,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特色产业集群、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统筹联动发展,加速"大湾区+自由贸易港"的城市群和产业集群联动,推进产业格局和分工体系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成为我国人才集聚高地,与其人才保障性住房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紧密相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区域人才保障性住房协同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保障性住房协同治理方面形成了“省—市—合作区”三级协调的完整政策体系,并在合作区层面制定了各具特点的实施制度。在全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保障性住房协同治理关键性举措的基础上总结其实施特色,以期为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地区人才住房协同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人才资源的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明确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人才高地,因此,有必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一流人才高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19 年2 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战略指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散和资源配置功能可以支持技术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开放型融合发...  相似文献   

8.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如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等.因此,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广东经济、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增长极,物流应该先行,实现物流融合带动城市融合发展,实现物流联动带动产业联动发展,进而为发挥"9+1+1>11"的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长为以广州、深港为两大发展极核,以佛山、东莞、中山为区域副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积极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布局不断发生变化.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间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面临产业关联不强、城市间深度融合不够、第三梯队城市定位不清晰和人口及外贸红利逐渐消退等问题.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强区域产业关联,提高经济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发展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明确第三梯队城市发展定位,加强外围地区与核心城市联动;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激发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生态安全指数及其权重,通过GIS-DEA模型测算生态安全效率。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生态安全均呈好转趋势,生态安全效率为非DEA有效,以临界安全为主,深圳最佳,广州、佛山和东莞等次之,惠州、江门和肇庆较差。社会进步、生活方式、环境整治和绿色人居对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建设呈显著负相关。通过数据定量分析支撑,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九市架构生态安全城市,坚持市场化驱动,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实施多元生态补偿,打造生态协同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