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于洋 《中国经贸》2011,(16):13-14
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起,重新开始国债的发行,距今已有了将近三十年,特别是在1994年经财政制度改革后,国债在宏观经济调节中,发挥了愈来愈关键的作用,国债政策,通过最开始的弥补财政赤字,逐渐的向市场化迈进。目前所说的国债,也就是国家债务,指国家用债务人的身份对国内以及国外筹借的不同借款,是用作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补充国家财政收支不足的以及动员筹集财政资金的形式之一。本论文从国债的宏观调控职能出发,通过对国债与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宏观调控国债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我国国债政策的评价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国债的规模日益扩大,尤其近两年国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大规模发行国债,国债政策已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债的负担问题已备受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债政策的评价、对国债规模的各种衡量指标的分析,展望我国国债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我国实行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国的国债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累计国债规模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水平,这自然引起人们对国债的债务风险问题的关注。本文试图就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风险如何以及如何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宝月 《魅力中国》2014,(5):48-48,45
国库是国家预算执行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对国库的监管可以发现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整个经济和金融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国库在对储蓄国债筹赍主题的管理中,由于受到法律法规、机构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基层国库国债监管存在瓶颈。本文通过对储蓄国债承销机构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基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①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②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③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④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更多资金,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因此,国债政策也就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国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发挥国债政策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避免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因债务问题而陷入财政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7.
国债规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良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141-143
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国债规模的日益扩大最终也可能产生其负面影响,因此对国债规模的研究日益受到我国经济学界和财政学界的广泛重视。同时,对国债规模的大小也是争论不休,存在的分歧较大。本文从对国债规模指标体  相似文献   

8.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的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指的是基于某些经济约束条件下的、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考虑多种经济要素协调性的国家债务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模式。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债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必须反映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内在需要 ,并为这种内在需要服务。宏观经济对于国债的负担能力是财政稳定运行的基础 ,也是国债政策作用的现实基础。对国债负担或风险的分析不应局限在某些固定的界线范围 ,而应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规模进一步膨胀,因此,不免使人们产生了一些担心:现有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度了?这样的国债规模是否会造成沉重的偿债负担从而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发展?这是当前学术界和实际决策部门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对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结合分析中国现在的财政经济状况及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走势认为,今后若干年内,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中的"微调"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悦 《天津经济》2009,(7):41-43
一、导言 国债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国家信用行为,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自1979年重新举借国债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自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更是以年增近500亿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国债是国家作为借款人为实现其职能而直接向贷款人融资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在我国,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所发行的各种国家公债。国债不仅是我国集中性借贷和有计划闲置资金调节货币流通、促进货币供求平衡的手段,而且在抑制通货膨胀,培养投资意识,改善宏观调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业稳健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债交易体系和市场体系的主体投资人越来越多地关心国债的品种、期限、利率及发行方式,以求获得风险小、收益率高和可变现性。所以分析国债热销对健全国债管理制度,建立市场化国债体系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国债销售市场空前活跃。以柳林县为例,从1994年-1998年累计发行凭证库券930万元,大大地满足了广大居民购买债券的需要。而1999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供不应求,出现了排队挤买的抢购风,柳林县仅建行发行第一期凭证式国债27万元,不到一天就抢购一空。根据这一现象,笔者对国债发行市场各阶层投资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选择的几种典型投资方案中,被调查优先选择国债作为其主要的投资对象,而且国债投资的品种中,投资者又凭证式国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高艳芳 《中国经贸》2009,(18):247-248
本文通过分析赤字和国债的关系,研究怎样采用合理的国债方式弥补赤字,才能有利于财政平衡、金融融通和经济稳定,同时探讨了政府发行国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到底是否明显这一命题,并最终提出应适时调整我国国债政策取向,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通通 《辽宁经济》2004,(10):60-61
国债是政府举借的债务,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发行国债可以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困难,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内部通货紧缩和外部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果断推出了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标志的积极财政政策,它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起,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实行的6年来,国债规模迅速扩大,巨额的国债资金增加了政府投资,拉动了国内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国债规模的限度也引起了密切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防范和化解国债风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央政府反周期的重要调控手段,国债政策必须反映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内在需要,并为这种内在需要服务.因此,衡量国债政策合理性的主要标准就是:国债政策是否能够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适时进行力度及方式的调整,使经济不至于偏离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太远.  相似文献   

15.
自1996年开放同业拆借市场以来,我国形式上已经实现了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在今后利率改革进程中仍需国家通过控制基准利率间接地引导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就为基准利率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基准利率选择的国际原则以及国债市场近两年发展趋势分析,国债利率不失为下阶段基准利率的选择对象之一.当然,国债市场也需要政策支持以得到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一以放权让利为突破口的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财政连年出现赤字,中断20年的国债也逐渐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国债规模管理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对国债适度规模的认识产生了较大分歧,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国债规模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明显过大。(1)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即国债发行额/国家财政支出应控制在20%以内,而我国1996年为24.86%,预计1997年为27.72%;其中,中央级财政债务依存度更高,1996年为40.46%,1997年预算为4669%。(2)国债本息支付急剧增长,逐渐形成借新债还旧债的循环圈,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衡量国债规模的量化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规模都日趋偏大,超过了一定界限,其负面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形成财政风险,因此我们应慎重对待和处理国债负担及其规模,坚持适度国债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18.
日前,国家计委宏观院投资研究所"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问题"课题组邀请财政部财科所、国家计委综合司、计委经济协调司以及社科院财贸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就国债政策目标、国债发行空间、财政风险度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西方主流国债理论的演进 从历史上看,国债最初起源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当时主要是为了弥补由于战争造成的财政赤字.在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国债并不普遍.国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而得到迅猛的发展.马克思说;"国债,即国家的让渡,无论在专制国家、立宪国家,还是共和国家,都给资本主义时期打下它的印章".因此,国债的被重视和大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阶段.  相似文献   

20.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被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1)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2)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3)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4)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