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城市促进信息消费的环境,针对厦门市发展信息消费的现状,提出了总体思路并给出了完善信息消费基础设施、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城市信息消费产业链、培育信息消费需求、建立相关保障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采用“居住场势”度量法和三维空间分类法,建构一种功能导向的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识别方法,并以厦门市灌口镇为典型案例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乡村聚落“居住场势”分量地域特征差异明显,近郊型村落生产分量和生活分量明显高于远郊型村落,中心村落生活分量和生产分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灌口镇乡村聚落景观划分为4种空间重构模式区,分别为Ⅰ类生态涵养式重构模式、Ⅱ类乡村社区化重构模式、Ⅲ类乡村产业化重构模式和Ⅳ类生态约束发展型重构模式,且不同的重构阶段,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差异显著。研究认为,以“居住场势”理论为指导进行乡村聚落景观空间重构模式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乡村聚落景观的功能导向与资源禀赋,可为乡村景观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新城区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型,为了探讨新城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及突破方向,以厦门市集美区为案例,研究集美区的经济发展特征及产业升级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对我国新城区产业升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集美区产业升级面临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下降、技术创新能力弱等发展困境。未来集美区产业升级的重点在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以及加强本地产业链的网络联系。  相似文献   

4.
2011年2月25日,历经半年多的草案意见征求,《中国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通过,并依法于2011年6月1日生效施行.这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工作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我国非遗保护的法律体系得以初步正式的确立在历史上,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在中国的节日文化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闽南的端午文化不仅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更为展示个人才艺、表彰伦理道德、增强两岸人民凝聚力提供了时机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蔡月祥 《经济视角》2010,(12):16-18
本文描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5次高潮,指出了在沿海滩涂开发过程中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一系列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5次高潮,指出了在沿海滩涂开发过程中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一系列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网络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红色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红色旅游流网络中心化趋势显著,少数核心节点对网络控制能力强,大部分节点集聚效应强于扩散效应。大部分网络节点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网络整体处于不均衡状态。(2)红色旅游流网络呈现出“双核集聚、整体分散的线网状”空间分布形态,具有显著的等级分层集聚现象,根据红色旅游流联系度可划分为红色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边缘区、孤立区4个类型。(3)红色旅游流核心区为江西省行政中心,红色旅游流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且交通区位优势显著,红色旅游流边缘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但区位优势不明显,红色旅游流孤立区在旅游资源和交通区位方面均不具有优势。(4)在市域尺度上,红色旅游流网络均呈现出向旅游接待与服务功能完备的城市中心城区、5A和4A级景区集聚的特征,红色旅游流网络内部也表现为“单核集聚”“双核联动”及“以点织面”等差异化空间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市农业已成为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被寄予厚望[1]。从都市农业起步,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选路径[2]。根据分析,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即可进入都市农业阶段[3]。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5年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2010年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4],为厦门市发展都市农业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在都市农业发展上,厦门着重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工业化设施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种苗产业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推动传统农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注重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但也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还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形态,加快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扶持长效机制,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向深层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郑慧  代亚楠 《海洋经济》2019,9(4):44-54
海洋渔业是我国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域环境污染等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日益对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本文选取 2006-2016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渔业相关面板数据,首先将海洋渔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超效率 SBM-DEA窗口分析法中,测算出海洋渔业生态效率值并评价其有效性。然后进一步探究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并运用Tobit随机效应面板模型,分析了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我国沿海 11个省市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有效水平较低且存在区域差异。(2)我国 沿海 11个省市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水平逐步由随机相异发展空间格局向聚集态势变动。(3)我国沿海 11个省市的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水平对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渔业产业结构、海洋环境政策与海洋渔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出 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实证研究,提出建设海洋生态渔业,提升海洋渔业生态效率有效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快速的城镇化和气候变化给山地空间带来了多重生 态扰动。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山地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 脆弱性。引入韧性规划理念以提升山地环境应对各类扰动的能 力,并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垂直叠加和系统性特征中得到启 发和支撑,提出多维度协调下的山地景观韧性体系构建策略。 基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和韧性理念的关键属性搭建耦合框架, 并总结出具体的实现路径。最后以莫干山为例,基于多源数据 识别出融合综合水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灾害防护、乡 土文化景观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以此支撑莫干山景观韧性 体系构建,以期为山地景观规划和韧性理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于金凤 《生产力研究》2013,(8):101-104,110
文章以甘肃省河西内陆区玉门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本理论,构建了玉门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1—2011年玉门市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及变化趋势及所属各乡镇生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玉门市生态安全状态整体上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该区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玉门所属12个乡镇中生态安全状况最好的是下西号、昌马乡、花海镇和赤金镇;玉门镇次之;黄闸湾和清泉乡生态有所破坏;柳河及小金湾、柳湖、独山子和六墩四个移民乡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特别是独山子乡的土壤盐碱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城市促进信息消费的环境,针对厦门市发展信息消费的现状,提出了总体思路并给出了完善信息消费基础设施、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城市信息消费产业链、培育信息消费需求、建立相关保障机制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郝雷 《经济论坛》2012,(1):32-35
在我国“三大、八小、一海岛”的沿海开发格局中,环渤海经济圈内的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山东沿海经济带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沿海经济带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间最晚.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沿海经济带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沿海经济带的形成与演进的理论和影响因素,以此来验证河北沿海经济带形成与演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北省11个地区为例,利用2005年的截面数据,采用均方差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构建生态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地区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河北各地区的生态农业安全状态处于非安全期。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其生态安全关系着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应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四川省2006~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对2013~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算,并应用净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其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赤字明显且逐年增长,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其生态安全性还可能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7.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 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 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 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 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 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 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 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 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 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 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受到密切关注。沿海欠发达地区面对经济高地的压力,要紧紧抓住其发展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赶超经济发达地区。本文在总结国内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沿海欠发达地区要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经济联动开发模式。首先要实现城市联动,通过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作用和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打造经济中心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圈;其次要实现产业联动,通过传统特色产业与新兴高科技产业联动和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联动相结合,打造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带;还要实现"港口-城镇-产业"联动,通过港口与城镇联动和港口与产业联动,打造港口、产业和城镇三位一体的港口经济区。希望可以为沿海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覃成林  黄丹 《经济经纬》2022,39(2):3-11
基于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的特征,从空间经济网络发育、多个增长极共存、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的共生关系等方面,构建了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除借鉴已有的空间经济网络、增长极分析方法之外,建立了能综合反映增长极经济属性和关系属性的测度指标,并根据位序-规模法则筛选出备选增长极,从而构建了多增长极共存识别方法;通过引入生态学的共生思想和理论,首次分析了多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的共生关系。运用这套方法,揭示了广东的多极网络空间组织现象。其一,广东空间经济网络的规模和连通度在持续增大,网络密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与理想状态存在差距,且空间上偏集于珠三角。其二,已经形成了深圳、广州两个增长极共存的格局,而且,佛山和东莞有发展成为增长极的潜质。其三,增长极与空间经济网络之间形成了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这说明所建立的多极网络空间组织识别方法是有效的,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