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结合国家2009年以来相继出台的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特别是国务院[2009]3号文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分析重庆在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具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地的思路,以期奠定重庆在工业高加工度化阶段和新增长周期中的产业竞争基础.  相似文献   

2.
罗婷 《商》2013,(7):109-109
金融发展对地区的国际贸易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重庆作为长江中上游的金融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其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对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介绍重庆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并对重庆实现两者互动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地位下降,发展速度相对变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绝不能走常规发展道路,必须走创新发展道路。要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入手,大力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利用信息化改造装备制造业,发展装备再制造工程,以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提出是内陆地区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继重庆之后河南也鲜明提出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招商引资,特别是FDI引资,是连接国际间要素资源、贸易、产业流动的纽带,必然成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河南作为后发地区,在中原经济区所提供的更大开放平台上只有积极充分运用好FDI引资,才能在内陆开放中脱颖而出,成功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相似文献   

5.
海运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出海通道是一个地区与国际市场连接的命脉,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条件。出海通道的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对重庆这样的内陆经济区而言,便捷畅通的出海通道是重庆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梦想的翅膀,在区域未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建设一条从重庆主城到钦州港的货运高速铁路——渝钦高速铁路(货运专线)。若该项目建成后,从重庆到钦州港不到三小时,重庆将实现三小时出海。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中流砥柱,建立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出口信用保险则是国际社会通行的,用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发展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探讨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创新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和"走出去"中的促进作用,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开展,黑龙江省从内陆腹地变成了对外开放前沿,如何依托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历史时机,完成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这是黑龙江省经济振兴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GVC嵌入模式以及中间产品进出口进行研究,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存在着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度低、价值增值能力弱等问题。而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通过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加大与东北亚地区深度合作以及重构东北装备制造业分工布局可以有效促进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并进而实现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8.
《机电产品市场》2005,(4):42-43
2004年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辽宁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取决于我国机床发展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我们要大力发展国产数控机床。此前,温家宝等国务院领导曾批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国产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的规划和政策,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水平。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批示深刻揭示了机床工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振兴装备制造业机床工业要先行的战略发展思想,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庆保税港区是中国首个内陆、水港和空港一体的创新型保税港.探索内陆保税港区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解读保税港区功能拓展与建设的途径,使重庆保税港区尽快成为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的特殊功能区域,以发挥保税港区的“境内关外、前港后区、区港联动”的特殊功能,落实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目标.  相似文献   

10.
张铁力 《中国市场》2010,(28):62-63
重庆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直辖市、内陆开放高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本文通过对三种产业升级发展模式的分析比较,指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但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着发展模式单一、管理体制落后、产业链条短、创新意识淡薄等问题。应通过体制和产品创新,带动装备制造业整体升级,实现技术产品化、装备成套化、配套本地化,全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从而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装备制造业素有"工业母机"之称,是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绿色制造是21世纪装备制造业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探讨将可靠性设计应用到装备制造业产品绿色设计之中,提出绿色制造设计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对研究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山东省加快工业调整振兴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工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济宁市围绕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坚持投入拉动、创新驱动、开放推动,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以培育装备制造业、煤化工产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四个千亿级产业为重点,百亿企业为龙头,产业园区为载体,重大项目建设为手段,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起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能源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春富 《商场现代化》2011,(12):113-114
装备制造业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黑龙江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众多。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我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深刻认识为我省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提供战略性人力资源保障的重大意义。笔者指出运用7S模型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研究,希望对提升黑龙江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马瑜 《商场现代化》2010,(9):102-103
内陆开放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在开放的格局中建设人才高地,需要寻求支撑结构。而各个区域、行业等人才小高地的合理布局及结构优化,将成为整个人才高地体系的主要实体。本文选取重庆沙坪坝区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沙区面临的优势与机遇,探讨内陆地区在开放的格局中发展人才小高地的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姚建培 《商务周刊》2008,(21):73-73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次2008年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将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转型,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议题。希望这次论坛能够搭建一个政府有关部门和装备制造业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  相似文献   

17.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钢铁工业与装备制造业合作推进机制有望建立。5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和装备工业司联合组织召开了钢铁工业与装备制造业合作推进机制研讨会,讨论了钢铁工业与装备制造业合作推进机制工作方案,并决定以船用耐蚀钢为切入点,先行建立合作推进机制,待积累经验后再推广至其他装备制造行业。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数控技术及装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装备制造业是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装备的,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机床行业又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行业,是向传统机械工业、国防工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提供加工装备的,是"支柱的支柱"。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首先发展机床制造业。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时期,广西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实现装备制造业总量扩大和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以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主线,以工业生产要素整合提升为重点,初步形成一批装备制造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成为支撑和拉动广西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作为后发工业化地区,广西装备制造业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创业阶段,影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深层制约因素依然显著,存在着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业比重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专、精、特、新”的小企业等突出短板。在此背景下,客观认识广西装备制造业现状与问题,着力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以创新驱动为先导,强化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晶晶 《商场现代化》2006,(29):213-214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需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在对集群式创新、装备制造业集群及东北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创新式集群网络组织并提出了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