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为妥善解决城市困难群体生存问题而实施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城市低保制度的施行进入了正式化和规范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三十多年来,作为民生“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不仅在保障城市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方面作用显著,同时,也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首创城市居民最低氏生活保障制度,拉开了城市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序幕。1997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随后这项制度推进的速度明显加快。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条例》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物质生活帮助的权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可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救助。至此,这项制度覆盖了全国所有非农户口的城市居民。这项制度的实施对缓解城市贫困、维护弱势群体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近几年学术界对该问题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3.
王冬梅 《发展》2006,(2):15-16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以来,为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低保救助金对于身处困境中的贫困群体而言确实是最后一块"奶酪",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保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项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助城市困难群体,妥善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怎样认识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怎样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绮珠 《中国经贸》2010,(16):166-167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安全网的最后一道保障线,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是社会救助制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在现阶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城市低保标准入手,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城市低保在实践中,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社会都存在着诸多误区。误区之一,片面理解或曲解政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办发(1997)29号]等有关政策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产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这些政策规定的核心是家庭人均收入,但部分群众尤其是下  相似文献   

6.
刘碧云 《开放潮》2002,(2):14-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部分下岗职工处于城市贫困线下,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救济工作的量加大,需要探索新的方法来改革传统的城市社会救济制度。1993年6月上海率先探索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民政部提出以后的城市救济就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实现救济。于是,全国就开始试点探索。通过总结成功的实践探索经验,1997年国务院就正式确定对全国城市居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正式下发文件,明确1…  相似文献   

7.
完善新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话的最后一道“防护网”。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妥善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昊 《中国经贸》2014,(21):120-12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低保制度的重要组成率先建立起来。在二十年发展建设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存状况,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本文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目的,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1997年末,黑河市(含爱辉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开始着手进行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准备工作,并分别于1998年6月上旬和下旬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工作的需要,笔者深入这三个市(区),对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看,这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显著,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基本做法(一)领导重视是确保实施的关键。黑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市委专门召开了第IO4次常委会议研究实施中的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救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城市居民而制定的社会救济制度,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养命钱",资金管理的好坏事关大局,涉及到社会的稳定、政治的安定.  相似文献   

11.
何佳 《辽宁经济》2004,(6):22-24
城市低保人群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中不容忽视的群体。1994年以来,中国逐步确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制定最低生活保障线,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困难群众提供经济补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最后一道防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几乎覆盖因下岗、失业、伤残、离退休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所有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两个组成部分,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并列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重点,提出要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这标志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了城乡统筹的制度全面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自国务院决定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对缓解城镇贫困现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近年来物价上涨问题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的密切关系已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物价上涨情况下城区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能否对低保户进行有效救助?低保工作在相对完备的政策下还存在什么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安庆市低保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促进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蓬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西经济》2008,(9):62-63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两个组成部分,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并列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重点,提出要“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这标志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了城乡统筹的制度全面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武萍 《辽宁经济》2010,(7):22-23
近十年来,辽宁省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受惠于这项制度的城市居民由1998年的15.45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41.23万人。2004年10月,辽宁省政府正式颁布了《辽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标志着辽宁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建立,并步入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1999年9月,国务院审定了《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条例》,同年10月1日在全国施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变了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钱多多救济,钱少少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的弊端,基本实现了公平准确确立救济对象、合理制定救济金发放标准,不仅提高了救济的效果,同时做到了使社会救济工作走上了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但是,在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的政策仍然有很多没有涉及到的方面。文章立足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施行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并提出相应措施,在保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同时又能提高保障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文中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低保制度”: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以收支衡量贫困,保障标准全面化;设置量化指标,评估过程客观化;考虑家庭情况,“低保”标准梯度化;设置不同救助,救助方式套餐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先声》2001,(1):54-54
抗州出台的《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到市区全体居民。凡持有杭州市区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市区常住非农业户口人员与农业户口的人员组成的家庭,其未成年子女属农业户口的,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晋江市实施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城乡居民同享。截止2004年底,全市受保障对象共7260户,20488人。其中,城市居民884户,2339人;农村居民6376户、18149人。保障标准从2004年4月份起增加,城市居民从每人每月200元提高220元,农村居民从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00元。  相似文献   

20.
樊传浩  仲伯俊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6-19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不能满足低保户最低生活需求,过高又不利于激励低保户的再就业,可见低保标准的确立十分关键。因此,文章对江苏省2007年调整后的13个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优选模型,认为在调整城市居民低保标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支出,据此文章又对13个城市当期和未来三年的低保标准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