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海 《黑河学刊》2003,3(3):16-18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审视剥削问题,剥削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剥削的存在具有现实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的存在具有阶段合理性;企业家的较高收入具有合理、合法性,不应简单地否定剥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非劳收入的变动趋势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劳收入问题,除了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外,还必须对非劳收入的发展变动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测度,这对于我们制订正确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意义十分重大。站在现实与发展的横线上分析,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劳收入将会出现下述变动和发展趋势: (一)、非劳收入有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的趋势,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循序向前、逐步推进的,其质变需要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的量变阶段,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剥削,没有剥削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中,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剥削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对国民经济还有积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剥削还是"有功"的,因而我们还不具备消灭剥削的条件,也不能消灭剥削。  相似文献   

4.
论财产性收入的社会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出现了财产收入和财产主体多元化的现象,不但国家、社会掌握着越来越多的财产,而且允许民间掌握财产和取得财产收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财产和财产收入是市场经济范畴,但是还有人把财产收入等同于剥削范畴。  相似文献   

5.
曹荫全  石磊 《理论观察》2001,3(3):11-13
邓小平的整个中国以社会主义为主体、大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昭示出,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剥削有功。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因为剥削无理。邓小平的两个“为主体”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把资本主义剥削的“功”和“理”统一起来:不能由于剥削无理而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剥削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也不能由于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剥削有功而否定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6.
曹荫全 《理论观察》2004,1(6):15-17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生产劳动是没有剥削的雇佣劳动.国企生产劳动者不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其劳动是雇佣劳动.作为国企资本所有者的国家以其资本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等为包括国企生产劳动者在内的国民服务,因此没有剥削.国有生产资料不能满足全社会劳动者的劳动需要,这既是雇佣劳动存在的根源,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总体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私营企业的投资经营行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积极作用,他们的经营活动是管理劳动和创新劳动的一部分。但是,从许多地方看,他们集“劳动”和“剥削”、“资本”和“工人”于一身。那么该如何界定这种初级阶段的特有情况呢?本文作者以多年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的丰富经验,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本刊刊出此文,旨在与广大读者一起,对我国现有的一些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用多元的、发展的、进步的思想来分析问题、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消灭军事劳动和剥削劳动,即消灭战争和私有制,以完善人类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人类劳动未完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基础是高度智能化的复杂劳动,即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表现的社会经济基础,具体要求就是依靠数字农业、数字制造业、数字服务业的充分而有力的发展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提高劳动收入、引进国外高质量劳动力、规范股票市场发展、避免中间效用过度增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夯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劳动基础的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他强调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围绕这个基本路线,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即:“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全面正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跨世纪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消灭军事劳动和剥削劳动,即消灭战争和私有制,以完善人类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人类劳动未完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劳动基础是高度智能化的复杂劳动,即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表现的社会经济基础,具体要求就是依靠数字农业、数字制造业、数字服务业的充分而有力的发展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需要在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提高劳动收入、引进国外高质量劳动力、规范股票市场发展、避免中间效用过度增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夯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劳动基础的配套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黑河地委宣传部、地委讲师团和地区社联,于1988年3月30日召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就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商品经济、生产力标准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参加讨论会的共有45人,其中除师专、党校(地区党校、市县党校)部分理论教师,地、市(县)两级部分宣传工作干部以外,多数是地、市(县)两级的理论研究爱好者。讨论会共交流论文42篇。现将与会同志在讨论中所阐述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还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童源轼 《上海改革》2001,(12):22-2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纷纷的热门话题,也是政府决策部门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因此,从理论论上搞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内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分配应采取的战略,无疑有助于澄清人们的思想和制定正确的对策,使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沿着党的十五大确定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目标健康地、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北方本”第八版,于2003年1月面世,与第七版相比,第八版贯彻党的十六报告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若干新思路和新观点,在篇章结构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补充和发展,在系统性和逻辑性上比上一版有了很大的改进,对当前我国经济中面临的通货紧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都作了详细的阐述。第八版在以下方面有较大的修改。一、篇章结构的变动原第七版共四篇:第一篇,总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主体,第三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及其运行,第四篇,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企业主对财产的支配和使用过程不单纯是个人行为,而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他们自身的社会属性。本项研究证明,私营企业主的财产在社会再生产运动中表现为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的功能和作用是创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加,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扩大,就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增强,而经济基础的扩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必定会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劳”,究竟指的是什么?至今看法各异。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粗浅认识。按劳分配的“劳”,从范围来说,是指个人劳动量而不是别的,这一点,大家的认识是统一的。因为在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劳动的前提下,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是平等的,消灭了剥削,大家共同为集体、为社会提供劳动,“除了自己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提出的要素按贡献分配,在十五大按要素分配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了要素分配的依据和要素收入的性质,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关系的本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前需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化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些剥削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是由我国现阶段不发达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这些剥削现象存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剥削又有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公正等消极作用.因此,对于剥削现象既要利用它的积极作用,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要限制它的消极作用,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当前内需不足主要根源是居民收入偏低,分配制度不够合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笔者将从分析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现状及产生原因入手,试图寻找解决方案,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