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跨国经营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约3000万家,工业产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0%和43%,中小企业出口额占60%左右。中小企业不仅是一支重要的出口力量.也是开展跨国经营的重要潜在力量。跨国经营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生存与发展的趋势.代表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占企业总数约99%的中小企业来说,跨国经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人才吸引力不大、品牌形象较弱、资金缺乏等劣势导致其实施跨国经营更为不易。我国中小企业又如何实施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企业:跨国经营形式的探讨李金玲,吕靖原内蒙古自治区企业跨国经营的目标应当是:通过跨国经营,带动本地区商品、劳务、技术及设备的出口,取得国内(区内)急需的原料、技术和高精尖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和扩大国内经济联盟和国际经济合作关系。具体说,近期...  相似文献   

3.
李鸿飞 《美中经济评论》2005,5(11):42-46,61
跨国经营是中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由于中国的跨国公司尚属年轻,在向海外投资和开发海外市场中,需要在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因此,从中国国情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创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管理模式,实施科学的、有竞争力的选择、目标、管理和环境战略,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国际一流的中国跨国公司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管理新模式,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发展战略和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从事国际化经营企业的总体实力比不上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但是,凭借快速发展的母国经济,通过制定科学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企业同样可以在国际化经营中赢得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上席之地,并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战略,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安排: 一、 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通过对外贸易、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以及对外投资等方式迅速拓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十五”期间启动并实施了“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五年过去了,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成绩斐然。目前中国的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已遍及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6.
郭晶 《辽宁经济》2007,(6):29-2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浪潮。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文化差异与冲突。如何消除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交流障碍与冲突,将直接关系跨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小艳 《特区经济》2010,(5):232-233
低碳经济作为继两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之后,即将第五次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是中国的企业尤其是跨国经营企业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次崭新的机遇,有可能成为重新塑造其全球地位的重要力量,同时低碳模式也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在分析低碳经济给中国跨国经营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分工的逐步深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已作为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显现在世界经济区域的广大方位上,其类型之多,触角之广,令人瞩目.90年代将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亦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全盛时期.历史的机遇与世纪的呼唤相交相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须进一步深化对跨国公司的研究,正确认识其地位和作用,以便发展和加速本国的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部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海外建厂等逐步扩大了经营版图,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跨国经营战略的国际比较李怀勇当今,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为了适应科技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正经历着一场经营战略的重大转变。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各国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也具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管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兆毅 《特区经济》2005,(10):244-245
跨国经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也就意味着从一种文化的经营跨越到另一种文化的经营。现代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或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时,普遍面临的重大障碍之一,就是由于国际公众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相互沟通上的困难,一般称之为跨文化差异,即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culture distance)。能否克服跨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实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其能否取得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入世之初,应冷静审视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充分认识到进行跨国经营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复杂性,在风险发生之前做好充分准备,采取各种有效防范措施,防范跨国经营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动因、优势及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迟红娟 《特区经济》2005,(8):250-251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我国中小企业要在这个趋势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好处,就必须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更加主动地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占据全球分工格局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而跨国经营战略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行为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分析,但就“入世”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动力的影响而言,却是现有就可以进行“合理预期”的。本认为,“入世”对企业跨国经营动因的影响是积极的,具有“动力生成”的良好效应,具体表现为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动因、行为动因和经济动因的强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日益加深,我国中小企业有了更多从事跨国经营的机遇。中小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请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企业跨国经营:实践的演变与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们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的理解大多共识于它是一国生产力的现实载体,是一国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主体。然而,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放经济体系的普遍形成和发展,随着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和深入,企业作为经济的有机组成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其意义和作用因此也正日益展示出其通过强调国际性特征而被重新界定的必要性。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16年来的发展,国际化程度正在日益加深,让更多地国内企业进入跨国经营领域,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必然发展趋势。基于此,通过对长达130年的西方企业跨国经营史进行回顾,同时去芜存精、去伪存真地借鉴其有关指导理论,这对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理论,分析和指导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实践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学术界在深入研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更强调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和本质。本文创新地提出经济效率是由生产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和边际收益率所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组合。在研究企业国际竞争力定义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自主设计了由"经济效率"核心评估指标与"经营管理"、"制度环境"、"资本市场"和"跨国经营"等四个关键评估指标所组成的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或称"蝴蝶模型");"经济效率"核心评估指标的实质内容具体反映在"经营管理"、"制度环境"资本市场"和"跨国经营"等四个关键评估指标运用时所产生的生产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和边际收益率上,或者说"经营管理"、"制度环境"资本市场"和"跨国经营"等四个关键评估指标的运行结果都将体现企业"经济效率"核心评估指标,从而体现企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我国确立了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国内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寻找发展机遇。截止到2003年6月底.我国累计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非金融企业7178家.协议投资总额150亿美元。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对外投资初具规模。加入WTO后.我国融人世界经济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对外投资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缺乏世界级企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福建企业跨国经营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指出福建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治理模式和配套政策,以期促进福建企业跨国经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